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吉利科技集團旗下浙江時空道宇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時空道宇”)發布消息表示,公司已在今年年初順利完成了“天地一體化高精時空信息系統”的全國范圍路測,充分驗證了系統與服務數據的先進性,以及覆蓋全國范圍的“厘米級高精時空信息服務能力”,該系統作為高精定位服務產業的商用窗口即將開啟。業內人士表示,隨著國內新能源汽車邁入“智能化”與“智慧出行”的新賽道,高精定位產業的巨大藍海需求有望隨之開啟。在行業競爭比拼中,相關頭部企業正瞄準技術優勢、商業場景落地應用優勢,以及與整車制造的更好融合,搶占行業的“先發身位”。
發力“定位基礎層技術”研發
對于2021年下半年以來持續多月的全國范圍路測,時空道宇表示,相關道路實測驗證了系統在各種復雜城市環境中,天地一體化高精時空信息系統厘米級精準定位的準確性與可靠性。此次全國路測,時空道宇測試車輛覆蓋全國30個省市自治區,在十余個重點城市群,進行了深入測試。測試表明,天地一體化高精定位服務實現精度超出預期,達到厘米級,充分滿足未來智能駕駛對高精定位的需求。本次測試觸達中國最邊緣城市,涵蓋電離層活躍區域,攻克了低緯度地區的電離層活躍高精度定位難題。時空道宇計劃于2022年提供覆蓋全國的高精定位服務,并于2026年提供全球瞬時厘米級定位服務。
作為國內最早投身商業航天領域、全產業鏈布局較深入的團隊,時空道宇過往幾年重點主要集中攻克了高精定位技術與服務的兩個難點。一是天地一體化系統的完全自主建設。時空道宇通過天基、地基自主構建,實現了系統與數據的自主掌控,具有更好的持續演進能力和生態拓展潛力。二是技術與服務的集成層級。時空道宇依托與吉利汽車的嵌入式合作,具備了直接參與前裝、共同研發的能力。
2021年9月,時空道宇宣布將采購多發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完成全球首個“低軌未來出行星座”的組網。同期,臺州衛星超級工廠首顆試產星下線。工廠將具備年產衛星500顆的生產能力,為其批量化制造衛星及“低軌未來出行星座”快速組網提供全方位支撐。目前,時空道宇形成了以上海研究總院為核心,以西安、南京、北京研發中心為支撐的研發體系,布局臺州衛星超級工廠制造基地,涵蓋了從衛星研發、制造、測控、應用的全產業鏈體系。
高精定位開啟智慧出行藍海
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2021年發布的《2021中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發展白皮書》顯示,2020年我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總體產值已達到4033億元,較2019年增長約16.9%。其中高精度相關產品2020年銷售收入已達到110.4億元,近十年均復合增長率接近26%。在此之中,隨著近兩年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的急速增長,以及各類乘用車、商用車在智能網聯技術上的迭代升級,“智慧出行”市場的藍海需求,也與高精定位產業形成了“相互驅動”。
長江證券日前發布研究觀點指出,智能化已成為國內汽車電動化之后另一高地。諸多車企在2021年的多個車展中推出具備智能駕駛功能的新車型。其中在2021年11月的廣州車展上,國內多數主流車企更針對高精定位等智能硬件展開了“軍備競賽”。隨著越來越多的車輛開始配備高精度定位模塊,高精定位產業的成長確定性將不斷增強。
從宏觀政策層面來看,去年12月交通運輸部印發的《數字交通“十四五”發展規劃》提出,到2025年,國內數字交通體系要實現深入推進,“一腦、五網、兩體系”的發展格局基本建成,在此之中尤其強調要深化北斗高精度導航與位置服務應用。
在這個領域,海外市場已經有Trimble(天寶)、海克斯康等基于GPS產業的成熟玩家,通過提供測繪、海洋導航等領域的成熟產品,證明高精時空信息服務的賽道空間只受限于想象力的制約。而在國內,時空道宇這樣具有自主衛星系統和“定位基礎層”技術優勢的高精定位研發企業和應用方案提供商,借助國內第一民營車企的平臺,預計也能夠實現快速商用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