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德力攜手餓了么,健身美食跨界,減肥代餐市場何以“后手制勝”
從“送外賣”到“送萬物”,餓了么自全面升級起,便大招不斷。
習慣了從美食中“獲取快樂”,又常因“吃多發胖”陷入苦惱的年輕人們,則迎來了夏日宵夜中的一位稀客:海德力小藍瓶——世界健身潮牌,一個具備四十年運動營養經驗團隊,打造的高蛋白奶昔代餐。

7月13日,海德力官方微博發布了一張主題為“人在江湖 胖瘦由己”的海報,正式拉開與餓了么跨界合作的序幕。

僅在四天后,海德力便攜餓了么跨界聯名新包裝,滿載即沖即飲的蛋白奶昔代餐,空降杭州解百商城。而幾乎是同一時間,海德力的“健身美食”已經強勢挺入餓了么訂餐頁面。

一反消費者對美食高熱量的認知,這款一度賣到斷貨的小藍瓶,精確瞄準了現代年輕人想吃怕胖的痛點。瓶身輕盈小巧,便于攜帶,一瓶的熱量趨近于一頓正餐的1/3,這便相當于一個成年人僅代一餐,就減少了約1個小時跑步才能消耗掉的熱量。
在現今品牌扎堆跨界聯名的局面下,不拿出點和別人不一樣的東西,已經很難刺激消費者的價值感知,更不用提消費轉化。
海德力這次推出的蛋白奶昔,在滿足能讓女生感到驚艷的甜品口感同時,并沒有局限于現今代餐市場瞄準95后女性群體的主流定位。而是貫徹了自己的老本行,通過精細的營養成分比例,更強的飽腹感,做不僅適合大眾,健身男生也可適用的運動營養代餐,打出產品差異化。

這個略顯大膽的嘗試,基于海德力歷史淵源的品牌自信。據悉,海德力由40年運動營養經驗團隊領班,品牌自創立以來,8年間暢銷美國、中國、英國、澳大利亞等70多個國家及地區,年銷售額超4億美金,得到全球億萬粉絲的追捧。
2017年,ProSupps海德力由全球營養食品全鏈條服務商開創者“盈奧中國”與國內A股上市公司“廈門金達威集團”聯手引進中國。而僅一年后,海德力便邀請到BD夢想健身學院創始人,有“亞洲第一肌肉圍度”之稱的“鹿神”鹿晨輝,作為ProSupps海德力品牌形象代言人。

品牌在整個健身營養領域,有著很高的用戶認可度,可以說,運動營養正是它“久經練兵”的主場。這種公信力和專業影響力,與餓了么“服務消費者身邊經濟”戰略,最急切的信任滿足需求不謀而合。
至此,作為運動營養界頭部玩家之一的海德力,才算初向傳統美食領域打了個招呼。
1.從跨界聯名,到文化滲透
餓了么與海德力聯名的邏輯,其實不難理解。
品牌間跨界合作,主要是通過反差感或饑餓營銷,引發爆款效應。這就需要相互合作的兩個品牌,在核心內容上存在本質差異,又能在價值功能上互補,在傳播渠道上有反差,從而達成流量共享,激活彼此的潛在消費群體。
餓了么7月的重大改版,標志著它從餐飲外賣平臺升級為“解決用戶身邊一切即時需求”的生活服務平臺。其中極為關鍵的一環便是“個性化推薦”,發現并滿足更為多元化的用戶需求。

這便驅使餓了么,必然關注到用戶“享受美食”與“身材管理”之間的矛盾,將視野擴張到更符合現代年輕人健康管理,身材管理觀念的新型健康食品,健康代餐賽道。
根據歐睿國際數據顯示,2017年全球代餐市場份額高達661.6億美元,預計2022年將會達到1200億人民幣。代餐市場在中國今年的興起和強勢增長,變相反應了隨主流消費群體的變化,用戶消費理念隨之轉變。直擊現代消費群體普遍性壓力大,缺少時間精力改善自己痛點的產品,成為帶動代餐產業生長的主力部隊。
為應答這部分市場需求,餓了么最迫切需要解決的是用戶對新興品類的信任度問題,海德力在運動營養領域的公信力,無疑能有效降低這部分用戶的決策成本,這就如同一家百年傳承的中醫院,突然推出了一款解暑涼茶,絕大多數人至少不會在其成分和安全性上過分擔憂。

