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17日晚,瑞幸咖啡成功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次日,一位咖啡師在朋友圈寫到“恭喜瑞幸咖啡!錢治亞打臉無數酸狐貍,說人家不好的,現在真要回去好好反思,我說的是做咖啡的同行”。
不可否認,瑞幸咖啡從創立至今不斷地刷新著外界對其的認知,從最初的咖啡,到輕食甚至是NFC果汁,從小鹿茶的試運營到正式發布,再到如今的獨立,瑞幸正在定義著自己的速度。

日前,瑞幸咖啡宣布“小鹿茶”成為旗下獨立品牌并獨立運營。“4個月”,這是小鹿茶交出的成績單,也是瑞幸交給外界孵化一個“新物種”到底可以多快的答案。
孵化“新物種”,瑞幸咖啡閃襲茶飲市場
死亡不是真正的告別,忘卻才是。
在當下這個社會里,不管是資本還是消費者,留給創業者的時間已經越來越短了,如果不能在最短的時間不出偏差地跑出來,等待它們的只能是遺忘,盡管它們可能還沒有死亡。
2018年1月1日,這是瑞幸咖啡試營業的日子;
2018年5月8日,這是瑞幸咖啡召開首場發布會的日子。
“4個月”是試營業到正式營業的時間差。在那場引人注目的發布上,瑞幸咖啡創始人兼CEO錢治亞向外界公布了試營業期間的數據:累計完成訂單約300萬單、銷售咖啡約500萬杯、服務用戶超過130萬。
那時起,瑞幸咖啡開始出現在聚光燈下,外界不斷變換維度審視著這個想要改變中國咖啡格局的“新物種”,有人追捧,有人質疑。

2019年4月10日,“小鹿茶”在北京與廣州上線;2019年7月8日,“小鹿茶”全國正式上線,瑞幸依舊給了它一個絢爛的發布會,并邀請劉昊然代言。其實如果長期關注瑞幸的朋友應該能夠注意到,2019年的這個夏天瑞幸一直不缺熱度,從正式發布的時間節點開始,此后首款周邊以及劉昊然盲盒,幫助瑞幸以及小鹿茶成為消費者的談資。
得益于此,小鹿茶從試運營到正式發布,再到宣布獨立,只用了4個月的時間。如果只算到正式發布,其實只有3個月,比當初瑞幸咖啡的正式亮相還要快1個月。小鹿茶也成為流量與實力兼備的明星收割機,隨著小鹿茶品牌獨立,當下熱播劇演員肖戰已成為小鹿茶的品牌代言人。
我們必須看到,小鹿茶對于發展節奏的把控,是瑞幸咖啡提速的表現,并有理由相信,瑞幸對于“新物種”的孵化不會停止。
事實上,小鹿茶能夠在茶飲市場激烈的競爭中跑出這樣的速度,離不開瑞幸制定的經營策略。速途網在本周的發布會上了解到,瑞幸咖啡將側重一二線城市,小鹿茶則側重二三四線城市;場景方面,小鹿茶門店將側重休閑場景,瑞幸咖啡門店將側重辦公場景。
對于紛亂復雜的茶飲市場來說,小鹿茶的出現給行業帶來了標準化的可能,或將助推茶飲行業重回正軌。近幾年,雖然奶茶店如雨后春筍般出現,但衛生問題也時常出現在社交網絡上引起公眾熱議,就連新茶飲的代表“喜茶”也未能幸免,茶飲留給消費者的好印象正在逐漸被一系列的負面新聞減弱,此時需要茶飲行業有品牌站出來,重塑行業口碑。
不難發現,“小鹿茶”正是能夠站在聚光燈下,接受消費者監督的品牌,這是源于瑞幸咖啡所具備的互聯網基因讓制作變得標準化,而“小鹿茶”由瑞幸咖啡孵化,制作上的嚴苛考究得到了傳承。
同時,瑞幸咖啡對于消費者選購咖啡因素權數的重構,也使得消費者的選擇維度從品牌上升為品質,逐漸相信瑞幸咖啡上市時宣言所提到的“好的咖啡并不貴”,進而拓展至“好的茶飲并不貴”。
此外,我們還需要注意到一點,那就是本周發布會上推出的小鹿茶新零售合伙人模式。在茶飲市場中,喜茶、奈雪的茶、樂樂茶等更多將創新的目光聚焦于產品,希望通過更加新奇的飲品(跨界為主)吸引更多消費者到店,實現銷售額的增長。這是典型的toC市場打法,雖然真的能夠帶來一定的客流量與品牌價值,但卻沒有形成獨特的競爭壁壘,去年奈雪的茶創始人彭心與喜茶聶云辰的“口水戰”也是源于此。

