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GIF快手”起家,到見證參與短視頻與直播的爆發式增長,而成長為互聯網的基礎設施之一,如今已經十歲的快手,完成了業務的整體擴列,但以“人”為核心卻始終未曾改變。
速途網4月27日訊(報道: 喬志斌)近日,快手2021光合創作者大會在廣州正式召開。在大會上,快手宣布了面向2021年的主要目標:將圍繞構建“直播2.0時代”,推進泛生活服務,以及提升平臺的社區及社交價值三個層面展開。
在大會上,“有恒心者有恒產,有恒產者有恒心” 這個由程一笑和宿華提出的理念,成為了每位演講者反復提及的關鍵詞,貫穿了大會的始終。也透視出快手作為平臺,與創作者“共生”,共同探索內容與商業新生態,共享長期價值。
內容驅動,探索私域價值
對于作為平臺的快手而言,加強人與人之間的連接,是其重要的價值體現,連接的兩端,一邊是用戶,另一邊是創作者。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普惠”價值理念的推動下,每個人都可以擁有表達自我的權力,成為創作者共同推動平臺內容生態持久繁榮的基礎。
因此,平臺上的每一位創作者都是一粒“種子”,他們扎根于平臺,通過“光合”提供養分來成長。

快手高級副總裁、內容運營負責人嚴強在大會上強調“盡管基于算法對爆款內容的最大化分發,可以為平臺帶來極大的收益;但我們不認為未來一切的事情都由算法決定,我們不認為算法可以凌駕于創作者之上。”
創作者作為平臺生態的主要構成,平臺能否維護每個創作者長期和穩定的利益,不僅決定了創作者能否“向上”發展,具備更深遠的影響力,從而連接更多的用戶;也決定了能否“向下”發展,讓創作者根系深植平臺,探索更深層次的價值。因此,聚焦“私域”,讓私域成為創作者的收入來源,成為一份創作者可以掌握的資產,成為了快手十年以來始終致力的方向。
快手為什么聚焦“私域”?
公開數據顯示,2020年互聯網行業全網月均MAU為11.55億,較低的漲幅意味著整個移動互聯網公域流量的競爭已進入“存量時代”。公域流量的增長觸頂,推高了流量成本,進而造成商家的獲客成本持續走高。

相比之下,當創作者通過公域吸引粉絲,將流量沉淀到私域,隨著粉絲達到一定量級,產生規模化效應后,流量成本便會不升反降,更低的獲客成本,可以讓利于消費者,提高電商的競爭力。快手電商負責人笑古表示,當下快手的優勢是在獲客之后能讓用戶和主播互動,加速創作者私域流量的沉淀。
公開資料表示,目前快手有25%的用戶是創作者,超過2300萬人通過快手獲得收入。嚴強還透露,2020年快手平臺創作者中,私域收入達400億,且同比去年一季度已經翻倍。目前,快手的私域流量仍保持著很高的活性,內容的粉絲觸達率高達62%,正成為優質內容創作者變現的有效資源。

面向2021年,快手也提出了2021年實現創作者私域收入翻倍的“目標”,即達到800億元。
重構信任,開啟直播電商2.0
如果說私域背后的最大價值,是構建一種新型的信任經濟,那么構建信任的過程,需要創作者通過內容添磚加瓦。
因此,快手宣布“直播電商2.0新時代”即將到來:電商將從傳統的“商品+公域”的人貨場思維升維,到“內容+私域”從終結需求到創造需求。
所謂的“直播電商1.0時代”,即傳統的“貨架思維”,平臺要從站外大量采買流量,依靠“叫賣式營銷”的低價和商品驅動,把毛利打得足夠高,通過利潤把成本打回來。
而在“2.0時代”,這一模式將變為以用戶為核心,并輔以內容驅動,主播能給平臺帶來流量,而不只是消耗平臺的流量。
一方面,快手平臺以直播與短視頻的形式為載體,靠內容和社交驅動,在現有流量的分發機制下,刺激創作者更真誠地服務粉絲、提高創作者的私域運營能力,用內容讓用戶長時間停留在直播間,建立好粉絲跟主播之間的信任關系,獲得更高的轉化。
另一方面,基于良好的信任關系,快手再通過直播、電商、磁力聚星、磁力金牛等平臺技術手段的升級,提高變現效率。
笑古在大會上透露,快手超過70%的GMV是來自私域的,依托算法、內容、社交連接為核心的信任經濟,完全可以推動下一輪信任機制的創新,甚至重構10億用戶的消費決策的機會。
事實上,隨著近年來直播電商的快速發展,并日益規范。根據第三方報告,直播電商用戶中消費500元以上的用戶占比超過50%,這已經是一個獨立的生態。同時,看直播和短視頻買東西的人不再只是“路過順手買”,而是有計劃的購買與復購。可見,基于“信任經濟”的直播新時代正在逐漸展露雛形。
如果說私域流量翻倍增長,這個看似“不可能的任務”,那么在信任經濟的推動之下,也開始變得有跡可循。
人工算法共發力,推廣普惠價值
就像“光合”,通常是指植物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富能有機物,同時釋放氧氣的過程。但平臺作為土壤,適當的“施肥”,對于創作者生態的成長起到了重要的助推作用。

快手內容運營總經理劉逍在采訪中表示,在商業化內容和原創內容方面,可以給出這樣一個公式:即“創作者的廣告收益=Ad load(廣告加載率)*廣告投放的效率”。劉逍相信,用戶也會自主篩選喜愛的主播,而所有“愛惜自己羽毛”的快手創作者都有平衡自己的原創與商業內容的能力。
而快手就是在創作者探索商業化的過程中,通過運營機制的不斷創新,在商業化流量場景里把廣告效率做到最高。這樣,創作者不會迫于營收壓力投放過多廣告內容,也能夠獲得更多的收益。
在快手2020年業績交流會上,快手方面曾表示在廣告增長的同時會保證用戶體驗,不會激進提升Ad load。公開資料顯示,截至2020年底,抖音的Ad load約為16-18%,而快手僅為4-5%。
為了更好地踐行快手作為平臺的普惠價值,劉逍強調“人應該去補足算法的視野缺失”。系統算法作為普惠公平的基礎,系統的事情就交給系統去做;而人的作用則是通過算法所不能及的視野缺失,對背離大數法則的數據進行針對性處理,同時發揮人類在發展事業上的前瞻性,不斷探索、升級算法。
劉逍以“今年快手發力的重點方向——泛生活服務”為例介紹到,快手會結合用戶需求與自身勢能,制定發展方向與策略。她透露,在打造泛生活服務過程中,快手將遵循“高線城市輕決策,低線城市重決策”的策略,在高線城市做輕決策,比如吃喝玩樂; 在低線城市做重決策,比如說車房裝修、法律服務。
而在系統算法方面,快手也會給予泛生活與知識內容一定的流量扶持。劉逍強調,流量“扶持”并不意味著“傾斜”,并不意味著需要擠占其他領域的流量,讓泛生活與知識內容,在快手平臺之上獲得流量分發的助力,使這一領域迅速推向既定的發展軌道。
周而復始,快手通過人工與算法共同協作,讓流量普惠到更多賽道,讓更多創作者擁抱“恒心者有恒產”的長期價值。

如果說平臺是土壤,人工與算法是肥料,那么快手Slogan中“擁抱”的“每一種生活”,便是創作者成長的陽光、雨露與空氣,讓創作者這顆“種子”萌發,成為快手平臺上獨特的每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