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喬志斌
“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
喂馬,劈柴,周游世界。
從明天起,關心糧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海子《面朝大海 春暖花開》
日前,拼多多發布2021年第一季度財報,財報顯示,拼多多本季度營收為221.67億元,同比增長239%。同時,拼多多也正式邁入了“8億用戶時代”:截至3月底的12個月中,拼多多年度活躍買家數量增長至8.238億,較上一年同期凈增1.957億,平均月活躍用戶增長至7.246億。
從上一季度距離“8億時代”的“臨門一腳”,到這一季度的“如期而至”,對于拼多多而言,無疑是一份漂亮的答卷,這也標志著在新掌門陳磊接任董事長職位后,拼多多繼續既定軌道前行,且行穩致遠。
如今,拼多多邁入了“8億用戶時代”,面向新的增長挖潛,拼多多將目光投向了農業產業鏈。而這也是作為國內最大的農產品上行平臺,在推動我國農業發展的企業社會責任的必然。
在財報發布后的業績電話會議上,拼多多董事長兼CEO陳磊表示,拼多多作為中國最大的農產品上行平臺,同時也是一家專注農產品的基礎設施型平臺,“我們希望消費者擁有更健康,更具有環境可持續性的飲食習慣,同時也希望助力農業產業鏈各個環節的進一步改善”。
“菜籃子”不僅是每個人日常生活中的頭等大事,而對于我國農村振興,保持向好發展的勢頭而言,同樣也是頭等大事。作為國內最大的農產品上行平臺,拼多多對于如何提高農業生產以及流通效率方面,積累了深刻的理解。
速途網曾在《褪去“黃崢色彩”,拼多多的如何走好增長之路?》指出:如果說離開拼多多的黃崢,是輕裝上陣探索未來的探索者;那么離開黃崢的拼多多,則是一步一個腳印,邁向未來的鋪路人。雖然方式不盡相同,但只要循著農業的發展路線,終有一日會看到兩者的“殊途同歸”。
在農村振興的過程中,拼多多選擇了“科技賦農”的道路。
依托技術,拼多多借助自身的平臺優勢,通過精準營銷模型,實現從“人找貨”到“貨找人”幫助農產品生產者與消費者產生聯結,促進農產品上行。而拼多多的移動平臺屬性以及拼團模式又十分適合食品和日用品交易,拼農貨的模式,將消費者的需求傳遞給農民,讓商家可以根據需求來生產、發貨。
在“百億補貼”的推動下,多多買菜使他們有機會直接從當地農民或農商那里購買各種生鮮食品,滿足消費者對于農產品的旺盛需求。截至目前,拼多多已經直連全國超過1600萬農戶,銷量超過10萬單的農(副)產品達到2645款,同比增長156%。拼多多方面表示,在百億補貼兩周年之際,農貨生鮮將成為消費季的新主角。
不僅如此,拼多多還積極投身于農產品供應鏈建設。截至目前,拼多多已經在全國范圍內,對算法設計、數據分析及冷鏈物流等方面進行開發和優化,并申請了一些專利,幫助物流供應商提高效率并降低成本。并持續投入建設冷庫、生鮮冷鏈物流體系等基礎設施,建立適合于生鮮農產品的供應鏈體系,提高流通效率,降低損耗。
作為平臺,改善農產品流通效率,拼多多取得了顯而易見的成果,但想要從根本上實現農村振興,通過技術手段,推進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提高鄉村農業水平,方能從源頭實現農業的進步。
拼多多在電話會議中強調,將繼續加強與地方政府和農業機構合作,加大農業科研技術投入,加碼建設農產品基礎設施型平臺。在農業科研領域,拼多多還先后與國內外多個頂級科研機構、院士專家等科研團隊展開深度合作,在科學種植、農業機器人、智慧農業、未來食品等領域持續投入。
速途網了解到,拼多多近期剛剛宣布聯合新加坡食品與生物技術創新研究院,針對新型植物基肉進行首創性研究。在此之前,拼多多還啟動了一項基于農藥殘留檢測的科研項目,深入探索食品安全問題。
“科技賦農”更要以“人”為本,除了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外,拼多多還加大對農戶的技術培訓,讓農戶在市場中有更多的議價權。在技術探索上,拼多多聯合有關部門以及相關院校,先后開展了“多多農研科技大賽”、“2020全球農創客大賽”“首屆中國農業機器人創新大賽”,通過探索信息化技術在農業場景上的應用,同時培養輸送具有先進技術經驗的“新農人”。截至目前,拼多多直接帶動全國超過10萬新農人返鄉就業,未來5年將繼續再培養10萬新農人。
憑借著技術的不斷創新迭代,農業從“靠天吃飯”,到“刀耕火種”,再到現代化農業科學指導下的精耕細種。如今,現代化農業全面迎來信息化改革的新時代大潮中,只有利用數字化技術為農村增收提效,實現惠農、富農,當利益更多回歸農民時,他們才更有意愿投資于可持續發展農業。拼多多作為起家農業的電商平臺,將成為推動著我國農業向著頂尖水平不斷邁進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