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28日,由西山居打造的《劍網3》開啟公測。在這一年,歐美系MMORPG、FPS游戲聲勢在國內市場如日中天,作為“國產三劍”開發者之一的西山居,急需一款成功的網絡游戲證明自己。而在免費游戲多如過江之鯽時,很多人對仍然堅持采用時間收費的《劍網3》的未來并不看好。

十年過去,《劍網3》也迎來了10周年生日。此時中國已經走上了移動互聯網時代,在外界一片“端游已死”的唱衰聲中,《劍網3》卻依舊保持著旺盛的生命力。時代在變,西山居和玩家同樣也在變。這些不同人群與《劍網3》的十年情緣,讓這款游戲擁有了跨越時間和平臺的力量。

“一玩就是10年,A不掉啊”
如果把現在的《劍網3》比做一座包容萬千的浮雕,那么在2009年初出茅廬的它,只是一塊急需打磨的原石。
在現在的玩家看來,那時候的《劍網3》是一片混沌。打副本得卡空氣墻、跳后山,否則隨時可能被自己的副本隊踢出去。能扛炸藥、拉怪、當爆破員的天策,是稻香中的vip,抱上好的天策大腿,稻香也就等于過了一半。三個5人本打了三個月,玩家無聊只能切磋,插旗喝茶。
游戲最影響數值的通脈系統,完全靠時間積累,基本只能每日在掌門處聽課打坐獲得消耗的修為,可是點奇穴有概率還不保底,失敗往往一夜回到解放前。以至于每每有人成功貫通,世界頻道都洋溢著一片“通你妹”的酸味。

就是這些如今看起來有些粗糙的玩法,卻讓很多玩家留在了游戲里,這一留就是十年。
好在,《劍網3》的“童年”并沒有持續太久,在第二年的資料片“藏劍山莊”中,備受好評的蘿莉體型隨之上線。一掃當年游戲中千篇一律的角色形象,讓這個江湖有了新的色彩。同時,蘿莉體型的到來,也為《劍網3》一個特殊群體的出現,埋下了一顆小小火種。當時的《劍網3》也沒有想到,這顆火種會在未來給游戲帶來怎樣的變革。
2011年,同樣是《劍網3》發展的一個重要節點。這一年資料片“一代宗師”正式上線,將輕功系統帶到了人們眼前,人們可以使用“輕功”這種武俠小說中常見的設定,跨越過往的空間限制,可以從“縱”與“深”兩個角度,探索這個江湖。因為輕功系統的存在,接下來游戲世界的疆域也得到了爆炸性的增長,從一開始的51平方公里,到當前的1357平方公里,這個江湖,正在不斷延展之中。
這是《劍網3》在玩法上擺脫歐美MMORPG影子的重要一步。都說“學我者生,像我者死”,但在一款游戲發展早期,讓產品去“像”一款熱門游戲,依舊是很多游戲業者的選擇。很多游戲就是在這種安逸氛圍里,遲遲沒有走出“學”這一步,結果一旦端游市場出現飽和,就被無奈淘汰。《劍網3》的成功,就來自于它勇于踏出舒適區,去探路去試錯。開山立派不易,但占住了山頭,游戲才有了“根”。
“外觀黨與華南第一服裝廠”
劍網3在2012年才推出第一套成衣“望月”,這在當代行業內是不可想象的事情。在此之前長達三年的時光中,這款游戲沒有任何增值服務,15塊玩三年是多數玩家的真實寫照。以至于當時的《劍網3》,留下了“6年研發,營收不足15萬”的江湖傳聞。
面對這種“好玩但不賺錢”的窘境,用愛發電不現實,但是轉當時常見的道具收費,又難免違背了游戲設計初衷。好在時裝系統的出現,多多少少給了玩家和游戲一個新的方向。
如今的《劍網3》內,“時裝黨”是一群非常特殊的玩家。每一次版本更新,他們最關心的就是“今天我家崽有沒有新衣服穿”。

