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3年斯諾登揭露的棱鏡計劃以來,世界各國都在重新審視自身數字化進程中的各種風險,我國自然也不例外,在2014年首屆國產軟件產業鏈合作峰會上,提出了有關軟件國產化的思路和原則,其中應用牽引作為原則之一,至今也受到眾多企業用戶的認可和推崇,之所以以應用牽引,原因在于,一是符合產業規律,全球產業發展都是應用帶動,應用與客戶距離最近;二是我國應用軟件基礎堅實,能與國外品牌抗衡,甚至超越國外;三是應用可以反過來促進基礎軟件更快地與之適應,同時國產化還要利用新技術新模式來彎道超車。
據相關數據,中國財務軟件的國產化率已經超過90%,ERP的國產化率也超過80%,相對很多基礎軟件來說,應用類軟件具有較高的國產化率,包括辦公系統在內、眾多行業與領域的應用系統,國產軟件替代的能力已經基本具備。研發管理類軟件也是如此,從Jira等國際軟件的啟蒙開始,國內眾多企業已經有不少研發團隊在使用類似研發管理類軟件來提升工作效率,而國內也涌現一批自主研發的研發類項目管理軟件,為國內企業國產化,給出了不同選項,面對界面功能類似的研發管理軟件,企業又該如何選擇,可以結合以下兩點加以參考。
遷移成本低
企業更換應用類軟件,首先考慮的就是遷移成本,如同手機用戶每次更換新手機時,面對龐雜的使用數據和APP數據,如何能夠平滑遷移到新手機上,是換機時要考慮的問題,有痛點自然有市場,越來越多的手機廠商,也都推出了自己的一鍵換機功能,為了讓新用戶能夠減少更換手機系統的成本,而國內主流的研發管理軟件廠商,也充分調研Jira用戶遷移需求后,推出了各自的Jira遷移功能,類似于首先將Jira等現有軟件的數據全量導出,后續再進行導入目標軟件中,在使用操作界面,保持類似的頁面布局,以及比較豐富和個性化的操作支持,減少使用人員的遷移成本。
后續延展性強
在國產化軟件替換的過程中,也存在不少難點,例如產業太過龐雜,企業發展水平、管理水平和治理能力參差不齊。雖然國內整體信息化水平提高迅速,但和歐美等發達國家相比仍有提升空間。信息化的發展水平是企業綜合管理水平的外在表現,企業管理不規范導致流程不規范,需求多樣化,國產軟件廠商疲于應付客戶的個性化訴求,延緩了產品技術持續積累的速度,研發管理軟件面對國產化選型,也要重視此類問題,面對日益變化的市場和發展方向,研發團隊更要既專注,又前瞻,為迎接未來發展做好準備,相比而言,例如采用低代碼技術平臺的UniPro就更有優勢,其通過簡單設置,即可將研發管理應用于各類場景的項目管理,同時也可隨時根據自身業務場景,在學術類、產品類、科研類之間隨意切換。對于國內企業來講,選擇與自身發展思路相匹配的軟件,才是正確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