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73歲的知名宋史專家、上海師范大學教授虞云國老師應中華書局邀請在抖音開播,分享新著《從中州到錢塘:虞云國說宋朝》。直播中,虞云國教授對新著內容進行了簡要闡述,并對用短視頻學習歷史知識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虞云國表示,現在的人可以利用短視頻、利用互聯網去發掘和學習歷史知識,實在是一種奢侈。短視頻可以很好地開發歷史資源,把它們從故紙堆里揪出來,以最生動的方式送到觀眾面前。作為1977年恢復高考的第一批大學生,虞云國介紹,當時學術信息和學術資源的取得是極端困難的。
本次直播,虞云國教授主講的內容,主要選自其新書。他認為,歷史學當然需要學者做深度的科研,不斷發掘能夠支撐這個學科建設的前沿成果;但也需要學者把成果轉化為公眾可以理解的知識,讓大家對這個學科產生興趣和關注。
對虞云國教授來說,他愿意而且較好的兼顧了這兩種角色。這次出版的《從中州到錢塘:虞云國說宋朝》,就是通過比較流暢直白的文字,介紹了當時的社會文化現象,以及他對整個宋代一些重大、基本問題的看法。
虞云國介紹,《從中州到錢塘:虞云國說宋朝》在史料使用上,其廣度和深度較他過去的作品都是有所推進的。在書中,他引用了兩幅書畫,它們所展現的場面都是唐太宗與突厥可汗會面的場景,分別展現了宋代漢族政權和少數民族政權不同的民族主義意識形態。這背后還有非常深刻的東西值得挖掘。他認為,書畫本身能夠承載的歷史含義,往往能夠超出創作者本身的想象。
在歷史如何更好走進大眾這個問題上,虞云國教授表示,這些年一些以宋代歷史為題材的電視劇播出,以及一些史學科普抖音短視頻賬號介紹相關知識,都有助于宋史走進大眾的視野。因此,虞云國教授也非常重視對新技術、新學習方式的適應。他表示,他也會看其他學者的學術直播來跟上最新的學術動態。

“在利用知識傳播線上化和知識儲存電子化的專業技術上面,我會感到自己明顯不如年輕的學生,明顯不如我的學生輩。但我不會因此感到挫敗,反而會感到更加激動。”虞云國教授說,在知識傳播線上化、知識儲存電子化的現在,明顯感到自己的學術研究走上了一個“快車道”——產出更多了,學術成果體現和傳播的形式也更多元了。
對于現在熱衷學習歷史的讀者,虞云國教授希望即使他們生長在這個便利化、快節奏的信息時代,也不要忘了應該堅持和弘揚的東西。“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些都是中華文化的精華。如果每一個國民都把這些價值觀融入到生活里面付諸行動,才能說民族有希望、國家有希望。
最后,虞云國教授告訴大家,學習歷史一定也要培養國際視野。它關乎不同民族之間如何互相借鑒、互相學習。我們現在身處全球化時代,中國和世界的關系、本土文化和外來文化的關系,應當是我們的必修課。如果我們忘記了怎么做,在歷史中找找參考、找尋答案,永遠是一個不錯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