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聯想集團執行副總裁兼中國區總裁劉軍向中國區全體員工發送了題為“加速轉型穿越周期”的內部郵件。該內部郵件顯示:上半財年,得益于中國經濟的穩步增長和中國智能化轉型市場的加速發展,聯想中國在嚴重缺貨的情況下,從營業額到貢獻利潤均打超小目標,營業額年比年增長43%。
正如劉軍的郵件主題“加速轉型穿越周期”,8個字基本全方位闡釋了聯想中國的上半年財報。清晰的“3S”轉型戰略支撐下,聯想中國交出了一份不錯的成績單,無疑印證了聯想中國向“3S”業務轉型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然而,聯想中國引以為傲的“3S轉型”到底有什么過人之處?這個答案或許要從聯想中國上半年業績中一窺究竟。

【聯想中國FY2021/22 1H CMT戰略進展溝通會】
危機并存 周期疊加 9倍于PC市場的3S市場涌來
從劉軍的內部信來看,頻頻提到“穿越周期”這個詞,那么這個穿越周期到底是什么意思,又為什么這么重要呢?
說到周期就不得不提大名鼎鼎的康波理論,即每五十到六十年,會有一個大的經濟周期循環,而在這個周期會經歷從繁榮,到蕭條,到衰退,再到回升四個階段,周而復始。而按康波理論,從 18世紀以來,人類社會一共經歷了三次工業革命與五次經濟長波周期。目前,我們進入了新一輪的康波周期,正處于以信息技術和人工智能主導的第五次經濟長波周期中。
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今天,社會和企業面臨空前的復雜性和各種不確定性,如何在變局中謀破局,在解構中求重構,找到長期主義之道?答案是進行全面的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單就這個周期而言,目前都有哪些特點?對于聯想意味著什么呢?
中國正處于一個經濟轉型周期與全球技術創新周期雙重疊加的歷史時點上,疫情加速了全球產業鏈重塑,各國紛紛意識到供應鏈、產業鏈安全的重要性,并重新審視實體制造業的定位和策略。
對行業而言,疫情同樣加速了各行各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的進程,并催化新技術、新業態成為轉危為機的創新力量。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已成為傳統企業十分明確的需求,并將持續釋放。尤其是傳統大客戶企業的需求進一步呈現出一體化方案、服務化趨勢。IDC預測,2022年超過50%的中國經濟將建立在數字化的基礎上或受到數字化的影響。到2023年,1/3的公司將從數字化產品和服務中創造超過30%的收入。
就PC而言,市場已經進入穩定增量階段,消費趨勢由“一家一臺”轉向“一人一臺”,中國區的PC滲透率仍有較大提升空間,同時市場呈現結構性變化,商用及高價值產品需求強勁。這一趨勢便可從聯想中國的上半年業績獲知,臺式工作站在第二財季創下銷量市場份額45.7%的季度同期新高。另一方面,與PC市場相比,3S市場更具誘惑力。IDC預計2021-2024年中國區3S產品市場規模將9倍于PC。聯想中國作為行業的領導者,具有率先獲得市場的優勢。
其實,早在4年前,聯想就洞察這一未來趨勢,并作出了積極的戰略轉型。僅僅固守PC是不夠的,聯想必須要找到新的增長點,就有了聯想中國的3S轉型。借助擎天的不斷迭代升級和內生外化,聯想以自身豐富的智能化轉型經驗,賦能行業智能化轉型升級,正成為“數字中國”的建設主力軍。
未來可期轉型加速 3S轉型新業務勢能從積蓄邁向加速
從半年報透露的信息來看,聯想中國的3S轉型新業務正逐步成為劉軍所說的“第二條增長曲線”。“3S”轉型是聯想中國區布局的智能產品、智能基礎設施和智慧服務這三條賽道,也是其依托智能化轉型服務綜合能力拓展新增長空間的重要實踐。
從整體半年財報看,上述三條賽道均呈現爆發態勢,營收高速增長,成為聯想中國區邁入新上升通道的增長引擎,實現了聯想中國的第二增長空間。聯想中國區的3S轉型新業務勢能正在從積蓄狀態邁進到加速狀態,3S轉型新業務在聯想中國整體收入中的占比已經達到26.6%。
具體來講,第一個S,即智能產品,上半財年整體收入年比年大增122%。其中商用IoT生態布局顯現規模效應,整個上半財年收入狂增254%。
