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疫情,牽動著舉國上下人民的心,也讓國人齊心協力共同戰“疫”的決心愈發高漲。各地方的機構、企業與個人紛紛向疫情嚴重的地方捐款捐物,用以抗擊疫情。于是乎,便有了“隔離病毒,但不隔離愛”的說法。
而除了錢與物以外,國內的互聯網廠商紛紛將最新的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免費向疫區開放并親自部署,也讓人們對于病毒的診斷效率更上一層樓。
爭分奪秒,AI助力病毒確診
眾所周知,人工智能的三要素,分別是算法、算力、大數據。而在此次戰“疫”的過程中,憑借著人工智能技術的獨特算法與強大算力,可以解放一部分醫療力量,讓醫護工作者為更需要的人提供醫療服務。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資料顯示,引發此次疫情的病毒2019-nCoV,是一種具外套膜(envelope)的正鏈單股RNA病毒, RNA(核糖核酸)冠狀病毒,直徑約80~120nm。
確定此類疾病重要的檢測手段,便是通過核酸檢測的方式,通過提取疑似病例血液中核酸序列,并與目標病毒比對,即可基本確定有無病原體感染。然而,疑似病例的病毒樣本進行全基因組序列分析比對費時費力,而通過人工智能的手段,可以代替人力完成初篩工作,大幅提高檢測效率。
在春節期間,百度、阿里巴巴相繼宣布將開放病毒結構測序的相關算法與算力,通過人工智能的能力賦能醫療,為抗擊疫情貢獻力量。
1月31日,百度研究院宣布將線性時間算法 LinearFold 以及世界上現有最快的RNA結構預測網站向,將向各基因檢測機構、防疫中心及全世界科學研究中心免費開放。利用該算法,可將此次新型冠狀病毒的全基因組二級結構預測從55 分鐘縮短至27秒,測序效率提升120倍,大大節省了等待時間。

2月1日,浙江省疾控中心上線自動化的全基因組檢測分析平臺。基于阿里達摩院研發的AI算法,可將原來數小時的疑似病例基因分析縮短至半小時,大幅縮短確診時間,并能精準檢測出病毒的變異情況。
商湯科技也在接到由國家超級計算深圳中心轉達的緊急需求后,第一時間協調超算團隊支持,免費提供高性能計算資源,支持研究人員對抵抗新型冠狀病毒的藥物進行大規模篩選,同時開展病毒突變預測等工作。
面對大批尚未確診的病患,當務之急便是盡早篩查出真正確診的病患,第一時間進行隔離救治,不僅可以提高患者治愈的可能性,還切斷了患者傳播其他人的可能。
此外,阿里云與全球健康藥物研發中心GHDDI合作開發人工智能藥物研發和大數據平臺,針對冠狀病毒的歷史藥物研發進行數據挖掘與集成。同時宣布,疫情期間向全球公共科研機構免費開放一切AI算力,以加速新型肺炎新藥和疫苗研發。

《孫子兵法》有云“兵貴神速”,在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的過程中,所有的醫護工作者都在爭分奪秒,與病毒賽跑。而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可以更好的“武裝”起了醫護工作者,在戰“疫”的過程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得到了工信部的肯定。
2月4日,工信部發布了名為《充分發揮人工智能賦能效用 協力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倡議書,號召進一步發揮人工智能賦能效用,組織科研和生產力量,把加快有效支撐疫情防控的相關產品攻關和應用作為優先工作。
防患未然,AI預警人流返程
除了直接抗擊病毒工作之外,人工智能技術還可以利用大數據的特點,通過構建模型進行,對于病毒擴散、人口流動等進行預演,對于可能到來的問題進行提前部署。

一方面,此次疫情爆發正值春節期間,人口遷徙現象極為頻繁。對此,百度地圖在央視新聞直播中,現場運用百度地圖遷徙大數據平臺和實時路況平臺,解讀今年春運返程的特點。根據大數據規律,結合勞動力輸出城市、與就業城市的不同遷徙特點,便可以對于人員流入較多的城市提前進行防范部署,同時進行有序錯峰返程,降低了病毒傳染的機會。
此外,為了提升遷徙人員的流動效率,有效降低火車站、地鐵等公共場所工作人員被傳染的風險,百度還在在北京清河火車站落地使用AI多人體溫快速檢測解決方案,曠視研發團隊也提出了“人體識別+人像識別+紅外/可見光雙傳感”的AI測溫解決方案,目前已在北京市海淀政務大廳和部分地鐵站展開試點應用,解決疫情平穩后在開放場所的通行效率與可控度。

商湯科技的AI智慧防疫解決方案,出入口通行模塊可以將人臉識別、無感測溫與無感通行結合,人員戴口罩的情況下,露出50%鼻梁時通過率可達85%,可快速識別人員信息并測溫登記,同時提供后臺記錄,一旦發現異常,可智能分析,便于管理。
除了用來管控人口流動,另一方面,AI還可以用來管控疫情中的物資。通過預測疫情傳播情況,可以在演習時加以規劃,提前合理分配物資,以應對可能發生的危機。不僅可以減少其中的流程成本,更可以避免物資調用不及時帶來的物資緊缺問題,為抗疫爭分奪秒。
“隔離病毒,但不隔離AI”,雖然這場疫情,讓人們與病毒打響了隔離戰,但憑借著更為高端的技術手段,讓戰勝病魔更加有信心。同時,人工智能的應用,也讓人們逐漸認識到,這項技術不再是冷冰冰的技術名詞,而是真正有溫度,可以改善人們生活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