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行業最前沿新理論《建筑共生學理論及應用》出版
建筑行業最前沿新理論《建筑共生學理論及應用》書籍由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于2021年8月出版,全書53.5萬字,353頁。作者潘海濱,一級注冊建筑師,高工工程師,長期從事于一線實踐工作。

書籍封面
本書內容是把建筑、環境、人作為一個整體來研究的一個研究成果,是一個新的應用性理論,是作者在長期的項目實踐中學習、總結、歸納出的一個的理論體系。作者在2014年形成建筑共生體概念,至2019年創立建筑共生學,建立起建筑共生學理論。建筑不僅僅只是建筑本身物質客體,還包括人與環境,由人、環境、建筑所組成的建筑共生體,其由材料、設備、形體、空間、人體、陽光、空氣、雨水、植物、心理、思想、文化、風俗、制度、經濟、科技等等眾多多層級因子所組合而成,各因子都有各自特點特性,他們相互關聯共生,發生不同程度的利弊關系,有互利、有利、偏利、偏害、有害、互害等共生作用關系。本書對建筑共生體進行了因子層級分類,論述了各因子的特點特征和他們相互之間的共生作用關系,再分析了在建設項目的前期策劃、城鄉規劃和建筑設計、施工、使用、運行管理、修繕、拆除及項目咨詢、評價等中的實踐應用,特別是提到該理論在制造建筑設計機器人中應用,這對完善建設項目、改善人居環境和對建筑進行自動化設計,具有積極和開創性的現實意義。
本書作者建立的建筑共生學研究對象是建筑共生體,研究內容是建筑共生體中各類因子及其特性和各因子之間的相互作用關系。建筑共生體是由人、建筑、環境中各因子所組成的共生復合體,組成建筑共生體的個體因子包括視覺、聽覺等人體器官能感覺到的客觀物質因子,如建筑材料、設備、形體、空間、人體、陽光、空氣、植物等,還包括看不見、摸不著的心理、思想、文化、制度、經濟、科技等抽象因子。每兩個因子之間都有一種共生關系,在某關聯因子發變化時,會由一種共生關系轉變為另一種共生關系。因子之間的共生關系,在外部或內部情況發生變化時,會相互轉換,具有動態性,在項目的具體實踐應用中,最大限度的趨利避害,有利共享,有害減之或避子,以發揮各自優勢,挖掘出項目的最大效用和潛力。

建筑共生學概括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