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今天召開的HDC2020華為開發者大會上,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正式發布了鴻蒙OS 2.0(HarmonyOS 2.0),賦能全場景生態,以及全新的EMUI 11系統。同時,華為還面向應用開發者發布了鴻蒙OS 2.0的Beta版本。
其中,之前網絡盛傳的“手機版鴻蒙OS”也正式官宣將于2020年12月發布測試版本,余承東高調宣布:“明年華為智能手機將全面升級支持鴻蒙OS 2.0。”
鴻蒙OS手機的即將到來,似乎讓華為在“擺脫”谷歌束縛的道路上又快了一些。去年9月,谷歌方面不會在華為新設備上預載GMS (Google Mobile Services, 谷歌移動服務)。而作為應對,華為在今年2月推出了HMS(Huawei Mobile Services,華為移動服務),通過打造基于HMS的應用生態,為Android應用提供了相對完整的運行環境。避免了原先需要通過GMS調用接口權限才能夠運行的Android應用,因為華為手機無法運行GMS而無法使用的情況。

根據華為在大會上公布的數據,目前華為HMS擁有180萬開發者、有9.6萬應用已集成HMS、平臺坐擁4.9億活躍用戶、上線以來,應用累計分發數量高達2610億次。
如果說HMS的出現,是華為用來解決谷歌封鎖GMS的燃眉之急,那么鴻蒙OS的推出,則是通過分布式的內核,解決華為更為長遠的生態問題。

回顧鴻蒙OS剛剛問世時,華為將其定義為“一款基于微內核的全場景分布式OS”,雖然“微內核”“全場景”“分布式”這些名詞聽上去并不好理解,但簡而言之,就是將華為生態內(含第三方伙伴)的所有能力,解構成為一個個“模塊(微內核)”,這些模塊可以在整個體系內,通過鴻蒙OS為紐帶,按照一定規則任意排列組合,進而實現全場景的聯通與部署。
“鴻蒙”一詞,來源于中國神話傳說之中,傳說在盤古昆侖山開天辟地之前,世界是一團混沌的元氣,這種自然的元氣叫做鴻蒙。而鴻蒙OS這種將生態內功能分解重構的能力,似乎正是借鑒了天地混沌的理念,以實現萬物互聯。
說到“萬物互聯”,人們通常想到的便是近年來如日中天的IoT(物聯網)技術,而從華為公布的“1+8+N”生態戰略來看,鴻蒙正是承載華為IoT生態戰略的重要系統。同時,由于微內核的架構,使得任何一個終端都可以成為整個生態系統的核心、任何一個接口都可以成為整個生態系統的入口。
然而,隨著華為受到9月15日正式生效的制裁禁令,要求任何企業基于美國軟件或技術所開發、生產出來的芯片都不得供貨給華為公司使用,除非能夠獲得美國商務部頒發的特殊許可證。先是麒麟系列芯片在9月15日之后無法制造,近日韓國三星電子和SK海力士被曝已停止向華為供應存儲芯片。首次影響,華為近期已經通知將下修Mate40出貨,砍單幅度達30%。因此,在本屆華為開發者大會上推出的鴻蒙OS 2.0對于華為來說有了更深的意義。
在大會上,華為宣布鴻蒙OS將正式開源,“開放”也成為了大會重要的關鍵詞,華為消費者業務軟件部總裁王成錄介紹,除了華為智慧屏,后續華為包括平板、手表在內的產品也將搭載鴻蒙OS。此外,第三方合作伙伴,例如美的、九陽將很快發布搭載鴻蒙OS的家電產品。
隨著鴻蒙OS的生態擴大,華為或將通過“轉進”的方式,繼續維持手機業務的核心地位。一方面,華為可以通過IoT屬性更強的鴻蒙OS,發展自身IoT生態,在探索新的終端銷售增量的同時,通過生態建設提高現有用戶的粘性;另一方面,通過鴻蒙OS系統分布式的特性,將部分受到影響的功能通過與第三方合作的方式進行補全。

對于華為來說,鴻蒙OS 2.0的推出,或標志著其以手機為核心的消費者業務在2021年將迎來“背水一戰”的局面而,而頗具的關鍵,在于華為不僅需要合作伙伴的支持,同時還需要開發者不斷為生態注入活力。就如同余承東所言:“沒有人能夠熄滅滿天星光。每一位開發者,都是華為要匯聚的星星之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