上半財年,第二個S,智能基礎設施上半財年整體收入年比年增長45%,增長空間不斷釋放。在中國區服務器市場,IDC數據顯示:4-6月份聯想服務器銷售額市場份額已經由第5名上升至第4名。
第三個S智慧服務持續高增長,保持強勁勢頭。整個上半財年Booking收入保持了年比年52%的高速增長。硬件支持服務、智能運維及DaaS服務以及解決方案服務作為核心業務,以新平臺升級服務、打磨案例復制經驗,保持了服務賽道的領先性,取得了不俗的業績表現。
需要指出的是,聯想中國區智慧服務業務的三大板塊:硬件支持服務、智能運維及Daas服務以及解決方案服務,均取得全面成長。其中,智能運維及Daas服務,其擁有的ServiceForce平臺,是基于聯想自身領先的服務經驗和成功實踐,打造的國內首個全流程、全環節、全生態數字化服務平臺,為客戶提供售后服務和IT服務解決方案。僅上半財年,ServiceForce在大客戶領域平臺服務量翻了65倍。
另外,解決方案服務,可以理解為智能化轉型解決方案,為企業進行轉型賦能,其中扮演“關鍵先生”的,基于新IT架構的智能IT引擎聯想“擎天Optimus”。伴隨“擎天”內生外化的持續實踐、迭代,聯想成功拿下陽曲智慧農業、京東京屏小店等可推廣、可復制的典型客戶,使該業務上半年財年持續高位增長,同比增長達到了74.8%。
成績斐然的智慧服務,也引來了業界的高度認可。10月份,“榮耀”加身——聯想智慧服務榮獲第17屆“金耳嘜杯”年度總冠軍。
在推動業務增長的同時,聯想中國也不忘積極在ESG方面投入。此前發布的綠色智城解決方案,就是聚焦綠色智慧園區、綠色智慧交通、綠色基礎設施這3個關鍵場景。聯想綠色智城解決方案一方面在樓宇、車棚、道路等細分場景中增加光伏及其他新能源設施,提高綠色清潔能源占比。另一方面,通過智慧能源管理系統、車聯網和新型綠色IT基礎設施,對傳統場景進行改造升級,減少能源浪費,提高能源利用率,真正為實現“雙碳”目標貢獻聯想力量。
擎天成長賦能未來內生外化賦能千行百業
縱觀4年來的發展,戰略變革成果顯現,聯想中國區已突破傳統業務瓶頸,成功開辟第二賽道,成為聯想集團轉型的先鋒模范軍,以朝氣蓬勃狀態穩步前進。
不難發現,在聯想中國成功的3S轉型背后,是基于其“端邊云網智”齊備的新IT技術架構。新IT技術架構也使得聯想可以通過豐富的智能IoT設備獲得海量數據,通過智慧算力將數據效能最大化應用,并最終通過可復制的智能應用場景實現制造業全價值鏈的全面提質增效。
細細揣摩,聯想的過人之處便是:有著“兼濟天下”的胸懷,從不“獨善其身”。聯想作為一家高科技制造企業,本身在智能化轉型方面已積累豐富的實踐經驗,可以將聯想自身的實踐轉化為對外賦能的解決方案。以“新IT”賦能實體經濟,推動各行各業的智能化轉型,“智”建中國,加速實現“聯想智慧中國”愿景。
具體而言,聯想中國區不斷推動外化賦能,結合自身智能化轉型經驗、技術積累、客戶數字化轉型經驗,推出智能IT引擎“擎天(Optimus)”,該架構包括:混合云(xCloud)、私有云(Jupiter)、公有云/專有云的IaaS層,技術中臺和通用業務中臺的GPaaS層以及面向不同行業領域的VPaaS層,是由聯想歷經4年內生打磨而成,具備了云原生、中臺化和AI智能這三大特征。
擎天智能IT引擎能夠以更低成本、更敏捷高效、更一體化地完成部署與迭代,切實兼顧客戶個性化場景應用與企業低成本規模化復制的解決之道,為智能化轉型提供了鮮活的場景和肥沃的應用土壤。
未來,聯想中國將繼續打磨“擎天”智能IT引擎,不斷內生外化,加速智能化轉型解決方案的布局,打造具備聯想中國變革范式意義的新業務能力。對此,劉軍也在信中明確:在“3S轉型”上,需要繼續加大研發投入,打造更具競爭力的3S產品、方案和服務。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擎天(Optimus)引擎的持續打磨,進一步夯實擎天的方案內涵,通過加大自研、內生外化、外生外化等方式,迭代擎天的每一個模塊,并開發更多標桿客戶。
在內部信中,劉軍更是強調了聯想中國的愿景:“聯想智慧中國——成為領先的新IT產品、方案和服務提供商”。在這個愿景下,一個做好充分準備的聯想中國正在從容地步入新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