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HR SaaS企業北森控股有限公司(后簡稱“北森”)在港交所正式提交了上市申請書,計劃在主板上市,摩根士丹利及中金公司將作為其聯席保薦人。
近年來,北森的業績實現穩步增長。據招股書披露的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2020年、2021年3月31日止財年,北森的營業收入呈逐年上漲的趨勢,分別為3.82元、4.59億元以及5.56億元。根據灼識咨詢的數據,以2020年收入計算,北森以12.0%的市場份額成為中國最大的云端HCM解決方案提供商。
同時,招股書還顯示,北森近三年以來仍然處于虧損狀態之中,從截至2019年-2021年3月31日止財年分別虧損6.9億元、12.7億元以及9.4億元。而在截至2021年9月30日六個月內,北森虧損幅度進一步擴大,達到8.2億元。
招股書還顯示,截至2019年、2020年及2021年3月31日止財年,北森的現金及等價物分別為2.57億、1.91億及2.15億,雖然在去年5月的F輪融資獲得了2.6億美元的加持,截至2021年9月30日,期末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達到了7.6億元。但在尚未找到真正的“造血”之法之前,北森現金流存在一定壓力。
目前,北森的收入模式主要由“云端HCM解決方案”與“專業服務”兩大類組成,招股書顯示,北森的云端HCM解決方案向客戶收取的訂閱費。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2020年及2021年3月31日止財年,北森的云端HCM解決方案的收入分別為人民幣2.09億、2.59億、3.49億,占期間收入總額的比例分別為54.7%、56.6%、62.7%。一定程度顯示出北森的營收越發集中于主營業務,而近三年以來,北森也并未發展出新的營收模式。
招股書中同樣提到了云端HCM解決方案的弊端,北森表示:云端HCM解決方案等SaaS產品通常需要在客戶獲取及產品研發階段進行大量初始投資以提升市場接受度。由于中國的HCM市場的數字化仍處于早期階段,北森在戰略上優先考慮規模以及地域擴張、客戶增長及參與度、產品開發及創新,而非短期盈利能力。
因此,銷售及營銷開支成為北森經營開支的重要組成部分。招股書顯示,截止2019年、2020年及2021年3月31日止財年,北森的銷售及營銷開支分別占收入的54.1%、64.4% 及51.1%。
招股書還顯示,北森為了支撐其HCM業務在中國市場的規模與地域擴張,截止2021年9月30日,北森共有1798名全職員工,其中銷售與營銷員工人數達589人,占全職員工總人數的32.8%,成為占比最高的部分。
據招股書中所引用的灼識咨詢報告指出,2020年中國HCM的市場規模為3199億元,預計到2026年該市場將增至8756億元,2020年至2026年的復合年增長率為18.3%。以2020年收入計,北森是中國最大的HCM解決方案提供商。長期以來,中國HCM市場的數字化程度較低。盡管中國已實現與美國基本相當的互聯網滲透率,但中國HCM市場的數字化程度仍遠低于美國這一全球最大的企業軟件解決方案市場的HCM市場的數字化程度。
同時,根據灼識咨詢的數據,在技術進步、數字化轉型意識增強以及部分因COVID-19疫情而導致數字化解決方案需求強勁的推動下,預計中國數字化HCM解決方案市場將繼續快速增長,并于2026年達至人民幣581億元,2020年至2026年的復合年增長率為24.2%。
這意味著,短期來看,在中國HCM市場發展初期,北森仍然需要通過龐大的營銷支出以教育市場。但長期看來,隨著市場的成熟,國內HCM的風口逐漸形成,新入局者將分享北森對市場持續教育的成果,而北森的業務規模如欲跑贏市場平均增速,并不能為其營銷與研發的投入“松綁”,在目前主要營收來自于HCM解決方案訂閱費、尚無明顯的第二增長曲線的北森而言,未來的盈利仍然需要面臨挑戰。
值得注意的是,在招股書中,北森還提到了曾經于2016年4月5日,境內控股公司的股份在新三板掛牌,股份代號為836393。然而,在新三板掛牌期間,北森的交易活動及品牌知名度未必能滿足其的預期。因此,考慮到我們的長期業務發展計劃(包括探索潛在的海外擴張機會及擴寬接觸多元化及全球投資者的渠道)、提高本集團融資效率的必要性以及簡化公司構架以減少資本開支及提高決策效率,且董事認為,于聯交所上市能令我們更好地吸引國際市場上對本集團所在行業及業務模式更為熟悉的投資者。因此,作為計劃的一部分,境內控股公司通過自愿申請的方式于2018年4月27日在新三板摘牌。
不過,招股書中北森將自身使命定位于“科技成就人才,幫助中國企業擁有世界領先的人才管理能力”,這意味著北森在港交所上市后,仍然將中國市場作為最主要的業務發展主場。而對于海外市場,北森方在招股書中提到,為符合資質要求,我們計劃建立以下海外經營經驗:一方面,北森計劃通過附屬公司在香港等不同司法權區注冊商標及提交專利注冊申請以建立業務;另一方面,計劃建立海外網站,主要為向潛在用戶介紹北森業務及為投資者關系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