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途網11月23日消息(報道:李楠)繼今年3月水滴籌風控大數據中心首次發布2019年度誠信報告后,時隔半余年,水滴籌再度公開平臺最新數據。數據顯示,自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10月31日,水滴籌共收到大病求助申請超過60萬個,其中19,052個疑似不合規求助項目在風控環節被發現,經調查核實,1,884個惡意籌款申請被終止并退款,惡意籌款案例占比0.3%。
水滴科技大腦 & 水滴行者風控系統
據悉,水滴籌在原有五大保障機制的基礎上,對風控體系進行了全新升級,并命名為“水滴行者”。水滴行者是基于“水滴大腦(Shuidi Brain)”打造的一套風控系統,運用大數據分析、機器學習等技術,建立起風險管控與預警模型,從而推動風險管理的自動化。

作為水滴科技中樞的“水滴大腦”主要分為三層——數據層、以AI能力為代表的智能中樞層以及最上層的落地解決方案。
“水滴行者”風控系統就是基于水滴大腦的邏輯進行推演和工作的。在底層,通過對水滴自身業務的線上線下數據采集以及第三方合規數據的接入,獲取原始數據,對數據進行提取、脫敏、清洗和整合,從而保證了數據清晰和結構化處理。這部分一方面需要AI能力,另一方面也需要行業內具備豐富經驗的人,通過機器不斷地學習。

中間層是整個科技大腦的智能中樞,通過機器學習和算法模型的不斷訓練,水滴形成了包括NLP、OCR、推薦算法、核身鑒權等AI能力。其中,OCR技術可識別醫療收費票據識別、檢驗報告單、門急診/出入院材料等,目前支持全國90%以上地市級公立醫院單據,可對100多種材料有效性進行驗證。確保風控團隊可以對大病籌款項目發起人或患者的身份信息、患者患病情況進行審核驗證。
在項目發起審核階段,凡“行業失信籌款人黑名單”及“水滴籌用戶黑名單”的用戶將被自動攔截,無法正常發起項目,源頭上防止“老賴”浪費平臺審核資源。與此同時,求助疾病的疾病名稱、求助金額的數額設定等基礎信息,也會通過與平臺疾病數據庫、大病花費歷史數據庫比對驗證,不符合發起要求的求助項目將無法通過審核。
水滴醫療數據中心
基于每年近百萬個求助項目的數據積累和沉淀,水滴研發團隊今年搭建了水滴醫療知識圖譜,并于今年7月份正式成立了水滴醫療數據中心,依托專業疾病庫,應用OCR和NLP等技術加速患者疾病信息深度結構化,并由醫學專業人士完成數據質檢,支持通過關鍵詞和主題詞分析患者的各類診療信息。同時持續優化數據結構化流程,以期高效、優質積累各領域的研究數據。以場景為舟,以科技為槳,以需求為舵,助力中國醫療健康大數據發展。

信息公示系統 & 輿情監控系統
眾所周知,大病籌款依托于患者的社交網絡傳播,平臺在要求發起人充分公示患者疾病情況、家庭經濟情況、醫療保障等求助信息的前提下,還在頁面上提供了顯著的舉報、證實、評論功能,供患者社交網絡中的熟人參與證實或舉報,這些驗證協助平臺對項目進行審核,只有平臺最終審核通過的項目才能夠申請提現。
與此同時,水滴籌還打造了“個人大病求助信息公示系統”及“輿情監控系統”,通過多種渠道和方式面向所有用戶進行公示,并對收集的全網相關輿情進行研判,實時跟進調查相關信息,并在必要時采取處理動作。實時監控機制有效保證了項目在全流程中被嚴格監督,求助人任何違規操作都將影響籌款的進行,避免了項目發起后真實性無法追蹤或資金無法追回的風險。
對于風險案例,水滴籌平臺會聯動線下團隊、醫院、公安、行業友商等多方及時有效地處理風險。無論是水滴籌遍布全國的線下團隊,還是與全國千余家醫院建立的對公打款、電話核實渠道,都可以幫助平臺實時實地對項目的真實情況進行勘察核實。在此過程中,平臺一旦發現求助人存在虛假、偽造等行為,會立即凍結籌款、終止項目、調查處理,對于涉嫌違法犯罪的,會聯動公安嚴厲打擊。
2019年3月至今,已有85名惡意籌款人因編造或夸大求助信息、隱瞞個人財產信息、制造假病歷、不當挪用醫療款等行為,被水滴籌加入失信籌款人黑名單庫。11名涉嫌違法犯罪的失信籌款人,因發起虛假籌款和冒充平臺非法獲利行為,被公安機關依法采取強制措施,判處相應年限的有期徒刑及罰金。其中,3人已被判處1年以上有期徒刑及罰金,其余人在訴訟程序進程中。

作為行業領先的個人大病求助互聯網服務平臺,水滴籌一直將風控作為平臺的重中之重,致力于打造最透明可信的個人大病求助互聯網服務平臺,以項目發起審核、增信審核、提現審核的層層審核機制為基礎,通過大數據驗證、社交網絡熟人驗證等方式實時監控項目風險,并聯動平臺線下團隊、醫院、公安、行業友商等多方及時有效地處理風險,捍衛廣大愛心人士的善心善意、善行善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