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盒馬入局,沉寂已久的鮮花行業內重新熱鬧了起來。不少生鮮電商也賣起了花,有鮮花供應鏈公司拿到了新的融資,某連鎖服飾品牌也開出了花店。熱鬧背后,盒馬已悄然在云南簽下了30個直采合作基地,搭建了鮮花大倉,率先打造出行業里首個完整的鮮花供應鏈。

盡管古老,但鮮花行業消費升級的步子來得慢了一些。究其原因,鮮花比一般的蔬菜、水果相比更嬌貴,對溫控、品質、成熟度等有極高的要求,損耗高、成本高,屬于生鮮品類中最難啃的“硬骨頭”。
從2019年開始,盒馬推出“白菜花坊”,就致力于讓用戶真正實現“像買菜一樣買花”,試水兩年,今年5月正式升級成“盒馬花園”品牌,并一步步走向上游基地,自源頭開始“重走花路”。
“我們在云南有專門的團隊駐扎,負責基地尋源、標準制定、品質把控,同時搭建了從產地到全國的冷鏈物流運網。”盒馬花園采購負責人呂玲林表示,盒馬是行業里首個擁有完整供應鏈的新零售鮮花品牌,實現了每天從云南往全國的鮮花直采和直發。
從云南基地到產地倉、銷地倉再到盒馬門店,最終到顧客手上,中間鏈路一一被打通,這意味著,鮮花的源頭價格和品質可以得到保證,且中間損耗大大減少。

這使得盒馬有底氣做行業其它家不敢做的小眾品、稀缺品。比如原來較為小眾、價格昂貴的繡球花,在盒馬的售價在10元上下,行業三分之一的價格,成為“現象級爆品”,復購率是普通鮮花的近10倍。
今年10月,盒馬花園的銷售額是去年同期的5倍,還在飛速增長。“只有價格下去了、品質上來了,用戶習慣養成了,鮮花才會從禮品型消費慢慢轉向日常消費。”呂玲林表示。
少則有七八十種、多的時候有上百種花材,品類豐富度遠遠超過其它電商平臺,盒馬也在打造面向中高端用戶的“黑標系列”,如哥倫比亞繡球、火靈鳥玫瑰等。
新零售,成了這場鮮花消費升級的“發動機”。與此同時,上游種植商也迎來了新的轉變。
昆明市昆陽街道寶峰村的阿輝從事繡球生意已經有18年了。過去,因為鮮花價格隨季節、節慶波動大,收入常常不穩定。在夏季豐產期,還會因為庫存難消,導致巨大的損耗。
自去年9月開始跟盒馬合作之后,阿輝不再為銷路發愁,更加專注于種花,把控品質,一年下來,基地的繡球B級以上的達標提升了30%。盒馬提前一周下訂單,短期可按訂單采摘,長期可預估銷量,定向種植。“有了穩定訂單,現在損耗很小,每個月比以前多賺3到5萬塊錢。”阿輝說。

在中國從事鮮花生意15年的荷蘭人蒂姆,是技術和規模在亞洲領先的海盛集團董事總經理,他也在今年感受到了新零售給鮮花事業帶來的變化。
疫情的原因,許多原本只出口的中高端花卉比如六出花、郁金香等轉向國內市場,通過盒馬進入到了廣大用戶手中。“盒馬的消費群體覆蓋了鮮花的主流消費人群,是我們在中國首個合作的商超。”蒂姆說。
在歐美國家,鮮花通常在超市里售賣,屬于日常消費,發達國家每年在鮮花上的人均消費大概是中國的10倍。
行業人士認為,盒馬進入鮮花賽道,依托自身線上線下一體化的新零售模式和倉儲、物流等基礎設施,具備天然的優勢,以較低的邊際成本把鮮花生意玩轉起來,有望攪動起這個領域的創新,加速行業爆發期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