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B企業由于其產品和業務模式的特性,決定了其公關、營銷方式與B2C企業有明顯差異,這也給公關從業者提出了不同的專業要求。尤其在新媒體時代,企業與企業之間的商業模式也需要創新傳播方式,從而助力企業產品、服務能力、文化的宣傳,進而凸顯自身競爭優勢,達成更多合作,且有機會樹立行業標桿,爭取獲得更多的品牌溢價。近日,在《國際公關》雜志主辦的《B2B企業品牌傳播的趨勢與未來》主題沙龍中,速途網絡副總裁常娜作為嘉賓,結合自己十多年的公關營銷經驗,做了深入的闡述。

主持人:結合B2B企業的產品及商業模式的特殊性,分析其在品牌傳播上有哪些重點和難點?
常娜:B2B企業的傳播主要有三個難點。第一個難點,B2B企業對傳播人群的要求比較高,更加垂直,這區別于B2C企業的泛大眾人群傳播。B2B企業根據業務情況的不同,要覆蓋政府人員,甚至一些企業的決策層,或者某一個領域的決策層,人群的要求相對精準。
第二個難點,從企業自身來說,B2B企業的產品形態其實是比較復雜的,很多都是以綜合性的解決方案的方式來呈現。在選擇傳播時,更偏向概念的內容,偏向宏觀解決方案的內容。這區別于B2C非常具像的產品,B2B產品形態更復雜,傳播的場景也就更分散,有可能在整個服務環節里有很多傳播的點,營銷的和傳播環境也是比較分散的。這也是我們在服務客戶過程中會遇到的難點。
第三個難點,內容畢竟要影響到人,影響到人的感覺,B2B企業既要兼顧企業的專業形象,又要注重對人的影響,就會稍微有一些擰巴。在這個過程中,B2B企業要找到服務形態里最容易傳播的抓手,找到最能覆蓋受眾的精準場景和人群。
主持人:結合B2B企業在品牌傳播中的難點,其要求公關人具備哪些專業能力?
常娜:我們很多客戶都是B2B2C的企業,為眾多客戶搭建了在線服務的平臺,再通過這些企業的內容服務于C端,比如在線視頻、在線生活服務平臺、在線打車平臺、在線買藥平臺,他們都是具有B2B的屬性,但是又有2C的屬性。在給他們做傳播的時候一般都會分兩波人,需要匹配的確實不一樣,有的公司就分2B業務,2C業務,有的就分項目。
2B這一塊核心是服務老板的戰略意圖,如何把平臺型企業的戰略意圖,更好地傳達給合作伙伴,有商業模式、商業價值,甚至是一些財經公關的能力,很多都是需要財經媒體背景的,或者是某一個細分領域,比如做在線視頻的,就需要影視產業專業背景的人。即便我們去寫一個綜藝,寫一個電視劇,也不僅僅是演員的演技和劇情,也是背后的市場,綜藝所在的賽道、綜藝生態的布局,以及綜藝產生的產業機會、生意單元,甚至影響了消費者的消費習慣。所以,2B更關心領導人布局的戰略意圖,以及合作伙伴的生意單元。
2C就很不同了,都是比較年輕的小伙伴們,腦洞很大,利用社交化的媒體把一部劇、一部電影,或者某一種產品,用非常活躍的方式傳播出去,所以在能力匹配上確實有很大的不同。
主持人:B2B企業在處理危機公關時有哪些不同的方法和原則?
常娜:我們的客戶遇到危機時會有一個難點,他的合作伙伴和這個企業之間的矛盾,某一個矛盾又影響到了C端的體驗,我們經常處理這樣的危機,就會發現需要三種決策。
第一種決策,如果確實上升到了很嚴重的危機,需要與領導人進行戰略意圖的溝通,明確跟這個合作伙伴的危機到底是往左還是往右,溝通的通道一定要打通,否則我們再忙,社會資源再全面,如果和企業領導的戰略意圖沒有打通,也是束手束腳,一百篇文章也很難發出去。有的企業是很公開的,出了問題要把事情詳細地暴露出來,也反思平臺在過程中到底是哪個地方對合作伙伴不太有利,在哪個地方合作伙伴沒有得到滿足,很公正地公開,和合作伙伴建立一種信任關系,就解決了2B企業信任危機和自己客戶的信任危機,大部分企業能做到坦誠解決問題。
第二個方面,內部的業務部門與公關部門,以及乙方公司,需要做到三條線的協同。比如平臺上某一個技術出現了問題,或者某一個業務線的某個點出現了問題,公關有時候不能及時知道,需要統一話術,確實定了這個策略,就上下一心,公關出口的話術、業務領導出口的話術、老板的話術,以及對外的所有口徑要保持信息的一致性。也就是說,跟相關業務部門的溝通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個方面,利用一切的傳播資源來緩解大眾情緒的問題,就到了傳播這一部分,調動什么樣的渠道,到底是影響了哪些人。如果波及到大眾的情緒,在媒體選擇上也會根據矛盾點,選擇不同的媒體渠道。
主持人:請結合品牌化的成功案例,分析B2B企業如何實現品牌化,進而獲得品牌溢價。
