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家于盲盒生意的52TOYS,如今卻要選擇逃離昔日作為聚寶盆的“斯金納箱”。
今日,有消息稱收藏玩具品牌52TOYS已完成4億元C輪融資,由前海母基金和國中資本聯合領投,中金資本旗下基金、新瞳資本、兼固資本跟投,泰合資本擔任獨家財務顧問。值得一提的是,這是52TOYS 迄今為止金額最大一筆融資,也是今年潮玩行業最大一筆融資。

據悉,52TOYS 迄今為止已經完成5筆融資,這是其最大一筆融資。
然而,就如同賽道中起家與盲盒的泡泡瑪特,反復強調將自身的競爭力在于“IP”上,52TOY S則高舉著“收藏玩具”的旗幟高歌猛進。
在不同的“旗幟”之下,52TOYS“收藏玩具”在業務方面與同類究竟有哪些細微差別?而這條道路,在資本的加持下,又能否順風順水?
小小盲盒里的大大市場
事實上,中國盲盒發展的歷史并不長,從90年代中國出現盲盒雛形到2012年盲盒開始在國內出現,再到2016年國內頭部盲盒企業發力盲盒營銷,國內盲盒市場一直處于平穩發展期。此后,在資本的加注下,2019-2020年,中國盲盒經濟掀起熱潮。

現今,盲盒產業已經從小眾走向大眾,據艾媒咨詢數據,2020年中國潮玩經濟市場規模達到294.8億元,預計2021年將以30.4%的增速升至384.3億元。熱衷潮玩的用戶中,盲盒愛好者占比62.95%,手辦、模型的占比分別為52.33%和52.07%。
對此,52TOYS創始人陳威表示,“對比海外市場,目前中國收藏玩具市場還處于早期階段,絕大多數消費者對收藏玩具的認知普遍偏低”。
因此,52TOYS也成為了資本香餑餑,自2015年至今,52TOYS共計收到5輪融資:2015年,澳銀資本領投的1500萬天使輪融資;2018年Atlas、盛景網聯、啟明創投等所投的1億元A輪融資;2019年三千資本、啟明創投的數千萬A+輪融資;2020年清流資本、清晗投資、新瞳資本所投的B輪融資;及此次的C輪融資。
除此之外,盲盒第一股泡泡瑪特同樣得到了資本熱捧。不僅在2013年后連續獲得8輪融資,還在去年12月成功實現了IPO。
線下擴張緩慢成52TOYS發展雙刃劍
今年起,52TOYS開始建設線下直營品牌店,并開始與合作渠道相配合,構建“雙引擎線下渠道”模式。目前,52TOYS已在北京太古里、杭州湖濱銀泰in77、成都寬窄巷子、上海IAPM、正大廣場、深圳COCOPARK等國內頂流商場開設十余家直營品牌店。據陳威介紹,“預計未來一年內,我們將開設超過100家直營品牌店,并陸續投放上千臺無人零售機。從發力線下的時間點來看,52TOY有些“姍姍來遲”。

而在同一賽道中的泡泡瑪特,截至2020年底,零售店數目187 家,同增64.0%,機器人商店1351家,同增 63.8%。公司網點覆蓋以一線及新一線城市為主,其零售店、機器人商店占比分別為 73%、67%。
速途網發現,這些潮玩企業主要發力的位置的主要集中于,全國主要城市的核心商圈、博物館、景點,以及主要交通樞紐,且集中于購買力較強的高線城市。52TOYS如果在線下擴張過程中無法掌握先發優勢,不僅不利于門店地址的卡位,也缺失了后續通過展示體驗、促銷活動、網紅打卡活動,進一步探索“商業地標”模式的機會。
52TOYS逃離“斯金納箱”
陳威曾表示,“盲盒”在行業初期,充當的角色就是收藏玩具的“入門級”產品。可見,對于以“收藏玩具第一品牌”為目標的52TOYS來說,盲盒也只是諸多收藏玩具品類中的冰山一角,手辦、變形、機甲、拼裝模型、可動人偶……都可以看作其完成了盲盒的“入門”后,未來品類擴張的方向。
然而,在速途網看來,想要完全擺脫盲盒這一形式,無論是對于52TOYS,還是大多數起家于盲盒的公司來講,都并非易事。
這就要從大名鼎鼎的“斯金納箱”實驗說起,這是行為主義者斯金納1938年發明,用以進行動物學研究的裝置。
將一只很餓的小白鼠放入一個有按鈕的箱中,每次按下按鈕則掉落食物,當小白鼠形成條件反射時,降低掉落食物的概率,小白鼠不僅沒有停止按下按鈕,反而會更加熱衷于此。直至概率越來越低,不出食物時持續很久一段時間后,小白鼠方才放棄。隨后,將受試動物從小白鼠換成鴿子,同樣復現了這一現象。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概率降低,這些小白鼠有很多培養出了奇特的行為習慣,比如撞箱子、比如作揖、比如轉圈跳舞,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玄學”。而這種“玄學”通過社交網絡的分享,成為人們熱衷討論的方式,加上稀缺品類在二級市場的溢價,變得黏性更強。
眾所周知,“盲盒”模式的火熱,并非僅僅在于打開未知的驚喜,以及滿足購買者的收集欲望,“概率獲得超額收益”購入的可能性,也同樣讓消費者趨之若鶩。
例如玩家想要獲得某件(或整套)商品,如果商家明碼標價1000元或許顯得有點高,抑制了購買欲望,但如果做成100元一張獎券,購買后有10%幾率獲取1000元的商品,反而會讓更多的人去搏一搏運氣。
而盲盒通過類似抽獎的形式,在不降低整套獲取價格期望的前提之下,通過單盒的低價,以及開到重復商品反復購買的機制,在提高銷量的同時,攤薄了公司在開發IP時的成本。不僅僅是盲盒,老一輩的賭石、賭核桃,到80、90后的水滸三國卡,到盲盒的前身“福袋”,再到如今游戲“扭蛋抽卡”,其實都與“斯金納箱”原理有著聯系。
然而,這種“抽獎”的形式,今年年初,在中消協發布的消費提示指出,盲盒抽彩式銷售本身具有利用概率獲得超額收益先天“劣根”比如,泡泡瑪特的某個系列產品,出現隱藏款的概率為1/144,而出現特別款的概率更是小到只有1/720。
因此,當52TOYS不再拘泥于盲盒,而轉向明碼標價的時候,雖然避免了“賭運氣”的嫌疑,但也毫無爭議的提高了價格,無疑提升了入手的門檻,難以向盲盒這種低價產品銷量如此普及。
陳威曾在采訪中透露,“盲盒收入大概占現在整個潮玩、收藏玩具市場的70%上下”。可見,盲盒在短期之內依然是52TOYS的“根基”,品類的重心轉移或將撼動其的營收以及盈利狀況,甚至出現得不償失的情況。
隨著C輪融資開始投入到52TOYS的運營之中,其業務線能否從盲盒的一家獨大,到收藏玩具的全面開花,相信很快就會在其營收中得以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