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有什么造車贏家,先“活”過十年再說……
時值零跑汽車成立的第八年,這家被大眾稱為造車新勢力中“后浪”的汽車,終于要上市了。
昨日晚間,零跑汽車正式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書,計劃在港交所上市。中金公司、花旗、摩根大通、建銀國際擔任本次IPO聯席保薦人。
零跑汽車暫未透露此次IPO的具體融資金額。不過,對于募集資金用處,零跑汽車方面則表示:“計劃將籌集到的資金40%用于智能電動汽車研發、25%用于提升生產能力、25%用于提升品牌知名度、10%用于運營資金及一般公司用途。”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零跑汽車赴港IPO消息的公布,其也成為“蔚小理”之后,第四家即將登陸港股的新造車公司。
公開資料顯示,零跑汽車是浙江零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科技型智能電動汽車品牌,成立于2015年12月24日。自成立以來,零跑汽車始終堅持核心技術的自主研發,是擁有智能電動汽車完整自主研發能力以及掌握核心技術的整車廠家。產品方面,零跑汽車主要瞄準15-30萬元中高端純電市場。
那么,零跑汽車為何選擇在此時開啟赴港IPO之旅呢?零跑汽車的“實際表現”又是如何呢? 接下來,速途網將嘗試從零跑披露的招股書和其所在的賽道表現兩個方面進行分析,旨在找到上述問題最合理的答案。
零跑汽車招股書里的關鍵詞:虧損、研發、銷量
公開資料顯示:過去三年,零跑汽車共向用戶交付了三款車,分別為 S01、T03 和 C11,且交付量呈現逐月走高的狀態。今年1月,零跑汽車的交付量達到 8085 輛,與三大造車新勢力“蔚小理”的差距進一步縮小。

此外,隨著產品銷量的逐漸走高,零跑汽車的營收也在逐步增加。招股書顯示,2019-2021 年,零跑的營收分別為 1.17 億、6.31 億和 31.32 億元,增幅明顯擴大。
不過,我們也看到零跑科技尚未實現盈利。2019年-2021年零跑的凈虧損分別為9.01億、11.00億和28.46億元,累計約為48.47億元。對于 2022 年,零跑預計將繼續虧損狀態,并表示主要是由于其投資于未來車型及智能電動汽車技術的研發;及生產設施以及銷售及服務網絡的擴張。

招股書還顯示,除了銷售成本外,零跑科技的最大開支為研發開支。根據招股書,2019年-2021年,零跑汽車的研發開支分別為3.58億元、2.89億元和7.40億元。同期,銷售開支分別為1.31億元、1.55億元和4.28億元,二者皆呈現逐年上漲的趨勢。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研發支出占據零跑汽車投入較多,累計支出為13.87億元,但在研發投入上,零跑和頭部新勢力車企有著較大差距。2019-2021年期間,該公司研發費用分別為3.58億元、3.19億元和7.40億元,合計不到14億元。橫向對比,2021年前三季度蔚來汽車研發費用為20.73億元,小鵬汽車則為26.63億元。也就說,零跑汽車在研發方面的投入并不突出,和其在招股書中“全棧自研”的標簽仍有差距。
產品方面銷量,招股書顯示,2021年領跑累計交付4.3萬輛,較2020年的8000余輛大幅增長443%,排在造車新勢力第5位。其中,主打低端市場的微型車零跑T03占比最高,交付38463輛。雖然在銷量上實現了“起飛式”上漲,但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其目前的銷量主力,還是以低端市場為主,與其所說的“劍指中高端市場”邏輯相悖。
眾所周知,近年來汽車原材料價格的瘋狂上漲,自2020年年底以來,由于需求超預期爆發,供應鏈擴產速度跟不上電池企業的擴產速度,疊加新冠疫情、市場炒作等不穩定因素,礦產資源供應風險加大,導致原材料價格不斷上行,并傳導至電池企業。供不應求之下,鋰電池上游原材料包括碳酸鋰、氫氧化鋰、六氟磷酸鋰和電解液等出現不同程度的漲價,而這也導致了零跑汽車在成本方面的增加。
資產方面,截止到2021年年末,零跑汽車總資產為125.26億元,較上一年期末增加283%,同時因虧損持續擴大,零跑2021年經營現金流凈流出10.19億元,較上年的7.32億元增加39%。
截止到2021年年末,零跑汽車賬上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43.38億元,較上年期末的1.01億元增加超過40倍,主要是零跑去年大規模融資活動所致。
速途網認為,在營收增長、虧損擴大的背景下,剛剛在銷量上實現起飛的零跑,在此時叩響港股IPO的大門恰逢其時。
產品質量堪憂、交付遲緩 ,零跑汽車自身還有幾大難關
跳出招股書,將思路遷移到零跑汽車本身,我們似乎有了一些新的發現。
零跑官網顯示,其目前在售3款車型,包括2019年1月發布的零跑S01轎跑,2020年5月上市的低端A00車型零跑T03,以及去年9月上市的中端純電SUV,零跑C11售價15-20萬元區間,這也是零跑目前在售最貴的車型。