常娜:企業在說品牌溢價的時候,更多的是講能帶給合作伙伴什么樣的價值,這是我們反復在講的。以在線視頻網站為例,持續講的是平臺為合作伙伴創造新的賽道。其實文娛領域在國內國際上已經發展得很久,從電影時代到電視臺的時代,到在線視頻,是久遠的娛樂方式,還是希望給合作伙伴更多信心。我們可以創造更加有想象空間的娛樂市場,去講技術層面的賦能,講在開拓消費產品形態上的賦能,講新的消費需求的探索。比如技術賦能方面,今年該視頻客戶就做了互動的一場晚會,是非常大的一次突破,與傳統電視臺的娛樂方式不同,這場互動晚會有四個屏幕,同時能夠看到后臺、候場區、前臺的表演、紅毯區,用戶可以自由切換,這是技術驅動的。我們看到的是四個屏,非常簡單,但是背后技術的復雜程度是非常大的,技術架構也跟傳統的視頻技術是不一樣的。
還有賽道上的賦能,比如潮流賽道、音樂賽道、慢生活賽道,到今年的懸疑劇場提出了中劇和短劇的消費形態,突破了電視劇長劇的形態。在很多領域用新的概念以及新的賦能方式和想象空間,要給合作伙伴信心,合作伙伴合作的緊密程度才會加深。我們幫助他們將這些想象空間更好地與合作伙伴溝通,這需要一些方式,除了概念的宣導以外,我們常用的方式就是去挖掘最新的合作伙伴案例,將案例背后我們曾經榮辱與共的故事,曾經克服了什么難題才創造出來這樣一個很創新的產品形態,以生動的故事講述出來,能夠振奮我們的同行,希望影響到合作伙伴一起合作。
在疫情時期,美團也會有不同的聲音,但其實作為服務于千萬家的餐飲商戶和酒旅商戶企業,在這些企業受到重創的情況下,怎么講好他們的品牌,已經不僅是品牌層面了,怎么幫助他們的合作伙伴真正地賦能,也能看到很多舉措。比如在數據上、流量上對于這些企業的支持,在新的服務模式上的一些支持,甚至是資金上的支持,對合作伙伴有很大的拉動。比如,疫情期間餐飲企業不能開門,他們提倡無接觸配送,給餐飲的合作伙伴一個方式,讓他們的餐送到消費者手里,比如西貝、嘉和一品,都跟平臺的賦能有很大的關系。越是在這種時候,幫助到企業客戶,傳播這種信心和能量,也是一種品牌。
主持人:在新媒體環境下,B2B企業如何更好地進行在線傳播?是否可以更多地運用直播、年輕化營銷、社群營銷、娛樂營銷等方式助力銷售和品牌形象塑造?
常娜:娛樂化營銷、社群營銷,都是非常好的方式,C端的營銷端做得挺多,B端的客戶其實很羨慕,因為長期做B端的,可采用的方式比較局限,也比較高端,他們經常會問我們有什么新玩法,但是我們提出后,他們還是不會采用,有剛才王老師講到的原因,到底能為他們的客戶帶來什么價值,能不能用新媒體,他們會有考慮。在和客戶溝通的過程中,我們發現有些客戶有這樣的機會,他們的資產里是有專家資產的,比如領導人就是企業很大的一塊資產。
例如有一家企業,是做城市化建設、城市化規劃的,他們服務的客戶是地方政府和地方政府的產業園區,有特別多的專家資源,以前的傳播方式是在地方和政府聯合開展會。如果有在線的方式,比如抖音、微信視頻號,這些專家資源完全可以覆蓋更多的人群,有可能泛人群,不是那么精準,但是在傳播過程中一定會把原來展會的曝光量擴大,同時專家持續化的梳理,專家的資源庫、專家的知識體系能夠沉淀,粉絲量也是可以沉淀到微信視頻號、抖音號里。
我們最近在研究微信視頻號,感覺微信視頻號非常適合2B企業進行傳播,因為它是一個圈層,互相推薦的機制,和抖音靠興趣推薦的算法不太一樣,他們是靠熟人推薦,所以第一波影響到身邊的人,合作伙伴一定是身邊的人,能夠影響到合作伙伴的合作伙伴,是這個圈子的人。有一個例子,美團大學也注冊了視頻號,美團大學是服務于商戶的,請了很多專家為商戶賦能做課程,這是非常好的服務方式,是品牌建立的方式。
主持人:疫情對B2B企業造成了哪些明顯的沖擊或影響?由此,請分享一些具有借鑒意義的B2B企業的應對方式。
常娜:在疫情期間,品牌宣傳朝向社會公益的方向轉,平臺型的企業更多思考的是,作為社會非常重要的中轉平臺,能夠為政府解決什么問題,是能解決就業的問題,還是能解決物流的問題,會從政府的角度出發去講能解決什么社會性的問題。對客戶來說,給客戶增加客流量,還是減免租金,還是給資金上的支持。平臺聯合政府對商戶進行扶持,是從具體的公益角度出發做品牌。
當然,傳播也是公益的行動,在這種情況下整個行業發揮社會角色中的凝聚力,我們要凝聚社會責任去做傳播。比如叮當快藥、美團,都是圍繞這個主題去做的,小哥在無接觸配送的時候為大家提供餐飲,為大家送藥,半小時就送到。同時我們也會把商戶的感人故事傳播出去,商戶為了解決問題也做了很多努力,我們把正能量的數據傳播出去。這時的傳播不是為了品牌,雖然能起到品牌的作用,更像是凝聚社會正能量,一起向上的傳播。
主持人:未來B2B企業的品牌傳播有哪些趨勢?是否會與B2C企業更為接近,或有一些創新。
常娜:現在非常倡導微信視頻號的傳播,2B企業和2C企業把自己的知識資產放到視頻號上,服務大家,也是服務企業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