同樣,互利是支撐跨界合作的根本,海德力自然也早有布局。
運動營養補劑處于保健品與健身之間的交叉行業,是針對健身人群的小眾領域。不同于西方已經呈現潮流的健身文化,國內消費者對運動營養領域的理解,尚處于覺醒起步階段,大多人甚至并不清楚:不健身能不能吃蛋白粉?蛋白粉是不是很多添加劑?會不會不健康對身體有害?
造成這種認知偏見的,很大一部分程度,源于早期保健品行業的魚龍混雜,企業良莠不齊。從“酵素排毒”到從未真正存在的“酸堿體質論”,利用消費者知識信息差,肆無忌憚的消費信任,這是阻礙中國保健品,甚至牽連運動營養行業的根本因素。
這就讓海德力面臨一個困境,在自己的領域之外,是外界厚厚的一層認知壁壘。
想要破局,海德力自然清楚“教育輸出”僅是下策,教育圈外用戶需要極大的推廣成本,用戶的接納度和轉化能力也極為有限。
想讓更多人認識并接納運動營養領域,它需要一枚“棋子”,能降低健身“忌口”門檻,讓那些不容易堅持健身的大多數人群,也能輕松有效的完成身材管理,這個思路最終沉淀成了健身代餐“小藍瓶”。

同時它還需要一個契機,在展現能對人們需求進行應答的產品同時,最大程度軟化消費者對運動營養食品的固有思路。
餓了么目前擁有超60%的30歲以下消費群體,這與海德力拓廣市場的目標受眾人群高度吻合,美食外賣的標簽定位,顯然更容易被人們接受,在海德力的戰略布局中,餓了么顯然可以算是一個合適的“落子人“。
二者的跨界合作,不僅是利用概念反差,共筑品牌、共享流量。更深層則是在大市場面前,推進兩者品牌文化的相互滲透,一個需要填滿信任值,另一個則需要打通市場的認知壁壘。
2.代餐行業,空置的王座
類似的跨界案例,不難讓人想到2020年初,wonderlab與喜茶的聯名合作。

“喝不胖的奶茶”是二者瞄準年輕人“奶茶剛需”,通過將產品做到好吃同時還能滿足“減肥”“變美”的需求,從而激活95后女性消費市場。
這條路徑,無疑也是wonderlab基于美妝營養基因,選擇了最擅長自己的領域。
在代餐行業飛速增長時期,它似乎并未將火爆一時的代餐奶昔,作為品牌發展的核心發力點。而是借助爆款推力,環繞著年輕女性變美變漂亮,打造了益生菌等多元化產品。

這一分散風險舉措,無疑也是明智的,代餐行業尚未出現一個能取得全民公信,穩坐霸主地位的頭部玩家。明確自身的優勢與資源,精準化服務人群,占據自己的優勢領域,才能在更多巨頭涌入這個市場時,站穩腳步。
海德力的入場,在一定程度上應證了這一猜想。而自帶運動營養基因的海德力,顯然要在代餐市場,走一條和wonderlab截然不同的道路。
海德力小藍瓶代餐產品,基于產品營養成分調配的優化,瞄準的目標人群,更傾向于全性別,尤其滿足了健身人群也適用的專業角度。
實在的飽腹感與滿足感,身材管理效果的實際可感知反饋,是海德力最直觀讓人接收到的產品價值感知。這倒符合這個頗具個性品牌,一貫硬核低調的作風,不玩花里胡哨,拿產品和效果讓人自己感受。

這代表海德力只會做產品,沒wonderlab會玩營銷嗎?我倒覺得不盡然,兩個品牌,兩次合作,方向不同很難評個高下之分,恰恰可以說其中有異曲同工之妙。
wonderlab充分發揮了自身對產品“顏值”的把握,將目標用戶精準的鎖定為女性。海德力則發揚了自身運動營養界的專業度和口碑優勢,產品外觀上更側重成分效果的表達,而宣傳上則做了中和的減法,僅壓縮成“胖瘦由己”幾字,明確了產品功能和專業性的強勢地位。
二者同時打出了差異的品牌定位,避免在其他玩家強勢點上爭鋒相對,只在自己的主場與人對弈。在代餐新興,王座空置,未來還將不斷有更多高手入局的情況下,各自依靠自身最擅長的領域,占了一分先機。

3.鎖定消費人群,產品的“變與不變”
一個能被現代年輕人接納并喜愛的代餐,除了實際幫助身材管理的功能,最不可缺失的便是口味。
現在社會,人選擇一樣食物的標準,顯然不會只是為了填飽肚子。他更多需要從食物中獲取快樂的正向體驗。在此基礎上,如果還能滿足消費者,享受美食同時優化身材的“偷懶欲望”與“自我實現”雙重需求,那便幾乎是預定了爆款位置的絕佳產品。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以上這幾層需求是逐級累加的。代餐產品也不例外,不管最終的身材管理效果有多理想,如果吃不飽,不好吃,那其作為代餐的基礎價值也不復存在了。

