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讓更多的人了解博物館,讓更多的人看到博物館具有價值的珍貴藏品,迅雷旗下數字藏品平臺非同數藝借助國際博物館日,特推出博物館館藏系列,讓博物館的文化力量與科技相結合,從而更好地展現中華文化的魅力。
本次博物館館藏系列藏品由宜賓市博物院與昆山、荊州、蘭州三個博物館選出最珍貴的館內珍品文物,通過迅雷鏈的技術,在非同數藝上鑄造成數字藏品。

5月17日上午11時,非同數藝準時開售宜賓市博物院(宜賓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的數字藏品,該藏品是東漢建初四年朱提造作雙魚銅洗,國家一級文物。
5月18日上午11時,非同數藝將開搶昆山博物館、荊州博物館、蘭州市博物館的鎮館館藏,分別為由鄭板橋題詞難得糊涂“大方硯”、國家一級文物元代的釉里紅鳳穿纏枝菊花瓷蓋罐以及被稱為“我國考古界的一次重要發現”的東漢·墨跡紙。
上述藏品均基于迅雷鏈技術鑄造生成,具有唯一、不可篡改、不可分割等特性,藏品也將在迅雷鏈上貯藏記錄。藏品目前已全部開啟預約,快去非同數藝,搶先了解鎮館之寶!
歷史文物限量搶購
宜賓博物院的雙魚銅洗代表的是青銅的力量,于1988年6月出土,內底鑄有“建初四年朱提造作”八字專署銘文,距今近2000年,是國家一級文物。銘文兩側飾鏡面對稱雙魚圖案,魚單線白描,有鱗有鰭,口前各有四道水紋。外腹部飾以五道凸弦紋,兩側鋪首銜環。工匠僅用簡單的線條勾勒出魚身、鱗、鰭等,特別是魚嘴旁邊的水波紋。再裝滿水的情況下,從上方俯視雙魚銅洗,就仿佛兩只魚兒在水中游動,栩栩如生。
難得糊涂“大方硯”代表的是清正的力量,目前收藏在昆山博物館,該藏品正面依形成渠,成井田式;四角各雕水牛臥于水中,每牛姿態不一,寓意“硯田筆耕”。背面刻鄭板橋書法,右首“難得糊涂”4字,左首題跋,共39字:“聰明難,糊涂尤難,由聰明而轉入糊涂更難。寬一著,退一步,當下心安,非圖后來福報也。板橋鄭燮記。”在空隙處,刻有硯臺所有者制作題記。硯臺由山東海陽隱求居士在清嘉慶十一年(公元1806年)制作完成。
元代的釉里紅鳳穿纏枝菊花瓷蓋罐則代表的是藝術的力量,收藏于荊州博物館,這也是國家一級文物。該器物器型碩大,蓋似將軍罐,蓋頂為尖圓形寶珠鈕。器形為斂口、圓唇、短頸、溜肩、鼓腹。器表通體施褐紅色釉下彩,蓋面與肩部為雙線花瓣圖案,腹中部為飛舞的鳳鳥和纏枝花卉紋,是一件罕見的元代釉里紅瓷器。這件纏枝鳳紋釉里紅蓋罐為白胚,且胎質厚重,發色好,釉下紋飾精細流暢,被認為是元代釉里紅中的精品,也是荊州博物館鎮館之寶之一。
墨跡紙代表的是創造的力量,收藏于蘭州博物館,出土于蘭州伏龍坪龍尾山東漢墓,直徑17.5厘米,麻質。發現時紙張均呈圓形,紙質柔軟有韌性,邊沿少許殘缺,作為銅鏡的襯墊之物,現保留下來的兩塊紙正是置于銅鏡下方。東漢墨跡紙的發現,在同時期發現的紙中實屬罕見,不僅是一件研究漢代造紙技術與紙的使用的重要佐證,同時也為書法藝術的研究提供了實物資料。經專家認定:這三塊東漢紙,很有可能就是“蔡倫紙”,也是我國考古界的一次重要發現。
其中宜賓博物院的雙魚銅洗藏品公開發售7800份,其他三款數字藏品分別限量2000份發售。
數字時代,文創與技術的結合讓產業爆發了新的活力,通過不斷地挖掘和傳播中國傳統文化,也讓更多的年輕人接觸和了解歷史文化。
非同數藝致力于打造成多元化、多場景、知名IP保障的數字藏品平臺,后續還將推出如非遺、當代藝術等更多的數字藏品,為用戶帶來更好更優質的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