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塑造企業品牌的核心資源。但正如“時勢造英雄與英雄造時勢”,自古以來就是一個玄學命題一樣,我們在談論“人才造企業”時,也不能忽視“企業造人才”的客觀事實。企業文化深刻影響著一個人的職業三觀,企業的發展路徑,更是直接影響一個人的發展方向。
近日,“雙創2.0時代的產業互聯網:風口與創變”研究論壇在北京大學舉行,北大國發院BIMBA商學院院長陳春花教授,真格基金創始人徐小平,美菜創始人兼CEO劉傳軍就“人才發展觀”話題,與在場同學展開了深入的交流。

年輕人應該選擇到創業公司去奮斗
知乎上,“去大公司實習還是去創業公司實習”問題被上萬人關注,瀏覽量超百萬。有高贊回答說:創業公司讓他學會了做夢、給了他更多的實踐機會、更大的晉升空間與更好的成就體驗。

大公司與創業公司如何選,是每個職場人都要仔細掂量的問題。對此,陳春花教授表示,“以認知擁抱環境,以能力拓展可能,成為自己的領導者。年輕人應該選擇到創業公司去奮斗。”初創公司不是大公司的縮小版,而是一部加強版的學習機器。市場環境變化多端、新技術層出不窮,創業公司比傳統意義上的大公司面臨著更多的生存考驗。曾有創業公司老板對員工講過:如果失敗了,你們還有機會換個工作,而我只能從這里跳下去。
用生命鑄造的創業公司,從一定意義上講,比大公司更有“卯足勁向前沖”的態勢。在滿懷一腔熱血的青年時代,與其在大公司做一個隨時可能被取代的“螺絲釘”,不去如創業公司去闖蕩一番。年輕人最有“試錯”的資本,成功了,那是用自己雙手與智慧開辟的天地;失敗了,那些在摸索中積累下的經驗,也將成為自己一生中的無形資產。
美菜的人才發展觀
人們對職業的選擇,往往有很多層面的考慮,在信息化時代,選擇一個有發展前景行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縱觀各行業的發展,美菜CEO劉傳軍講到,農業互聯網賽道兼具復雜度和互聯網的快速迭代,是一個充滿機遇的綜合平臺。美菜自2014年成立以來,便發力B端餐飲市場,打通生鮮電商流通環節;耕供應鏈,持續完善“采倉配銷”,致力于“為8億農民謀幸福”。美菜業務持續保持高速發展,截至目前,估值已達70億美金,是生鮮快車道上的獨角獸公司。
《荀子·勸學》里寫道:“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環境對個人成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正如來自農村的劉傳軍會選擇“在狹長的懸崖兩端走鋼絲”一樣,美菜作為一家創業型互聯公司,踐行極致、敢拼的企業文化。相比于傳統意義上的“管理員工”,美菜更傾向于為員工提供一個學習與發揮的平臺,讓員工在大膽的實踐中成長為“人才”,并在探索中成長為能夠獨當一面的“獨角獸”。
做長期主義者,在美菜造就“美途”
真正的高手,都是長期主義者。而美菜則是眾多“長期主義者”的集合。

2014年6月6日,10名年輕人聚在這個三居室的出租屋里“歃血為盟”,美菜正式上線;6月16日,美菜接到第一筆訂單,三位創始團隊大將劉傳軍、陳士龍和孟令巍親自采購送菜。五年間,他們持續為新鮮狂奔,實現了“食材從田間到餐桌只需7小時”的愿景;五年間,美菜從十人發展到上萬人,他們用雙腳丈量了無數產地。美菜完整而龐大的供應鏈源頭,源于每一個形單影只的長期主義者,他們是農業變革路上孤獨的行者,初心不改,勇往直前。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產業鏈與供應鏈的日益完成,美菜也在不斷優化能力發展路線圖,全面推進人才升級。在現階段,美菜正在全國甚至全球范圍內招兵買馬,招攬“底層能力強”、“有韌勁”、“對農業賽道有使命感”的各類人才。
“我覺得農業真的可以叫做‘大有作為的天地’!當農業有更多優秀人才加入之后,農業會有更高的發展和更大的可能性。”陳春華教授指出,農業以前最大的挑戰之一是人才結構,如果沒有優秀的人才進入這個行業,這個行業就很難變得特別有競爭力,每個行業的高速發展和有創造性的發展,都跟這個行業的人才結構有關系。與此同時,她呼吁能有更多年輕的、有夢想的人才加入進來,共同改變這個行業,并在此過程中充分實現自身的價值。
在雙創2.0時代,唯有像美菜創始人兼CEO劉傳軍一樣,在互聯網生鮮車道上做“長期主義者”,才能真正打破格局,成為開創未來的新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