一瓶高達730g西蘭花才能帶來的膳食纖維量,健身運動量大的人,都能感到長達5個小時的飽腹感,讓吃不飽這一話題,在海德力角度并不需要顧慮會受到質疑。它們需要集中關注的重點是如何讓這些運動營養食品,更好吃,好吃到能讓它被人定義為是可以用作享受,增加生活幸福感的食物。
產品的成分優勢,是海德力賴以在代餐市場入局開拓的核心優勢,這點,海德力顯然不可能為了強化口感,舍本求末。
幾番取舍權衡下,他們決定將初期產品口味,只保留兩種。不急求復雜多樣,但要在選擇這兩款上,將口味也做到盡可能大幅度的提升,讓喝過它的人都記住這兩款。
這也就是后來,當其他代餐產品口味豐富多彩,而海德力小藍瓶在幾輪內部淘汰戰中,最終只剩下了 “紅豆薏米”口味與 “炭燒咖啡”口味。為豐富產品口感層次,代餐中加入了山藥脆球,令產品更像是速食甜品,而非簡單僅為完成一項吃飯任務。

在產品的變與不變中,海德力選擇了不變的是營養成分的優勢,變的是味道口感的升級。做不好十個就做兩個,先把品質全面打磨到高于市場平均水平,避免出現短板,如此,才可能給市場留下記憶。
4.海德力的“先手布陣”與“后手入局”
海德力聯名餓了么,入局代餐行業是出于偶然?
實際上,經資料考據可以發現,海德力早在2019年初便打造一套活力系列,其中不僅包含了代餐小藍瓶。果粒夾心的蛋白棒,酥脆不粘牙的蛋白甜點,零熱量可樂味的運動飲料,能沖泡出草莓顆粒的蛋白奶昔。

在一年多前,海德力便已然打造出一整套,降低普通人身材管理門檻,健身人群適合作為零點補充的健身系列甜食。而它們企劃這一項目的時間,很可能還要早上許多。
海德力似乎早就為挑戰代餐市場,準備了充足的“棋子”,但直到一年前,它仍全沒有向代餐行業正式“落子”的跡象。而是通過微博,抖音,KOL,小紅書等各個端口,強化著自身品牌生活化趣味化的人設,努力培養健身圈內人群,對這套頗具生活感健身美食的口碑。

直到與餓了么聯名,海德力的布局才開始初步的顯露:
海德力沒有在早期挺入代餐領域,是它并未想顛覆自身運動營養食品的優勢,將定位降維成飲料或傳統食品。
假若它們當初如此此行事,急于降維入局,或許有助于新品的早期曝光和提升大市場用戶接納度,但這么做的代價也顯而易見:失去了運動營養領域專業度的加持,就如同喜茶失去了“靈感”,星巴克失去紙殼杯,wonderlab失去了“顏值”,面對代餐行業的千重變化,失去自身核心優勢,無異于為了短期利益,提前扼殺了產品未來的關鍵競爭力。
海德力入局,最大的優勢是自身在運動營養界的公信力,是其自身專業度的口碑,是它自帶的健身、營養、專業標簽,這些別的新興代餐品牌拿不走,也搬不動,正因如此,它等的起。
同時,海德力無疑也在觀察代餐行業的變化,依靠其他代餐領域新秀的紛紛崛起,不斷消磨弱化消費者的認知壁壘,這有助于它未來以運動營養食品,而非諸如”0糖飲料”之名入局之時,用戶的消費決策成本更低。
為此,海德力需要的是品牌定力,在強化自身品牌影響力的同時,耐心等待。
疫情后與餓了么聯名的強勢入局,看似一步快棋,實則下棋人已經坐觀棋盤許久,只等待一個不早不晚,它最容易掌握后續攻勢的落子時機。

5.認知升級,還是質變前奏?
目前來說,海德力與餓了么的聯名還處于第一階段,合作方式相對較“淺”。對雙方市場,保持一個逐步試探節奏。
通過logo組合,聯名禮盒包裝,線下快閃活動,以輕量級的登臺展現,引發社交網絡關注。這個過程中,無論餓了么還是海德力,都在強化展示著自身品牌的風格調性,利用潮,酷,有型等常見視覺元素,觸動激活目標市場的用戶感知。

不過很顯然,人們很難對一次聯名合作產生太過長久的記憶,除非這個變革深入到了產品層級。如2019年,喜茶推出的阿華田波波冰,這是喜茶第一個深度聯名產品,不只局限于品牌認知上的相互影響,也深入到產品內容層面的創新。如此,才算真正能帶來價值延伸的靈感升級。
海德力的破局之戰,或穩步處于跨界合作的第一階段,強化品牌文化滲透。又或正以餓了么的跨界聯名作為橋梁,探索第二階段深入合作的機遇。這無疑都將帶來太多不確定性,未來的深度跨界合作,或許會出現口味甚至表現形式上的多元變化。
海德力的后續幾步落子,或許能幫我們更清晰看到它的完整布局,值得期待的是,如果這個品牌始終秉持品質至尚與硬核畫風,這種強烈且鮮明的個性,在未來跨界中誘發的反差感,將會帶來頗具趣味的無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