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轅門外三聲炮,如同雷震,天波府里走出來我保國臣,頭戴金冠壓雙翼,當年的鐵甲我有披上了身……”2020年3月份,我國疫情最嚴重的時候,抖音上一段河南護士病房里唱豫劇《穆桂英掛帥》片段的視頻爆紅網絡。聽罷,本來不配合治療的大爺,被這一曲唱得震住了,瞬間拍手稱好并保證配合治療。

這段視頻被@湖北新聞 發到抖音后,獲贊近290萬、評論超過13萬、轉發2.5萬次。不出意外,這條視頻應該能夠創下戲曲傳播單次影響最廣的歷史記錄。如今,隨著短視頻的興起,傳統文化傳播有了新渠道,被稱為“老古董”傳統曲藝戲曲也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
據抖音非遺數據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6月10日,抖音上國家級非遺項目相關視頻數量超過1.4億;1557個國家級非遺項目,抖音涵蓋率達97.94%。其中,根據相關視頻播放次數排序,相聲和京劇分為位列抖音最受歡迎十大非遺項目的第一名和第三名;根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分類,京劇、黃梅戲、豫劇、越劇、秦腔因獲贊數排名前列,入選抖音最受歡迎五大傳統戲劇,僅豫劇就有5億人次在抖音點贊。
事實上,近代以來,傳統曲藝戲曲就非常重視開辟現代傳播渠道。由于新型娛樂樣式的發展,各類傳統文化受擠壓的狀況愈加明顯,傳統曲藝戲曲發展步履維艱。而當下火熱的抖音平臺,它采用短視頻的形式進行即時性的文化創造和傳播,特別注重娛樂性、互動性,受眾不僅可以點擊觀看,也可以自己制作短視頻上傳,迅速吸引了大批受眾,傳統曲藝戲曲也在此現代媒介傳播中煥發新生機。
其中,不少抖音用戶及創作者本身就是曲藝戲曲領域的堅守者、傳承者以及愛好者。河南漯河市豫劇團青年演員李俊楠就經常把自己在臺前幕后的細節,發布到自己的抖音賬號@漯河市豫劇團楠楠 上,讓網友們能夠近距離的感受豫劇的風采。在其一期視頻中,她展示了戲曲演員包頭的全過程獲贊超43萬。而另一個抖音用戶@馬蘭花開 將八旬母親走豫劇臺步的視頻發到抖音,獲贊超過33萬,受到了廣大網友的喜愛。

據了解,戲曲發展至今已經有800年的興衰史,擁有300多個劇種,每個劇種的藝術特色既有共性又有個性。這一璀璨文化的保留,與其擁有龐大的劇種生態系統是有很大關系的。而抖音的戲曲短視頻聚焦昆曲、京劇、豫劇、黃梅戲等在群眾中有廣泛影響的大劇種,可以普及劇種知識、引導戲曲欣賞。這對于戲曲吸引觀眾和傳承都具有重要意義。
由于抖音短視頻“短”的特性,戲曲內容傳播一般是在化妝、臉譜、戲衣、唱段、念白、絕活等方面進行局部“特寫”,這種帶有沖擊力的呈現方式吸引了大批年輕用戶,一大批戲曲演員特別是年輕演員收獲了數十萬乃至數百萬的粉絲。這些粉絲中,不少都可能會轉移到線下看戲聽曲。據悉,去年“昆山百戲盛典”通過抖音平臺轉播,就吸引了大批量觀眾,其他任何平臺都無法比擬的。
與此同時,在專業從業人員的視頻化分享引導、普及下,一部分大眾也開始對戲曲曲藝產生興趣,學習戲曲化妝、曲藝表演。與之對應,抖音上用戶自制的相關視頻也多了起來,部分視頻甚至可達到上億點擊量。這意味著,抖音的“大眾傳播”讓文化遺產真正地實現了“走出去”、“活起來”。
此外,抖音早前還發起了“DOU藝計劃”,與著名高校、中國戲曲學會、藝術表演團體等機構合作,扶持優質藝術內容創作者,不僅豐富平臺優質藝術內容,也讓更多年輕人感受到了戲曲的魅力。在全面復興優秀傳統文化的時代背景下,抖音在傳統文化的傳播與傳承上發揮著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