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由速途網(sootoo123)原創
作者 / 喬志斌
索尼對于手機業務的堅持,使其從未離開過大眾的視野,卻也不曾走進消費者的生活。
近日,索尼發布了旗下Xperia新一代機型——Xperia 1 IV,憑借著4K分辨率的屏幕、14mm-375mm無縫連續光學變焦鏡頭等諸多“獨家”技術的加持,在手機行業引起了廣泛關注。

然而,截至發稿,從SONY京東自營官方旗艦店的預約數據來看,索尼Xperia 1 IV 手機一周的預約人數僅為17450人。可見,這代索尼旗艦手機依然無法擺脫“叫好不叫座”的局面。
值得一提的是,從早些年間手機業務的大幅虧損,到2020年索尼手機業務實現扭虧為盈,手機也不再是“尾大不掉”的累贅,索尼究竟付出了怎樣的代價?而面對如今的“叫好不叫座”,索尼又是否采取破局之法?且讓我們細細道來。
“索尼大法好”的背后,是手機的慘淡銷量
說到索尼手機的發展歷程, 可以追溯到功能機時代,2001年索尼與愛立信各出50%股份合資成立的索尼愛立信,而“索愛手機”曾經是那一時代下,出貨量位列全球前五的手機廠商。
而隨著智能手機時代的全面到來,索尼與愛立信的話語權之爭,一度讓索愛手機發展停滯,錯失了智能機發展的天時,被后來的HTC等企業超越。2011年,索尼以10.5億歐元收購愛立信的股份,并在2012年更名為“索尼手機”。

隨后索尼Xperia Z系列誕生,憑借著同期少有的IP57級別的防塵防水功能,以及媲美當時主流手機的輕薄設計,體現了索尼在工業設計上的實力,成為了手機市場上獨樹一幟的存在,也成為了索尼最后的輝煌。
然而,好景不長,彼時恰逢小米等中國互聯網手機品牌密集出現,在“更高的性價比+更豐富的本地化服務”的組合拳的作用下,疊加谷歌全面退出中國市場的大背景,缺乏全套谷歌服務的加持下,海外的手機品牌在國內市場開始受到擠壓。
數據顯示,2012年,索尼移動僅在國內占有3.5%的市場份額,2013年僅為2%。而在2014年10月,索尼對移動業務進行了大規模調整,包括宣布移動部門的員工總數裁減15%,“索尼退出中國手機市場”的消息也因此傳遍了網絡。雖然索尼方面辟謠稱并未退出中國市場,但也明確表示不再開發和出售專門面向中國市場的手機,這也加速了索尼市場在中國市場的衰落。
事實上,面向全球市場,錯失了智能手機天時的索尼,市場占有率也岌岌可危。IDC數據顯示,2019年第三季度索尼手機全球市場占有率為0.167%,這也是目前能夠找到的迄今最近的市場數據,隨后索尼品牌便消失在了“Others”陣營之中。
手機業務不溫不火,索尼選擇“躺平”
2019年6月18日,索尼正式宣布,董事長平井一夫正式從索尼退休,隅修三將出任索尼董事會主席。董事會變更后,索尼CEO吉田憲一郎曾遭遇投資人施壓,要求放棄持續虧損的手機業務,但最終因手機部門對于發展5G相關創新研究的關鍵地位,最終并沒有放棄。

