由北京師范大學主辦的“邁向數字文明新時代”首屆青少年互聯網大會7月9日-12日在北京舉行。10日,北京師范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和騰訊微信在會上宣布達成戰略合作,通過輸送編程工具、共創課程內容、合作賽事活動等手段,協同社會資源共同推動數字科技普惠,助力青少年網絡素養提升。同時,首屆青少年人工智能與未來媒體全球創新挑戰賽也在會上正式宣布啟動。
據悉,此次大賽由北京師范大學新聞傳播學院、中國福利會少年宮、騰訊微信等共同發起,分設全國和海外兩大賽區。由各分賽區進行作品預審并提交參與總決賽的作品名單。大賽分小學組和中學組兩個組別,參賽學生在10月20日前提交參賽作品,全國總決賽將于11月下旬舉行。大賽組委會介紹,本屆賽事的特等獎獎金高達2萬元,優秀參賽隊伍將有機會獲得騰訊公司提供的參觀、實習和推薦信機會。

圖注:各方嘉賓共同啟動大賽
作為微信“綠苗計劃”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次大賽旨在為國內外青少年提供一個富有創造性和開放性的實踐平臺。針對本次賽事,騰訊微信首次搭建并開放編程工具資源包,通過低門檻、上手快、易傳播的微信可視化平臺工具,助力參賽學生構思并創作具有人工智能屬性的創新小程序。
同時,微信還將發揮技術優勢,與北京師范大學人工智能領域豐富教學經驗,強大師資力量相結合,以中國福利會少年宮在青少年興趣培養領域所積累的先進教育理念、與時俱進的課程體系為基礎,共同激活參賽學生在人工智能領域的綜合創新實踐能力,促進國際間科技文化的交流與合作。
新課標新探索,學賽結合聚焦實踐
近年來,隨著國家政策的支持下,人工智能教育已成為眾多學校和家長關注得焦點。今年5月教育部印發的《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明確指出,將在3-8年級單獨開設信息技術科目課程,內容則圍繞數據、算法、網絡、信息處理、信息安全、人工智能六條邏輯主線,倡導培養“做中學”“用中學”“創中學”的育人新方式。
本次大賽結合2022年版《新課標》要求,把青少年科技素養提升與青少年人工智能與未來媒體全球創新挑戰賽結合起來,以此推動 “以賽促學、以賽促教、學賽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的廣泛開展。
北京師范大學在人工智能領域積淀深厚,北京師范大學人工智能學院智慧物聯應用技術研究中心主任李朱峰在啟動儀式上說:“近些年國家積極鼓勵教育信息化改革,把提高信息素養納入教育目標,培養適應信息社會的人才。新課標的執行,明確提出了要以信息科技發展素質教育,培養學生適應未來發展的關鍵能力。”

圖注:學生代表展示科創作品
中國福利會少年宮長期深耕中小學計算機編程科普領域,提倡“在玩中學”的教學理念,多年來為全國2700余萬少年提供了興趣培訓和社會實踐舞臺。中國福利會少年宮副主任鄭思晨說:“新時代背景下我們要與時俱進,不斷優化迭代課程體系。’玩中學’要與’做中學’相得益彰,線上微課與線下課程聚合發力,激發興趣為目標的普及性課程與拓展提升為導向的高階課程相結合,最終實現因材施教。”
持續完善能力體系,全方位護航青少年成長
數字時代,青少年的科技素養和網絡素養是一項長期的、有意義的系統工程。社交工具、小程序、數字內容、短視頻、在線音樂……每一項產品,都會有不少青少年用戶。微信已經成為青少年獲取資訊、學習知識、休閑娛樂的重要平臺。
微信團隊表示,微信將持續深挖編程工具與產品科技的應用,通過幫助人工智能教育的普及,讓青少年與人工智能的集合碰撞出奇妙的火花。
今年5月,在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宣傳部指導下,微信正式推出“綠苗計劃”,通過完善產品設計、青少年內容池共建、流量扶持、專業研討、公益活動和創新賽事等多重舉措,全方位陪伴青少年成長成才,多層次助力青少年網絡素養提升。
在本次賽事共建的同時,騰訊微信也將與北京師范大學新聞傳播學院、中國福利會少年宮等伙伴聯手推出“以夢為碼”科創少年遠行者計劃,通過多種途徑調動青少年學習人工智能的積極性,體驗前沿科技,開闊眼界。騰訊微信將與合作伙伴一道,共同發揮線上線下資源優勢,對人工智能實踐進行長期深耕,打造社會影響力,為中國人工智能編程與創新奠定扎實而有力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