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代環保節能電動車是我這輩子 71 歲以來收到的最好生日禮物”。
今日,鴻海集團在開放日活動上正式發布 Model C/E/T 三款電動汽車,由于正值鴻海集團創始人郭臺銘生日之際,他親自駕駛Model E入場。
郭臺銘在開放日上表示,新世代環保節能電動車,展現了整體工業實力,從產品構思、外形設計、電池設計,到機械工程、三電系統、操控內飾等,僅僅花了一年時間完成。他還稱,這是其71歲最好的生日禮物。
一年打造三臺電動車,鴻海不再是“new kids in town”
據鴻海董事長劉揚偉介紹,此次發布的Model C/E/T三臺全新電動車最高性能可以達到750匹馬力,零到100公里加速2.8秒,電池續航力可達750公里。
具體來說,Model C 車型面向一般家用用戶開發,采用黑白雙色車身,貫穿式前大燈,車長 4.46 米,軸距 2.86 米,提供 5+2 座位,擁有 0.27 cd 低風阻系數。這款車高性能版百公里加速僅需 3.8 秒,續航最長 700km,預計定價在人民幣 23 萬元起。
而郭臺銘親自駕駛到活動現場的鴻海 Model E 車型則定位中高端豪華轎車,為商務客戶打造。據悉,鴻海 Model E支持人臉識別開門、智能車窗等功能,后座可當做行動辦公室支持自動駕駛。在性能方面,鴻海 Model E百公里加速僅需 2.8 秒,動力輸出可達 750 匹馬力,續航最高 750km。
值得一提的是,鴻海 Model E的外形是鴻華先進與國際知名汽車設計公司賓尼法利納(Pininfarina)共同研發的。
最后要介紹的鴻海 Model T“E Bus”電動巴士采用電腦分析模擬平臺設計,造型方正,正面四角均配備LED 燈。該車擁有 260kW 的輸出功率,3000N?m 扭矩輸出,內置大容量磷酸鋰鐵電池,典型續航里程 250km,最大續航可達 320km。
鴻海方面表示,Model T 滿足了美國聯邦運輸管理局的法規標準,已經完成了 20 萬公里的耐久測試,以及 1000 小時以上的剛性強度測試,證明了車輛的安全性。
鴻海董事長劉揚偉在現場介紹說,鴻海一年打造三臺電動車,不再是“new kids in town”。
據速途網了解,去年鴻華先進成立,由鴻海集團與裕隆集團合資進行汽車研發。未來,裕隆集團將成為鴻華先進產品平臺的首發客戶,旗下LUXGEN以及CMC品牌,未來都將推出自主品牌的電動汽車,預計將基于MIH平臺打造。
裕隆集團董事長嚴陳莉蓮在鴻海科技開放日現場表示,鴻海與裕隆合資成立鴻華先進公司,一年時間出成果,這是臺灣汽車數十年自主研發能量展現,相信未來在郭創辦人、劉董事長的決心下,定可帶動臺灣汽車產業鏈轉型升級。
鴻海集團表示,針對電動車領域的目標是,提供包括零配件、設計、完整方案及組裝和制造的全面服務。
鴻海頻繁布局汽車行業,蘋果汽車距離我們還遠嗎?
事實上,此次鴻海集團發布三款電動車,并非其首次涉足汽車行業,而聯想到富士康長期為蘋果代工,那么其對于電動汽車的布局,存在此后為蘋果代工汽車的可能性。
今年1月拜騰汽車與富士康科技集團、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曾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當時的協議顯示,富士康將為拜騰汽車提供制造技術、運營管理經驗和產業鏈資源,支持拜騰首款車型M-Byte的量產制造,并約定力爭在2022年第一季度前實現M-Byte的量產。
然而,近期有外媒報道稱,隨著拜騰公司的財務狀況不斷惡化,富士康已停止與拜騰合作的電動汽車項目。
而回看鴻海對于汽車行業的布局,還要追溯至2005年。當年,鴻海集團收購了臺灣安泰電業;5年后的2010年,富士康收獲特斯拉供應鏈的訂單,為特斯拉供應中控觸摸屏、連接器以及鋰電池,此后還成為了奔馳、寶馬等汽車品牌的供應商。
2014年,富士康與北京奔馳合作,開發新一代電池及系統;一年后,富士康與騰訊、和諧汽車共同創辦和諧富騰,但2017年與騰訊一起退出。
去年10月,在第一屆鴻海科技日上,富士康宣布將推出“MIH EV電動車平臺”,正式進軍電動汽車領域。同日,鴻海集團宣布推出首個電動汽車底盤和首個軟件平臺,旨在幫助電動汽車制造商更快地交付量產車型。
到了2021年,富士康加快了布局的腳步。年初與吉利集團成立合資公司,為全球汽車及出行企業提供代工生產及定制顧問服務,包括但不限于汽車整車或零部件、智能控制系統、汽車生態系統和電動車全產業鏈全流程等;今年5月,富士康與美國新造車企業Fisker簽署合作協議,共同開發和制造一款新的電動汽車。富士康表示,該筆交易將幫助該公司提前實現在北美建立電動汽車產能的目標。
今年9月,富士康與泰國國家石油有限公司成立了合資公司,計劃在泰國生產電動汽車,并計劃建立一家新工廠。而在9月底,富士康則宣布將以2.3億美元的價格收購美國電動汽車初創公司洛茲敦汽車公司位于俄亥俄州的一個皮卡組裝工廠。而除收購工廠外,富士康還將投資5000萬美元購買洛茲敦股權。
據今年8月鴻海精密發布的2021年Q2財報顯示,凈利潤增至298億臺幣(約合10.7億美元),高于分析師平均預期的257億臺幣。但鴻海精密也預計,第三季度其智能手機等電子產品的銷售額環比將出現下滑。這是由于零部件短缺導致的,蘋果此前就針對零部件短缺向分析師發出了警告,并在7月下旬稱,供應緊張將影響當前季度的iPhone和iPad銷量。而作為蘋果代工廠的鴻海精密,自然受到牽連。
在財報發布時,鴻海董事長劉揚偉對外表示,零部件短缺將持續到明年第二季度,但這個問題對鴻海精密的影響有限。
而對于電動汽車行業,鴻海精密對外宣稱,預計到 2025 年純電動汽車占其制造營收比重達 5%,營收規模目標 300 億美元,其中 40% 的零配件由鴻海集團自制。
劉揚偉今日對外談及電動汽車時稱,預估鴻海電動車最快明年就會有營收,較大貢獻估在2023年發生,5年后電動車將是集團下一個兆元(萬億元新臺幣,約合350億美元)產業。
可以看出,電動汽車將成為富士康業務多元化的重要支撐,但市場仍然有聲音認為,鴻海此舉是為了此后為蘋果代工汽車而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