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周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6)在英國格拉斯哥正在熱烈召開之中,會上多國對更好地落實《巴黎協定》展開探討,推進低碳環保事業發展,而國內21世紀亞洲金融年會上,亦舉辦“碳中和主題論壇”,多方專家、學者、以及企業匯聚一堂,為低碳高質量發展提供依據。
同時,本周“雙11”購物節也迎來了正式打響,今年的雙11各家也將“綠色低碳”作為發展重點,在商品、物流等多個領域開展綠色公益活動。
接下來就跟隨速途網的腳步,回顧下本周碳中和領域都發生了哪些大事吧。
速途聚焦第十六屆21世紀亞洲金融年會“碳中和主題論壇”
第十六屆21世紀亞洲金融年會“碳中和主題論壇”舉行
11月3日,第十六屆21世紀亞洲金融年會“碳中和主題論壇”在北京茂萬麗酒店圓滿結束。本次論壇聚焦“雙碳”目標下的綠色轉型發展,共同探討企業如何進行綠色轉型,以及金融如何助力“雙碳”目標的實現。(21世紀經濟報道)
《2021首席氣候官·碳中和先鋒企業競爭力報告》發布
論壇上,21世紀經濟研究院碳中和課題組研究總監李博發布了《2021首席氣候官·碳中和先鋒企業競爭力報告》。該報告分析了“雙碳”目標及相關政策對企業的影響,在有效調研問卷的基礎上,通過定量與定性的指標體系,篩選出中國大陸地區運營的企業(包括中國企業,以及跨國公司及其中國子公司、合資公司等)在降碳減排方面做出的十大典型案例。報告將可借鑒可推廣的經典案例進行廣泛傳播,作為廣大企業低碳發展的重要參考樣本,希望為相關部門制定政策提供實踐依據。
論壇專家觀點集錦
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能源研究會常務副理事長、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長周大地表示,能源供應和消費系統都要徹底轉型,在2050-2055年,基本用非化石能源全面替代煤炭、石油、天然氣。他表示,要提前實現電力系統的低碳化,力爭電力系統2040-2045年基本實現零碳化,為終端用能高度電氣化和零碳化提供條件。
國家氣候中心副主任巢清塵認為,氣候風險會給企業帶來物理風險和轉型風險,通過落實全面綠色低碳轉型戰略(1+N)、增強企業抗御氣候風險的韌性、及早規劃企業綠色低碳轉型等途徑應對風險難題。
北京綠色交易所董事、總經理助理綦久竑從政府規章、機制設計、全國及試點碳配額市場、CCER交易市場的角度分析了碳市場的進展,并就碳量化、碳中和服務、碳金融三方面分享了北京綠色交易所的實踐經驗。
諾亞控股創始投資人、執行董事章嘉玉認為,在碳中和的政策實行下,企業的碳機會和ESG投資是相輔相成、相互成就的。ESG市場需要更多的投資者教育,以引導投資者意識到規避氣候風險的重要性,并重視起氣候經濟下的投資機遇。
霍尼韋爾智能建筑科技集團中國首席技術官劉海濱介紹了數字雙碳核心技術與傳感自控技術,通過能源數據采集、用能過程追蹤、優化策略自動執行、評估與自動策略生成,構建完整節能閉環。
行業風向
COP26全球氣候大會召開
10月31日至11月12日,COP26全球氣候大會在英國格拉斯哥舉行,旨在匯聚全球政府、機構組織、高科技企業等各方代表進行深入交流探討,加速實現《巴黎協定》和《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設定的目標。作為《巴黎協定》進入實施階段后召開的首次締約方大會,COP26被認為是將世界從氣候變化臨界點拉回來的“最后、最好的機會”。(中國青年報)
中國、英國、美國、印度、歐盟計劃提高近零排放的鋼鐵產量
在格拉斯哥舉行的COP26全球氣候大會上,英國、美國、印度、中國和歐盟將致力于在2030年前提高世界各地的近零排放鋼鐵的產量。除鋼鐵外,該計劃還將關注電力、公路運輸、氫氣和農業。聲明說:“近零排放的鋼鐵是全球市場的首選,到2030年,高效利用和近零排放的鋼鐵生產將在每個地區建立和發展。”
CREC2021開幕,首設“碳中和行動50人論壇”
11月4日,第十三屆中國(無錫)國際新能源大會暨展覽會(CREC2021)開幕,并首次舉辦“碳中和行動50人論壇”,向所有城市發起建設“零碳城市”倡議。本屆展會上,零碳產業園、碳管理智慧平臺、碳中和服裝等無錫本土的碳中和實踐內容首次亮相,為全域開展“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提供了思路。(中國經濟網)
57家中國紡織服裝企業宣布碳中和加速計劃
近日,在2021第四屆世界布商大會現場,國內57家重點紡織企業聯合舉行“30?60中國紡織服裝碳中和加速行動”發布儀式,宣布氣候行動計劃并承諾定期披露碳排放信息。此外,還將整合全球產業鏈優勢資源,重點支持“30?60行動計劃”企業聯合開展雙碳目標導向下協同研發、模式探索、技術創新、產品創新、市場應用的研究、開發和實踐和人才培養。(中國網財經)
企業動態
天貓雙11“綠色會場”正式上線
10月27日,天貓“綠色會場”正式上線,這是 “雙11”舉辦13年以來首個以“綠色和低碳”為主題的購物會場。入駐“綠色會場”的商品符合綠色食品、有機食品、中國環境保護產品、中國低碳產品、綠色產品、中國能效標識、中國水效標識、新能源汽車等國家八大認證標準,50萬款商品拉動2000余戶商家一同參與。
