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途年輕員工很多,是一家非常有朝氣的公司。速途有著自下而上的創新基因,這點要堅持。”
——中國人民大學副教授
“速途勛章”獲得者楊波
【誰是楊波】
中國人民大學信息學院案例中心主任,經濟信息管理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管理學博士。長期從事電子商務創新創業、服務外包、IT治理、CIO的研究,出版學術專著一部和譯著六部。在期刊雜志和國際國內會議上共發表了數十篇文章。主持和參與了多個課題的研究工作,其中主持有關服務外包的項目5項。走訪過近百家電子商務和服務外包企業。六篇案例入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社會科學案例庫》。
【為什么要做時光·拾問】
在剛剛過去的”520”速途網絡12周年慶當天,速途首次設立“速途勛章”,感謝12年來一直在幫助速途網絡的同事和朋友。有四位在速途工作5年以上的員工常娜、武黎黎、齊丹丹、高飛成為首屆“速途勛章”獲得者。另外,曾經擔任速途網執行總編輯、現為知名自媒體人丁道師和中國人民大學楊波教授也獲得此獎。
2021年是速途內部的“管理升級年”,速途董事長兼CEO范鋒更是強調公司要堅定執行3+N的移動創意工場戰略。速途的未來將和管理升級、持續創新緊密相關。在未來的一周內,本公眾號特約編輯、速途網絡董事兼COO荀冠龍將會和各位“速途勛章”獲得者展開一對一的訪談,每人10個快問快答,幫助速途的各位小伙伴們了解更多他們的人生、生活、工作的思考和感悟,不論什么樣的獎項,背后其實都是某種堅持。
【拾問楊波教授】
圖:速途網絡董事兼COO荀冠龍與楊波老師訪談合影
以下是具體的訪談內容
2148個字
閱讀時間大概需要8分鐘左右
01. 荀冠龍 :很多速途的同事并不熟悉楊波老師,能否簡單介紹一下和速途的關系。
楊 波:簡單來說,其實和速途的很多合作都是相互成就。比如,一起聯合申請了相關的科研項目,同時還合作開發了多個案例。我原來對新媒體的了解相對較少,通過對速途的調研,速途旗下孵化的“貓來了”新媒體IP的發展給我們很多啟發,經過雙方的一起努力,該案例最終入庫到中國人文社科案例庫,并且在中國人民大學的課堂上進行了教學應用,所以這也給我們的教學科研帶來了非常多的價值。所以,產學研領域的相互成就真的非常重要。
02. 荀冠龍 :作為速途多年的觀察者,您如何評價速途這12年的發展?
楊 波:首先速途的管理層給我的感覺是比較穩健。這也是速途這些年發展中非常有其優勢的地方,尤其是在去年疫情期間,速途整體的發展就沒有受到太多的影響。
另外,速途年輕員工很多,是一家非常有朝氣的公司。華為任正非講過一段話“砍掉高層的手,砍掉中層的屁股,砍掉基層的腦袋”,但我覺得他這種說法對速途不適用,因為速途有著自下而上的創新基因,基層是在市場上能夠發現機會的一線戰士,你砍掉他的腦袋,怎么創新?所以速途是和華為不一樣的公司。
任正非的說話可能對制造業的企業或者傳統的企業可以,但對新媒體創新經營的企業不適用。所以我覺得自底而上的創新的基因是速途很牛的地方,這個要繼續堅持。此外,一個建議就是,如何處理好穩健和創新的關系,也是速途未來的發展中需要面對的一個問題,這個相信管理層已經在思考了。
03. 荀冠龍 :這么幾年的接觸中,速途的哪個員工或者哪個團隊給您留下了深刻的影響?
楊 波:速途給我印象比較深的是速途健康CEO闞鈺凡和速途大文娛負責人常娜。常娜其實開始認識她還是在速途內部的案例大賽上,看完她分享的案例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闞總是一個非常有能量的人,在她面前仿佛沒有困難的事情,她總是會想辦法去干成一件事情,努力去達到目標,這是非常值得學習的。
04. 荀冠龍 :很多人覺得速途的企業文化不夠高大上,您怎么看?