而小鹿茶選擇的創新是在toC打法的基礎上,融合了toB市場的創新,將過去茶飲店對外擴張時作為唯一選項的加盟制,“改造”為“新零售合伙人模式”。據悉,該計劃具有零加盟費、共擔風險、超強品牌、豐富產品、全域流量支持、數字化運營等六大優勢。
具有強互聯網基因的瑞幸不同于傳統奶茶店以及新式茶飲店,其對于線上流量獲取以及營銷玩法都輕車熟路,同時數字化運營則是線下門店降本增效的有力保障,零加盟費的設計也免去了加盟商的資金壓力,促進收益最大化。
如果說,瑞幸在進入咖啡領域時耗費了一定的時間成本,那么“小鹿茶”則是對茶飲市場來了一場實實在在的閃襲。從試運營到新零售合伙人模式的推出僅僅耗時4個月,這應該是瑞幸咖啡管理層能夠預見的結果,因為這就是深諳“新物種”孵化策略的瑞幸的成功之道。
左手咖啡、右手茶飲,瑞幸式“齊頭并進”
在“小鹿茶”試運營的那一刻,瑞幸的想象力天花板就已經看不到了。這并不是危言聳聽,過去瑞幸圍繞咖啡做生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雖然瘋狂開店助其能夠距離消費者更近,但咖啡并非所有消費者都能接受的飲品。
換句話說,推出“小鹿茶”增加了瑞幸咖啡與各場景消費者的觸點,延長了瑞幸咖啡進入多線城市的“觸手”。同時,由于具有互聯網基因,瑞幸咖啡從“出生”開始便不斷向市場推出新品,讓消費者感知到瑞幸是一個對創新樂此不疲的品牌,咖啡、輕食、NFC果汁等也得以真正俘獲一二線城市白領挑食的胃。

可以相信,隨著“小鹿茶”獨立并積極開拓下沉市場,更多消費者可以感受到“小鹿茶”的奇思妙想為茶飲市場注入新的活力,改變眾多茶飲品牌此前因“衛生問題”口碑驟降的現狀,更讓瑞幸成為人們日常的新生活方式。
做產品容易,但做品牌不易。瑞幸式“齊頭并進”的背后,實際是瑞幸品牌塑造方法論的又一次成功實踐。
熟悉瑞幸咖啡的朋友一定對于它過往的多項市場合作記憶猶新,它們都為瑞幸沉淀了厚重的品牌價值,從在故宮開店、與馮唐打造“撩”主題店、致敬騰訊QQ20周年主題店,到北馬中網、草莓音樂節以及即將下月開始的NBA中國賽,瑞幸正在通過自己的方式進入消費者的心智。

同時,近期瑞幸發布首款周邊,間接對其品牌價值做了一次實戰評估。當日早間由于鹿角吸管杯的火爆售賣,瑞幸咖啡App服務器宕機,這次對于市場的成功試探也印證了“小鹿茶”獨立的可能性。目前,瑞幸又推出NASA主題周邊,“撩撥”更多消費者。
盡管瑞幸的模式在過去受到過質疑,但瑞幸對于“小鹿茶”的經營以及迅速獨立,正在讓過去看不懂瑞幸的評論家們“瘋狂打臉”,而開頭那位咖啡師的朋友圈相信也代表了行業的聲音。
對于瑞幸來說,過往的“瘋狂燒錢”燒出了規模,也讓一切成為可能,這其中就包括門店運營盈利。據瑞幸咖啡2019年Q2財報顯示,在公司業務及用戶規模爆發增長的同時,當季門店運營虧損較去年同期下降31.7%至5580萬元,接近門店運營盈虧平衡點。
“小鹿茶”為瑞幸帶來了原本咖啡觸及不到的消費者,也帶來了可觀的銷售增長。財報顯示,瑞幸咖啡2019年Q2月平均銷售商品數2760萬件,同比增長589.7%。
那么Q3呢?“小鹿茶”的協同效應值得期待。
小結
9月1日是開學的日子,瑞幸在這個時間讓“小鹿茶”獨立,踏上新的征程,結識更多的新零售合伙人,開始屬于它的新一頁。
9月10日是教師節,“小鹿茶”所上演的獨立神話,可能正在成為茶飲同行們所學習的對象,正在成為同行們的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