投資人的壓力,索尼也不得不因此改變市場策略,先是把影像產品事業部、家庭影音事業部和移動產品事業部,合并為消費電子和解決方案事業部(現更名為娛樂、技術及服務業務事業部),通過合并精簡業務線的方式保留手機業務。
而在產品上,索尼手機選擇放棄市場份額,轉而追求更高利潤率的方式來保證盈利,專注于以部分創作者為對象的6000元以上高端產品,其銷售市場鎖定為歐洲、日本和部分亞洲國家,并減少了促銷活動成本。最終2020財年索尼手機業務實現了277億日元(約合14.54億人民幣)的運營利潤。
高端化策略雖然讓索尼手機成功盈利,代價卻是銷量的大幅縮水,官方財報顯示,索尼2020財年共出貨手機290萬部,低于2019年的320萬部。
如今,索尼手機只能退守自家“大本營”,日本ICT市場調查咨詢機構MM總研(MM Research Institute)數據顯示,2021年日本國內智能手機出貨量3374.4萬部,其中蘋果iPhone高達1681.5萬部,以49.8%市場占率,超越第二至第五名之和。而索尼以250.7萬部的銷量,7.4%的市占率位列第四。
而為了讓手機業務重新回到增長軌道,2021年10月,索尼手機面向中國市場,宣布與魅族合作,聚焦于Flyme的應用程序適配和對Xperia系列手機本地化體驗的補充。然而從市場反應來看,將自身的軟件能力完全開放給第三方,并不能形成索尼手機自身的競爭壁壘,對于手機在中國市場銷量增長仍是杯水車薪。
傳感器業務話語權減弱,索尼危局初現
之所以索尼不愿放棄手機業務,很大原因在于手機作為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核心,關聯產業之廣,使其具備了新技術試驗田的重要功能,同時也為自家的影像傳感器業務“打樣”。
財報顯示,2021財年索尼影像及傳感解決方案業務全年銷售收入同比增長6%,至10764億日元(565.11億元人民幣)。但值得注意的是,雖然索尼在影像傳感器業務營收和盈利雙雙增長,但其增長原因主要是因為索尼開始探索汽車影像傳感器業務,以擺脫對于手機傳感器業務的依賴。
2020年,隨著手機影像傳感器全面進入高像素時代,在高像素市場轉型相對緩慢的索尼,在友商相繼推出高像素傳感器的競爭態勢下,市場占有率發生震蕩。根據Strategy Analytics報告顯示,2019年,手機CMOS市場占比50.1%,2020年,隨著疫情所導致的全球供應鏈緊張,索尼在手機CMOS的領導地位開始被撼動,市場占比下降至46%;2021年,索尼的市場地位再次下滑至45%,與第二、三名的差距正在逐步縮小。

雖然從手機影像傳感器的營收規模上,索尼仍然穩坐市場頭把交椅,但業內人士認為,三星的6400萬像素模組和1.08億像素模組相當受手機廠商歡迎。同時,三星也在努力地消化每一份訂單,其中包括一些索尼看不上的訂單,使得三星的市占率有所上升。
而另一方面,索尼手機高端化的策略,也讓其傳感器的技術展示偏離了主流。從去年發布的Xperia PRO-I上,以及剛剛發布的Xperia 1 IV上,均搭載了搭載了可變光學變焦技術,索尼官方稱之為“微單手機”,希望通過探索細分市場,實現銷量的增長

而在影像方面,雖然索尼有意打造“手機中的微單”,但實際成像效果方面卻表現平平。根據先期拿到Xperia 1 IV的油管相機評測達人Tony & Chelsea Northrup評測顯示,所謂的連續光學變焦功能,并沒能在成像效果上相比目前擁有混合變焦能力的旗艦機型更具優勢。
雖然“計算攝影”時代,手機成像是由硬件性能與軟件算法共同作用的結果,并不能完全歸咎于索尼連續光學變焦鏡組,但差強人意效果,還是會降低下游企業的采購意愿。與此同時,更為復雜的鏡組還帶來了更高成本、以及更大的內部空間占用,進一步削減了其他企業使用的意圖。
可見,雖然以手機為代表移動生態之于索尼不再是“尾大不掉”的累贅,但隨著索尼在海外市場的逐漸敗退,放棄市場保利潤的做法,讓產品定義正在遠離主流市場需求,對于市場趨勢預測的準確性也在降低。
速途網認為,索尼對于手機業務的堅持未必是徒勞的,然而如今索尼手機上的獨家技術已不再能持續引領手機行業發展,在話語權喪失的背景之下,未來發展的不確定性將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