2019年1月,零跑的首款車型S01正式問世。上市前期,其便“以部分功能對標特斯拉”作為賣點。不過,讓人覺得諷刺的是,零跑汽車宣傳的很多輔助駕駛功能都需要通過后期OTA實現,具體是多久會進行OTA升級,官方則是沒有給出具體時間。
S01上市后,制動系統故障、動力系統故障、控制系統故障等問題也被相繼爆出,致使超200位車主在2020年零跑T03上市當天進行維權。雖然零跑在敷衍回應無果后,選擇召回了150輛2019款零跑S01,但還是難平消費者的怒火。直至現在,在車評網站的產品口碑中,仍然可以看到大量“總續航里程虛”、“宣傳功能至今未實現”等用戶評價的槽點。

S01后,零跑又推出了T03與C11。據悉,憑借著價格低廉,性價比高的優勢,T03幾乎是承包了2021年零跑全年交付量的九成份額,然而沒有太多的品牌核心技術和特色加持,這也使其具備著極高的可替代性。
速途網認為,在宏光MINIEV掀起微型電動車新浪潮后,隨著5萬以下的低廉市場逐漸逐漸趨于飽和,T03的生存空間或將得到進一步壓縮。而如奇瑞、寶駿等紛紛開啟向5萬級以上的精品微型車轉變。而另一款C11,雖然肩負著回歸主流市場使命,但頭部造車新勢力的集體下探,以及傳統車企的電氣化轉型,使得中端新能源消費市場的競爭加劇,這讓C11以及更高階的C01,市場處境變得更加危險,畢竟品牌影響力本就薄弱,低端市場形象牢固,再加上軟硬件不具備明顯優勢,很難在硬拼中和其它有強大背書的競品拉開差距。而消費者在選擇新能源車型時,也往往會出于對產品安全以及售后等綜合因素的考慮,會選擇更具市場影響力的車企。
除了產品本身的質量問題外,零跑汽車交車遲緩也成為消費者吐槽的重點。
自2021年年底以來,零跑汽車頻頻被投訴“提不到車”,在黑貓投訴平臺、車質網等第三方汽車網站,均有 “提不到車”方面的投訴案例。僅2022年開始,零跑汽車因不按規定日期交付,在某投訴平臺被投訴多達49次,另還有故意拖延充電樁安裝等問題。
此外,零跑還被消費者爆出“霸王條約”問題,即對于已經下“定”的車輛,車主可以選擇更換電池或繼續保持等待,同時,如果現在要求取消訂單,也不能算作零跑方面違約。當用戶表示不認可這兩種辦法并繼續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時,零跑方面表示,目前還未聽說過有成功的案例。
速途網認為,眼下從銷量來說,零跑汽車似乎一片大好,同時也在進行著IPO的準備,但從旗下兩款主力車型的投訴來看,只顧賣,不管交,也容易對零跑的品牌形象產生消極的影響。
當然,雖然目前由于原材料價格上漲而導致的部分車型價格上漲和新能源車型的交付延期問題普遍存在,但像零跑汽車這樣實際交付時間需要半年的現象,實屬少見,這是否是零跑汽車在供應鏈方面出現了問題也不得而知。
零跑汽車的未來?
目前,身處第二梯隊的零跑汽車,眼下僅有三款在售車型,且絕大多數都在以低端電動車型撐起門面。雖然零跑汽車招股書顯示,將計劃以每年一到三款車型的速度推新,2025年底前將推出八款車型,涵蓋各種尺寸的轎車、SUV及MPV。其中,今年將推出一款名為C01的純電動中大型轎車,并于第三季度開始交付。但對于長期負面纏身并時時刻刻處于風口浪尖的零跑汽車來說,如何在夾縫中生存是其長期以來首要思考的問題。

此外,在新能源汽車迅猛發展的當下,全球的汽車工業可以說是遭遇了百年未有的變革,在大趨勢下,涌進了許多新造車勢力,經過數年的發展已經成為任何車企都不可忽視的存在,如理想、小鵬、蔚來,想要獲得大金額融資也異常艱難。
再有,相較于同為第二梯度的威馬和哪吒汽車,零跑汽車無論是在資金鏈,亦或是銷量上都要略遜一籌。因此,在速途網看來,零跑能否順利募得所需資金還很難說。此外,即使零跑成功上市,成為繼造車三大新勢力之后的第四家上市“新勢力車企”,但零跑汽車如果持續對產品質量不聞不顧,無法生產出新的“盈利車型”,即使上市也支撐不了多少。畢竟,銷量的基礎依舊是廣大的消費者,如果沒有將最為重要的消費者關系處理好,恐怕銷量也只是曇花一現。
最后,希望零跑汽車能夠對得起自己的名字,無論是銷量還是品質,都能夠持續領跑二線新勢力陣營,莫忘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