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視頻時代,抖音等平臺上大量創作者生產了貼近生活的有意思內容。近日,著名導演任長箴在談話類節目《圓桌派》中談到了這一現象。她認為,通過短視頻,人們把生活中有意思的東西拍出來,讓更多人看到,這并不低端,自己自愧不如,反而拍不出來。

任長箴表示,過去做視頻的人,都要受過專業訓練,拿著非常專業、昂貴的設備,搞非常復雜的編輯選題,寫華麗的解說詞。短視頻時代,開機就是素材,拍攝生活里所有的東西,來自于民間,讓觀眾沒有心理障礙。
“我一看短視頻,心里就四個字——自愧不如,真弄不出來,真好!我不diss短視頻,我不覺得它低端,它拿到的那個細節,是我拿不到的,這就是民間的力量。” 任長箴在節目中表示。

著名收藏家馬未都也在節目中參與了討論。長期和各種物件、工藝打交道的他表達了自己對竹藝等技藝短視頻的鐘愛。他認為短視頻有一個最大的好處,只要一個人有本事,就一定能“躥”出來。過去沒有短視頻,一些藝術或手藝沒有途徑表達,就被埋沒了。
任長箴是我國著名導演,曾執導《生活萬歲》《原味第一季》等作品。馬未都抖音帳號已開通多年,粉絲已超過700萬。該期節目以“笑”為主題,陳佩斯、竇文濤等也參與了討論。在對“笑”的討論中,談及了短視頻現象。
近年來,在抖音涌現出了大批有意思、貼近生活,又具備藝術性、知識性的內容。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2月,抖音藝術視頻播放量超過2.1萬億,粉絲數量過萬的藝術創作者超過20萬名。
近期發布的《2021抖音泛知識內容數據報告》顯示,過去一年抖音上的泛知識內容增長迅猛,播放量年同比增長達74%,成最受用戶歡迎的內容之一。泛知識內容播放量已占平臺總播放量的20%,抖音成為知識傳播的重要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