菜鳥等多家企業發起“雙11綠色包裹倡議”

10月29日,為倡導綠色消費,讓商品更低碳環保、讓快遞包裹更綠色,菜鳥聯合巴黎歐萊雅、星巴克、歐珀萊、雀巢、飛利浦、感咖啡等多個全球消費品牌共同發起“雙11綠色包裹倡議”,升級快遞包裹,深化低碳環保合作。并呼吁更多品牌響應國家“雙碳”政策,參與到綠色環保行動中來,雙11之后“綠色商城”也將在菜鳥APP長期運行。
天貓發起成立“綠色商家聯盟”
11月2日,天貓與14個品牌發起成立“綠色商家聯盟”共同發出《綠色商家聯盟倡議書》。天貓方面表示,綠色商家聯盟看重商品的國家綠色標、綠色物流、綠色電力、綠色供應鏈及公益環保等方面,從商品綠色生產設計到投入公益行動,天貓商家綠色探索覆蓋多環節。
京東通過減量化包裝、循環包裝以及回收材料助力綠色雙11
在京東雙11啟動會上,京東集團副總裁、京東零售市場營銷與商業化中心負責人邵京平表示,通過使用減量化包裝、循環包裝以及回收材料等舉措來助力綠色雙11,今年雙11京東平臺消費者收到的每個包裹,平均都可以節約210克紙類包裝材料、11克一次性塑料和25厘米膠帶。京東物流上線多品類打包智能包裝系統,并在100余個城市開展消費者閑置紙箱回收。
宇通客車發出“零碳排放倡議”
宇通攜手國際公共交通聯會(UITP)、國際知名運營商,在COP26全球氣候大會開幕前夕發起零碳倡議,共同探討公共交通領域節能減碳新道路。宇通表示,將持續發力新能源、自動駕駛等技術創新,加快零碳、智慧商用車的研發制造和推廣應用,探索純電動、氫能產業鏈前瞻布局,推動新能源客車系統及關鍵零部件開發,建立新能源商用車可持續化商業模式,助力全球商用車領域加快“脫碳入氫”進程,同時以車聯網等智能科技驅動城市交通綠色發展,讓零排放綠色出行惠及全球每一城。
華為亮相COP26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共建低碳智能社會
11月3日,COP26全球氣候大會 “科技行業的系統變革與氣候創新”論壇上,華為數字能源技術有限公司副總裁、首席營銷官方良周發表了“共建低碳智能社會”的主題演講,分享華為數字能源如何融合數字技術與電力電子技術,從能源的生產側和消費側幫助千行百業節能減排,并呼吁攜手共建低碳智能社會,從而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和加速實現碳中和。
貝佐斯承諾捐20億美元應對氣候變化
馬遜創始人杰夫-貝佐斯的地球基金在COP26全球氣候大會上承諾,將捐贈20億美元,通過景觀恢復和農業系統轉型來應對氣候變化。貝佐斯在一份聲明中表示:“我們今天的承諾支持了三方面的當務之急——我們必須與自然和諧相處,保護我們所擁有的,恢復我們所失去的,種植我們所需要的。”今年早些時候,貝佐斯承諾到2030年投入100億美元,以應對氣候變化,而在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承諾的這20億美元只是其中一部分。
騰訊推出碳中和加速器,加速推動To B技術創新
11月4日,在“騰訊云合作伙伴專場”上,騰訊云副總裁、騰訊云啟創新生態負責人莊文磊分享了騰訊建設創新服務生態的思路與方向。莊文磊介紹稱,未來騰訊產業加速器將增設全真加速器、碳中和加速器兩條新賽道。全真加速器將面向AR/VR相關智能硬件、人機交互、實時通信、音視頻、5G、高性能計算芯片以及創新應用場景企業開放;碳中和加速器則歡迎高能耗領域節能減排、碳交易平臺的技術、新能源發電領域的信息化以及具有碳捕捉、碳封存能力的前沿技術公司參與。
武漢蔚能電池獲2000萬元戰略投資
11月4日,武漢蔚能電池資產有限公司宣布獲得2000萬元戰略投資,投資方為安博通,該公司總部位于中國湖北省,是一家新能源汽車電池管理服務商。武漢蔚能電池是蔚來汽車旗下的電池業務公司,致力于打造基于“車電分離”模式下的電池資產管理業務,通過電池租用服務BaaS,提供車電分離、電池租用、可充可換可升級的全面服務。
京東宣布將在2030年搭建全球最大的屋頂光伏發電生態體系
11月5日,京東宣布,到2030年京東將聯合合作伙伴搭建全球最大的屋頂光伏發電產能生態體系,碳排放量與2019年相比減少50%。根據京東測算,預計今年年底京東的分布式光伏發電能力可建成100兆瓦,并預計用3年的時間,搭建起1000兆瓦的光伏發電能力,能夠為85%的京東智能產業園提供綠色能源。
霍尼韋爾推出新型液流電池技術
近日,霍尼韋爾推出一項新的液流電池技術,該技術可存儲風能和太陽能,以滿足對可持續能源的儲能需求。新型液流電池采用安全、不可燃的電解液,可將化學能轉化為電能以存儲能量供后續使用,同時滿足公共事業的環保、持久和安全目標。
漢莎航空未來三年將花費2.5億美元購買可持續燃料
近日,德國漢莎航空公司(Lufthansa)將在未來三年間花費2.5億美元購買可持續航空燃料(SAF)。公司表示:“漢莎集團已經是歐洲最大的可持續航空燃料采購者,并以這一決定重申其主張——要在使用SAF方面躋身世界領先的航空集團之列。”航空業是一個脫碳難度較大的行業,在COP26期間也會被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