楊 波:這個問題要看和誰去比較。哪些算洋?如果一個創業公司本身沒有太多獨特的資源,需要從底層開始打拼,那么“土”是必然的,這也意味著更接地氣,并形成一個潛移默化大家認同的一個價值觀、行為準則,這就是企業文化。這樣的企業文化把價值觀相同的人聚到一起干一件事兒,那不夠高大上一點也無妨。只要我們的價值觀讓大家能夠開心,覺得有前途有奔頭就是好的文化。
05. 荀冠龍 :速途和同類型公司相比,有什么優點和不足?
楊 波:同類型的公司確實沒有深入了解過,但是我認為速途是一個矩陣型的企業,不同于個人IP的公司,因為個人IP型的公司其實有非常大的風險,萬一哪方面出現問題,這個公司的價值可能就灰飛煙滅了,但是如果是矩陣型,可能“東方不亮西方亮”。所以這在某方面也是體現穩健的地方。
06. 荀冠龍 :您看好速途的未來嗎?
楊 波:作為擁有媒體基因比較多的公司,速途未來在技術和數據方面的基因還有更多發揮的空間,也擁有更多想象力。
07. 荀冠龍 :您覺得在大數據影響方面,速途的同事們應該如何提高自己的能力?
楊 波:現在都說數據是資產。速途做了這么多事,你說這個數據沒有價值嗎?其實不是。近幾年,我們有五六個研究生,其實寫論文都是用速途的數據,雖然數據的力度沒有那么細,但并不是不能挖掘,其實還是能從里面挖掘出有價值的東西。
我覺得速途未來還是要建立更多數據思維,然后包括平常的運營的數據、新媒體賬號的數據,其實這些都是可以挖掘的。因為你可以看到這個趨勢,包括每年的數據,廣告的收入,客戶的演變,消費者行為的變化等等,這些可能是非常有洞察力的報告,也可以給客戶提供給增值服務,我覺得這都是有可能的。未來在這些方面,其實速途是有著力點的。
其實有時候一個所謂利他的行為反而會給自己打開更多的機會。
08. 荀冠龍 :您在學校接觸年輕一代比較多,他們在社交媒體方面的表現有什么特點?
楊 波:年輕人他們可能因為是所謂的互聯網原住民,他們可能更敏感,對新的東西的把握可能更快,所以很多年輕人了解的東西,我們可能都不知道。所以我常說社會的進步就是因為年輕人不聽老年人的話,社會才能進步。所以我覺得一個公司一定要快速迭代,放手讓年輕人去干,尤其是新媒體類型的創業公司。
之前我看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案例,一個廣東鞋廠的老板,每次都讓設計師設計很多款鞋,設計完以后他挑選其中兩個讓他最受不了的,他出去“冷靜”一下心情,然后回來簽字,用“反向指標”來決策,因為老板“看不慣的”可能大賣。所以永遠不要低估年輕人的能量和力量。
09. 荀冠龍 :作為范鋒多年的朋友,您對他個人有什么建議?
楊 波:范鋒很穩健,有自己的堅持、堅守,包括像他第一年高考考上大學能夠毅然決然選擇復讀重新參加高考最終考上人大,實際上就不是一般人能干的事。有時候我們常說企業家精神,范鋒他本身的性格里面就帶著我們講的企業家精神,其實就是跳下懸崖的過程中長出翅膀,不給自己有后路,這樣可能才當企業家。堅持、堅守從反面來講可能會有時候有點固執,但一個公司如果做到這種規模,沒有這種固執堅守,可能也不行。
10. 荀冠龍 :速途有很多年輕員工,對他們如何做好自己的職業規劃有什么建議?
楊 波:對于個人來講,如果你要提升自己的價值,要從經濟學來講,其實最好將自己變成“稀缺資源”,如果你做這個事兒能夠提升你個人的價值,提升你的能力,讓你變得稀缺,這個就是好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