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途網7月13日訊(報道:喬志斌)今日,華米科技在中國合肥舉辦Next Beat?2021大會。圍繞“The Future of Health”這一主題,華米科技發布了新一代智能可穿戴芯片“黃山2S”、專注于健康的原生智能手表操作系統Zepp OS、30秒一鍵監測的Pump Beats血壓引擎,以及極具創新性的便攜式MRI核磁共振技術。?
獨立GPU單元 業內首款雙核RISC-V可穿戴芯片
在連續推出兩代自研可穿戴芯片之后,華米科技此次發布了首款采用雙核RISC-V架構的可穿戴人工智能處理器——黃山2S,實現了超強算力與超低功耗的完美結合。
該芯片可進行圖形、UI操作等高負載計算,其中大核系統還集成了FPU,支持浮點運算。相比黃山2號,運算效能提升了18%;而運行功耗則降低56%,休眠功耗降低達93%,已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可24小時處理傳感器數據,實現全天候生物數據連續監測,保證了可穿戴設備健康功能的穩定、持續運行。
值得注意的是,該芯片中還集成了一顆2.5D GPU。得益于此,黃山2S的圖形加速性能比上一代提升達67%,可獨立高效地處理圖形相關指令,讓操作系統運行更加流暢。此外,芯片搭載的卷積神經網絡加速處理單元,可以迅速識別疾病類型;以房顫為例,其識別速度是純軟件計算的26倍。

在連續推出三代自研可穿戴芯片的背后,是華米科技對芯片行業的全面布局和持續投入。華米科技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黃汪在大會上介紹,公司從2015年就開始布局上下游的芯片產業,在2018年,華米科技和英特爾、西數一起投資了RISC-V生態里最令人矚目的公司SiFive,該公司正是由發明RISC-V開源指令集的UC Berkeley師生創辦;同時還投資了做出RISC-V生態里第一顆商業化八核處理器的公司GreenWave。
華米科技聯合創始人、硬件技術副總裁趙亞軍表示,黃山2S已經在今年(2021年)3月流片成功,后續將成為第三代Amazfit智能手表的核心芯片之一。
徹底打通生態 原生智能手表操作系統亮相
本次大會上,華米科技推出了原生智能手表操作系統Zepp OS。華米科技聯合創始人、全球創新中心輪值總裁范美輝表示,該系統兼具輕盈、流暢、實用三大特性,基于“健康是智能可穿戴的核心價值”這一理念,并致力于打造成一個開放的健康管理平臺。

輕盈是這一操作系統的顯著特征。Zepp OS系統底層基于FreeRTOS微內核開源代碼,與其它通用OS相比占用空間極小,系統包僅55MB,約為蘋果watch OS的1/28,以及華米科技之前使用的Amazfit OS的1/10。從配置較低的單片機到高性能SoC,該系統都能完美兼容,適用于各類型的可穿戴產品。
基于輕盈的底層代碼和各種功耗優化的手段,Zepp OS進一步提升了續航時間,以保證7×24小時連續的健康數據監測。Zepp OS運行功耗比起之前使用的Amazfit OS降低了65%,相比于運行Amazfit OS的智能手表2,Zepp OS所搭載的手表,續航時間提升了190%。
Zepp OS的另一大特點是流暢。系統內多數界面幀率可超過60fps,效果順滑細膩;此外,系統內部還集成了150款表盤,包括了15款酷炫的動態表盤,從整體的視覺動效到代碼實現均精心打磨。
Zepp OS還具有強大的IoT連接和網絡功能??蓪崿F智能家居控制、NFC門禁打卡、地鐵公交支付等,尤其是健康類設備的連接如血壓計、血糖儀等,而通過和GoPro合作未來還可實現在手表上控制GoPro運動相機的拍照。同時,系統還支持各類互聯網云服務應用,例如網易云音樂、Alexa、悅跑圈等。
此外,Zepp OS在底層支持4G/5G連接和Wi-Fi連接,還集成了整套TCP/IP網絡協議,這意味著在搭載eSIM的智能手表上,可以不通過手機直接連接云端,方便用戶在遇到緊急情況時進行呼救。
對于開發者而言,Zepp OS上還配置了一款友好易用的手表JS小程序框架——Zeus Mini-Program Framework,方便開發者以較低門檻開發手表小程序。后續還將開放同樣易用的圖形化開發環境用于表盤設計,甚至個人用戶都可以輕松設計個性表盤。
同時,華米科技還同合作伙伴奇夢者和云知聲一起,深度優化了離線語音,方便用戶在手表上使用;除中英文外,系統還支持德語和西班牙語,可以覆蓋更多地區的用戶。
Zepp OS還集成了強大的人工智能算法,可以精準的測量心率、血氧等人體生物數據和多種運動指標。加之前述的7×24小時連續健康數據監測、強大的健康設備連接、緊急情況直連云端呼救、友好的第三方健康小程序開發支持等,Zepp OS已經不僅是一個驅動硬件的智能手表操作系統,更是一個開放的健康管理平臺。
全新PumpBeats引擎 30秒一鍵血壓測量
心血管健康一直也是華米科技關注的重點領域,經過長達5年多的艱苦攻關,華米科技在大會上宣布,成功研發出PumpBeats血壓監測引擎,搭載該引擎的智能手表,可實現30秒一鍵測量血壓,在無創、無袖帶血壓測量技術領域跨出了重要一步。
為驗證該引擎的準確性,華米科技與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共同展開臨床實驗。從今年4月啟動,到目前為止,已經完成了第一階段實驗,通過與標準電子血壓計測量值做對比,PumpBeats血壓監測引擎的平均絕對偏差,收縮壓低于5.14毫米汞柱,舒張壓低于4.88毫米汞柱,充分驗證了該技術的可靠性。

