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持續疫情,讓基層醫療機構面臨生存考驗;
新冠疫情對整個醫療健康行業影響周期長,范圍大。對于基層醫療機構來說,幾乎是災難性的打擊,門診量斷崖式的減少,階段性的閉門停業。隨著固定成本的不斷支出,幾個月下去,一些原本經營只能維持日常運轉的診所就面臨關門,疫情持續的時間越長,診所的門診經營恢復就面臨更大的困難。
而另一邊,疫情期間,互聯網醫療服務形態,迎來了問診量的爆發,據有關數據統計:2020年1-3月份的線上問診量,已經遠遠超過2019年度數據總量。 疫情期間,線上多點執業的醫生人均日接診量100人以上,呼吸科部分醫生人均日接診量在200人以上。
基層醫療機構處在這樣的冰火兩重天境地,要何去何從,未來的路在哪兒?
新起點健康的基層賦能路;
賦能基層,不能只是一句空話,能解決基層面臨的實際問題嗎? 新起點健康團隊不止一次這樣問自己!
基層醫療機構一直作為醫療服務的最前線,干著最苦最累的事兒,肩負著守護著基層民眾健康的責任,但是因為種種原因,基層醫療一直處于較為尷尬的地位,明明離老百姓最近,但是卻還是留不住患者,很多人對基層醫療信任不夠,動輒都會選擇去大醫院,而大醫院人滿為患,就醫體驗有口難言。
賦能基層,聯動名醫!
新起點健康(新起點互聯網醫院),以基層為基點,通過藥品供應賦能,檢驗檢查賦能、專科賦能、名醫專家賦能,為基層提供全面的發展方案,把原先在基層做不了事情,變成可能!
業務啟動階段,新起點健康核心團隊基本都駐扎在基層,基層所存在的問題,也逐步浮現出來。基層診所,基本都是個體經營,多數時候是單槍匹馬的獨行俠,“三根指頭一根針”是診所常態。
由于客源量不大和服務類型受限,基層診所藥品采購種類較少,大多以普藥為主,采購成本偏高。設備的缺乏,也限制了診所的業務開展,西醫診所或許會有血壓計、血糖儀等簡單的設備, B超機配備的很少,再大型些的設備基本是沒有。硬件的缺失和服務類型的受限,導致了常態循環,想拓寬其他服務類型,干不了,就算有一些患者上門,因為技術和設備匱乏,最后還是只能讓病人走了。
結合基層痛點,新起點健康為基層提出了全面解決方案,為基層醫療機構服務能力做加法。
藥品賦能:新起點健康通過資源整合,打通醫藥供應和物流環節的阻礙,為基層提供更豐富、合理的藥品選擇,把原先因為醫藥渠道和城鄉差別帶給基層醫療機構的差距擠掉。讓基層在藥品采購上,有更多的選擇。
檢驗/檢查賦能:在檢查設備上,為基層醫療機構做共享,原來可能只能憑借經驗來做一些判斷,那么現在可以通過檢驗檢查項,讓診療標準化,減少因為經驗誤判而讓用戶產生不必要的支出,提升用戶的就醫體驗和信任度。
聯動名醫,提升服務能力:在新起點健康(新起點互聯網醫院),有數百位三甲醫院的不同科室專家入駐,基層通過平臺和名醫聯動,在平臺體系內,你可以和名醫共享最新藥品和醫療信息,例如:用藥指南、適宜技術等,為基層醫生和專家加強技術交流。
特色專科建設:有了名醫資源,診所的發展就有了更多可能性,基層從最開始的只能看常見病,逐步拓展慢病管理,慢病管理,在基層是一個可見的巨大市場。在具備一定的診療手段、專科專病知識、基礎設備情況下,就可以轉移一定比例的醫院患者進行慢病治療管理。遇到重癥通過平臺專家綠通向上轉診,診療結束返回基層做健康管理,為基層建立全生命周期的醫療健康服務體系。
以基層需求出發,提供服務,為基層解決實際問題,這是新起點健康的服務宗旨和核心目標,我們在與基層同行的路上,堅信能做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