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不會拒絕任何一種形式獲得融資”的理想汽車,這次又把目標放到了港股上。

今日早間,據港交所文件,理想汽車通過港交所上市聆訊,高盛與中金公司為其聯席保薦人,瑞銀集團為財務顧問。理想汽車將尋求作為具有不同投票權架構的發行人申請雙重主要上市。
雖然理想汽車并沒在招股書中公布赴港上市融資規模,但從招股書中,仍然可以看到其對于資本的大量需求,同時也對于擴大市場規模的野心。
虧損同比擴大,仍需資金續命
去年,理想汽車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李想在接受采訪時曾表示,“不會拒絕任何一種形式獲得融資”。可見,“燒錢造車”已經成為如今造車新勢力在發展初期的必須課。

招股書顯示,理想汽車自2019年至今依舊處于虧損狀態,2019和2020年總收入分別約為2.84億、94.57億元,歸屬普通股東的凈虧損分別為32.82億元、7.92億元。2021年前三個月總收入35.75億元,雖然相比去年同期8.52億元大漲319.8%,但并沒有為理想汽車收窄虧損,歸屬普通股東的凈虧損3.60億元,虧損相比去年同期2.34億元擴大54%。
而隨著虧損的擴大,理想汽車旗下現金以及現金等價物也從2020年的89.38億元,降至今年3月31日的60.70億元,同比下降32%;而資產負債由2020年的65.70億元,降至今年3月31日的80.11億元,同比增加21.9%。
沒快消品的命,得了快消品的病
在招股書中,理想汽車還公布了未來電動汽車車型的開發路線圖。其中,延續理想“增程式”的新款車已經處于開發階段,全新的基于“X平臺”的車型,將繼承理想ONE現有的增程序電動汽車平臺,并配備了理想開發下一代增程電動動力系統。并透露X平臺上的首款產品——全尺寸豪華增程序電動SUV,將于2022年推出,并于2023年在X平臺上推出另外兩款SUV。
同時,理想汽車還在招股書中表示,自2022年起的所有新車型將配有與自主開發的未來L4級自動駕駛兼容的必要硬件作為標配。

隨著汽車行業“新四化”的進程逐步深入,車輛的迭代不僅是設計、內飾、駕駛性能的提升,同時對于車輛電控能力,以及智能駕駛、網聯體驗等方面也提出了考驗。正因如此,代表汽車算力的硬件、以及功能的軟件都進入了發展的快車道,這意味著,曾在IT行業一度奉為圭臬的“摩爾定律”,將在汽車行業再度重演。
摩爾定律是由英特爾(Intel)創始人之一戈登·摩爾(Gordon Moore)提出來的。其內容為:當價格不變時,集成電路上可容納的元器件的數目,約每隔18-24個月便會增加一倍,性能也將提升一倍。
而與摩爾定律沾上關系的任何產品,例如PC、手機、平板、電視,無不因此進入升級的快車道,用戶換機周期隨著與摩爾定律的相關性越強,周期就越短。
然而,對于汽車這種價格不菲的“大件商品”,以理想汽車為例,其在招股書中明確將戰略性地專注于人民幣20萬-50萬的車型,用戶往往使用周期可以長達5-10年,這意味著車輛所能夠提供的軟件功能,將隨著硬件算力的提升快速升級而升級。然而用戶如果不通過更換車輛提升硬件算力,不斷通過OTA升級的軟件,將很快觸及車輛算力的天花板。
今年5月,理想汽車發布2021款理想ONE,與2019年底開啟交付的老款相比,新款理想ONE起售價為33.8萬元,比老款高出了1萬元,改用三合一電驅,NEDC續航為1080km,同時智能化及輔助操作系統方面,搭載了800萬像素視覺識別攝像頭、兩顆地平線最新款的“征程3”自動駕駛專用芯片、五顆博世第五代毫米波雷達。
然而,新款理想ONE性能上的大幅升級,卻無法合理應對老款庫存車輛的清退,讓那些剛剛購買老款車型的用戶表示“被割了韭菜”。
純電車型或成理想新一輪發力點
除了理想的“增程式”車型外,招股書中還透露了理想汽車也在大力投資高壓純電動汽車技術,為未來的高壓純電動車型開發兩個平臺——Whale(鯨)及Shark(鯊),同時指出自2023年起,計劃每年至少推出兩款高壓純電動車型。
也就是說,曾經那個在用戶日上怒懟“什么增程電動是個落后的技術”,暗喻增程式電動車才是最適合當下市場環境的新能源汽車的李想,如今也要開始做增程式電動車以外的生意了。
在招股書中,理想汽車在“風險因素”中,指出“雖然國家發改委于2018年12月10日頒布的《汽車產業投資管理規定》已將我們的車輛歸類為電動汽車,但我們的車輛何時能被當地政府認定為免于北京燃油車牌照抽簽制度的電動汽車,目前仍不清楚。”
這意味著,理想ONE作為增程式汽車,在上牌照時,依然需求燃油車指標。因此,對理想業務的解釋及應用存在重大不確定性。
目前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市場正在向純電動汽車轉變,根據灼識咨詢報告,中國的新能源汽車銷售量從2016年的30萬輛增至2020年的120萬輛,年復合增長率為41.7%。2020年,中國售出的新能源汽車中有81.1%是純電動汽車。
工信部于2020年10月發布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提出目標,到2025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售量將達到汽車總銷售量的20%左右。而根據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發布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2.0》,到2030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占汽車總銷量的比例將上升至40%左右,2035年,新能源汽車將占汽車總銷量的50%以上。
可見,理想汽車最初的專注增程式,到未來走向增程式與純電動車雙向發展,不僅可以滿足更廣泛市場的需求,更為重要的是,“兩條腿走路”可以降低增程式燃油牌照對于未來發展的不確定性。
正如同地球上海洋面積約占總面積的71%,而理想純電系列Whale(鯨)及Shark(鯊)的代號,作為海洋中的頂級掠食者,如此命名,看得出理想欲通過純電系列,爭取在汽車市場爭奪更大的份額,為扭虧創造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