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途網3月23日消息(報道:李楠)今日,寶藏計劃正式由文博業拓展至非物質文化遺產 (以下簡稱「非遺」) 領域,將以數字藏品為載體通過區塊鏈等數字技術保護非遺技藝,提升傳統文化傳承的大眾參與度。
當日14點,鯨探推出「豫見非遺」系列一款汝瓷作品,汝瓷始于唐、盛于宋,在中國陶瓷史上有顯著地位,3D模型復原表現了朱文立大師的非遺技藝、美術精髓,該數字藏品由中國數字文化集團旗下非遺優品發行,上線即售罄,用戶購買后可以在鯨探的支付寶小程序或App收藏和分享。


非遺是最古老、最鮮活的文化歷史傳統,不僅是人類文化DNA,也代表著其豐富多樣性。隨著時間的推移,不少非遺技藝面臨傳承難、研究不足的難題,數字技術正成為一把破解的鑰匙。
鯨探數字藏品將每一位非遺傳承人的作品實現數字化后上鏈永久保存,隨之生成的唯一數字憑證確認了收藏者歸屬,也實現了一種非遺文化數字傳承。而不可篡改、不可復制、不可拆分等特性,也使得其在任意變動中都會留痕形成可追溯性,有效保護發行者版權和用戶權益。
自去年10月螞蟻集團發起寶藏計劃,全國超30家博物館(院)加入并開啟數字藏品這一數字化風潮。從博物館到非遺,從歷史文化印記到人類實踐活藝術,寶藏計劃將推動形成傳統文化數字記憶。截至目前,通過鯨探發行的數字藏品七成源自傳統文化相關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