華米科技算法技術副總裁、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長汪孔橋透露,PumpBeats血壓監測引擎將會在今年第四季度正式面世。后續華米科技還將繼續推進24小時連續血壓監測,實現夜間睡眠監測與被動血壓監測的完美結合,并期望通過智能手表的長時間監測,探索出一條篩查隱匿性高血壓的新途徑。
讓MRI走向大眾 便攜式核磁共振時代開啟
“如果有一天,核磁設備能像當年PC一樣走向千家萬戶,那么我們的很多疾病比如腫瘤,就能提早發現及時治療,這一直都是我們的夢想”。大會最后,黃汪揭曉了華米科技在醫療技術領域的最新探索——投資和推動全球便攜式MRI技術研發。
黃汪介紹,為實現這項技術,華米科技先后在全球投資了Hyperfine和Promaxo兩家頂尖的新一代MRI公司,而且專門在國內投資了一個獨立團隊來貼近中國用戶需求。
傳統的大型醫用MRI是成本高昂的龐然大物,重量一般高達10-13噸。與之相比,該便攜式MRI體型堪稱“袖珍”,其高度僅1.5米、占地面積不足2平方米、重量小于0.8噸、平均功耗小于1KW,而且不需要屏蔽房。
傳統MRI往往“一機難求”,患者需要長時間排隊預約。對此,黃汪表示,一旦便攜式MRI能夠普及,“我們將不再需要一個溫度、濕度、磁場都嚴格控制的機房,它可以放在普通門診甚至廣大的城鎮醫院、鄉村診所使用,甚至還可以跟手術相結合,進行可視化引導,可以有效緩解MRI資源緊張、使用場景受限的問題?!?/p>
對比傳統的高磁場MRI,便攜式MRI可以在信噪比相差300倍的情況下,實現高質量成像,能夠具備體內病變的初步篩查作用,并針對主要臨床應用(如癌癥,中風診斷等)進行了針對性地優化。
此外,該項目實現了一系列技術創新。如在材料上,設備使用的釤鈷稀土材料,能夠克服溫度對成像質量的影響,這種稀土材料多用于軍事上的導彈舵機等精密電磁應用;團隊還研發了一種特殊線圈結構的超材料,可幫助有效改善成像質量。
而在軟件方面,設備內部還嵌入了一整套人工智能算法,可以快速出圖;解決偽影問題,提高成像質量;還可以通過深度學習,持續優化迭代,越用越準。目前,該智能算法在Facebook的FASTMRI項目的國際競賽里面,已經取得了成像質量全球第三名的好成績。

實際上,在芯片、操作系統、血壓、核磁等一些列技術成果背后,是華米科技多年的長期研發和持續投入。黃汪表示,過去三年里用于研發方面的投入,平均每年達到了4.1億元,去年更高達5.38億元;相當于一些新興互聯網公司及IoT智能硬件公司的2倍,甚至是3倍。近年來,華米科技已經申請了1000多項專利,其中,發明專利接近一半、在美國的核心發明專利申請近100項;目前已授權的,就有550項。
黃汪表示,本屆Next Beat大會以“The Future of Health”為主題,正是為了致力于傳遞“科技連接健康”的理念,不斷豐富和推進“芯端云”戰略,并傳遞對健康產業未來的思考。當然,這一切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