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1已經成為一場影響力遍及全球的娛樂購物盛典。
在東南亞,今年Lazada 11.11有約80萬品牌、商家參與,同比去年翻番。僅僅在Lazada11.11大促開售的前12小時里,熱情的東南亞消費者就已領取超過4.1億美元的Lazada Bonus平臺購物津貼。
多個中國跨境商家也表現搶眼。今年Lazada11.11期間,來自中國的數碼配件品牌綠聯開售10分鐘內就在菲律賓突破10000美元的銷售額;運動戶外品牌洛克兄弟、汽摩配件品牌AZDOME的銷售僅在Lazada11.11前12小時就超過了今年9.9大促。
東南亞11.11的瘋狂可見一斑。
自2012年開始,Lazada首度將11.11概念引入東南亞至今,11.11、12.12、99等東南亞電商大促日漸深入人心,消費者蜂擁而至的流量背后,也是對電商平臺乃至整個東南亞數字經濟基礎設施一次嚴苛的檢驗。
11月10日晚上,就在現場連線東南亞六國倒計時迎接Lazada 11.11的檔口,Lazada在中國深圳研發中心舉行了一次中國媒體見面會。這是這家總部位于新加坡的電商平臺首次面對中國媒體。

前不久剛從新加坡回到國內,在深圳現場出席了見面會的Lazada集團CTO王皓表示,隨著阿里和Lazada在東南亞進行持續數字經濟建設,Lazada11.11購物狂歡節在東南亞市場里有越來越大的影響力。在東南亞,11.11已經不僅僅是Lazada平臺自己的大促活動,而是從商家到消費者,都一起加入的一場盛大嘉年華。
王皓透露,自2016年開始Lazada加入阿里巴巴旗下之后,經過幾年的整合,已經把原來東南亞相對比較割裂的技術體系充分融入到整個阿里的技術體系之中,包括從最開始的電商技術平臺,到擴展至如今的物流平臺、支付平臺,以及AI搜索、推薦等等。
可以說,如今的Lazada在東南亞具備的技術護城河優勢領先了該地區無數個身位。
Lazada的技術革新三部曲:體驗、效率、與商業的充分結合
東南亞社交媒體發達,消費者大多有嚴重的社交媒體依賴癥,喜歡一邊享受演出、在線游戲和直播,一邊掃購。截止今年11.11當天中午12點,Lazada 11.11 倒計時晚會Super Show在LazLive的直播共獲650萬在線觀看量,且觀看者的消費額是去年的兩倍。

(和國內“貓晚”類似,Lazada 11.11倒計時晚會Super Show同步在東南亞各國播出)
這場娛樂消費的狂歡是對電商平臺系統的考驗。王皓坦言,保障11.11期間零故障是基本要求,但如何進一步提升消費者、商家和合作伙伴的極致體驗才是對Lazada過去這些年技術投入的一次全方位檢閱,他對迎接這場檢閱信心十足。在11.11大促期間,Lazada在技術層面主要圍繞三個方面展開工作。
首先是打造極致的用戶體檢,如何在迎接峰值流量時保障系統系統穩定運行。2020年Lazada峰值交易量是每秒4000筆,這個數字和淘寶相比非常小,但是從發展曲線看,Lazada的增速和淘寶前幾年的11.11非常匹配、耦合。
此外,隨著東南亞整體電商基礎設施建設的持續完善,整體規模也會和淘寶過去幾年在中國的發展曲線一樣。這就要求Lazada需要通過技術手段更快速、更實時地接觸到消費者的信息,然后更快速地優化客戶體驗。
王皓透露,今年的11.11期間Lazada已經在這方面投入大量精力,希望能夠用技術力量為東南亞的消費者提供最優的購物體驗。
其次是效率。在Lazada內部一直流傳著一句話:向技術要紅利。王皓認為,這其中最大的紅利就是效率,包括機器的成本和人效。
通過過去兩年的積淀,Lazada完成了基于阿里云整個云原生的技術體系的升級。通過技術優化,目前單均成本下降了30%,衡量研發效率的平均需求研發時長下降了50%。

(Lazada集團CTO王皓)
王皓認為,能夠實現這些提升是因為Lazada上升到了阿里的中臺體系,然后基于云原生的基礎架構帶來巨大的技術紅利。過去兩年來,Lazada把技術基建水平拉到和阿里體系相齊行的水平,然后投入大量的精力去做深度的本地化定制,因此才能帶來這樣一波紅利。
最后是技術如何同商業充分結合。Lazada是東南亞大促的引領者和創新者,在Lazada平臺上,消費者非常青睞跨店滿減、品類券這樣的促銷方式。如何幫助商家用智能化算法替代傳統人工的運營方式,是Lazada一直不遺余力在做的事情。
目前,Lazada已經可以實現通過自動化的方式讓商家能夠一鍵參加Lazada大促,并且帶來最優的、持續的業務結構和價值。
贏得東南亞市場 必須依靠技術驅動
談及東南亞市場的競爭時,王皓表示,東南亞整個電商市場還處于剛剛興起、蓬勃發展的階段。
他舉例說,電商的滲透率在中國已經超過25%,但是在東南亞還是個位數。因為潛力巨大,因此東南亞的電商平臺都處于快速發展的階段。與競爭對手相比,王皓認為依靠技術驅動來保持領先是Lazada的基本戰略,也是與競爭對手最大的不同之處。
“我們是一家技術驅動的公司,從技術角度和其他的幾個行業伙伴有非常大的不同:Lazada堅信技術能夠在長期給我們帶來的價值,所以從第一天開始Lazada就非常堅決地投入到技術里面,它在短期內可能會有一定見效的周期,但從長期來說,它會給我們更大的回報。”王皓如是說。

(今年Lazada11.11將有60000物流工作者奔波在東南亞的城市、鄉村、海島)
此外,在物流上,Lazada也建立了自己的核心競爭優勢。東南亞六國的物流網絡非常復雜,而通過Lazada自建物流的方式已經實現了出海東南亞最快24小時出庫。未來也會像亞馬遜一樣,提供更加精準、高效的物流體驗。這是Lazada接下來面向中長期競爭非常大的競爭優勢。
今年11.11期間,為提升大促運力,Lazada分撥倉協同,擴充了倉庫容,倉內運作容量提升30%,實現包裹到倉24小時實時出庫,精準匹配350+最優航班。
在王皓看來,阿里收購Lazada后,技術團隊已經脫胎換骨,把原來相對來說落后的技術體系,快速地把拉到和整個阿里技術體系齊平。涉及的業務層面包括了交易、支付、搜索、推薦、物流、供應鏈等諸多層面。
據透露,在過去兩年中,Lazada的技術團隊擴充了一倍以上,并且在深圳、北京、杭州、廣州以及新加坡、越南設立了研發中心和技術團隊。
談及未來時,王皓總結說,Lazada是個電商平臺,利用中國供應鏈和生產制造能力的優勢, 通過技術設計、產品能力,幫助商家尋找商機,然后再通過Lazada的基礎設施,幫助他們快速地滿足消費者的訴求,這是Lazada要做的事情,也是Lazada對提升東南亞整體數字經濟水平的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