這種群體的出現,不僅得益于劍網3出色的美術設計,更取決于玩家對游戲本身的深厚感情。“賣時裝”這種盈利模式,現在普遍存在于高人氣的MOBA、FPS游戲之中。玩家對時裝買不買賬,不僅在于時裝是否好看,更取決于游戲本身素質。玩家基礎越深厚、歸屬感越強的游戲,靠“賣時裝”盈利的可行性才越高。
在2017年的12月29日,《劍網3》還為這部分玩家搞了一件大事,那就是直接推翻原有游戲構架,推出《劍網3》重制版。相對于原版,重制版的游戲細節更為豐富,材質也更具真實感。然而,當時許多玩家對于重制版并不買賬。在他們看來,重制版占據硬盤空間大(80G)、對機器要求高,玩了重制版,就意味著自己可能要額外花一筆錢去升級機器。就算升級了機器,也有可能依舊沒擺脫上線卡爆的命運。
面對這個看得見摸得著但未必電腦拖得起的重制版,《劍網3》玩家的反應卻有些讓人出乎意料。
“下星期網絡升級,再換一臺新的數據機,再不能上劍三就只能A了。但媽媽就算A了,也會上線買時裝,讓你有錢優化”有的玩家如此說道,但陡然提升的硬件門檻,確實對不少以往用辦公筆記本玩游戲的玩家帶來不小的壓力。

好在,這幾年重制版的優化始終沒有停止過。在一開始,GTX970都只能勉強拖起重制版,而到了2019年,被戲稱為“礦卡”的RX580已經能在4檔下流暢運行游戲。與此同時,原有的80G巨大游戲容量,變成了38G。
畫面變好了,優化提升了,《劍網3》那個風霜雨雪,衣袂飄飄的大江湖,才得以完整地呈現于外界眼前。
一個玩家,一個江湖
相對于單機游戲,網游的魅力不在于游戲性,而在于社交性。玩家在游戲中扮演自己想要扮演的角色,結交不同的好友,并在最終實現自身的追求。一個出色的網游,會給予玩家更多的選擇,讓他們得以成為另一個自我。
《劍網3》在資料片“藏劍山莊”中埋下的火種,在兩年后開始初露崢嶸。
“藏劍山莊”是《劍網3》一個非常特殊的資料片。它不僅帶來了玩家喜愛的蘿莉體型少女,更是《劍網3》游戲世界觀的一次重要補充。為了能夠讓藏劍山莊這個新門派融入《劍網3》的世界中,《劍網3》為其設立了詳細的背景故事。從它的起源,到門派主要角色的人生經歷,再到這些角色與其他門派角色的情感糾葛,《劍網3》為這個資料片所傾注的筆墨,甚至超過了同期許多游戲的完整世界觀設定。

而這也在無意中引出了一大批同人畫師和寫手。他們在這個世界觀的基礎上,用自己的方式創造了大量同人作品。而在當時游戲同人作品主要還依賴于“用愛發電”的形式時,《劍網3》卻悄然推出了有愛同人秀官博,集中整理玩家的同人作品。在2013年,它又將這個名為“愛”的火種,從線上帶到線下,以有愛嘉年華活動為引,再逐步擴散出官方音樂專輯、原畫集、官方小說、游戲門派高定禮服、兵人、動畫番劇、舞臺劇等產品,為外界展現了來自官方和玩家群體中,不同創作者眼中不同的游戲世界。
游戲開發團隊所創造的世界是有限的,但玩家的想象力是無限的。這顆火種如同連鎖反應一般,將更多玩家包裹到了游戲的引力圈中,也讓許多游戲意識到:玩家不只是游戲世界的體驗者,也可以作為創作者存在其中。

有人在游戲外書寫自己的江湖,也有人在游戲內,創造自己的江湖。
在不斷延展同人文化圈層同時,《劍網3》還推出了競技大師賽,通過舉辦電競賽事,為玩家提供新的游戲追求。在2016年~2019年短短三年時間里,它后發先至,迅速建立了以競技大師賽、職業聯賽兩大賽事為中心的賽事圈層。在8月28日的的游戲發布會現場,《劍網3》還公布了游戲電競賽事的升級計劃,承諾將在未來實現賽事的大眾化、專業化、體系化和多元化。而這也將意味著,將有更多的玩家從幕后走向前臺,成為游戲賽事圈層的一份子。
江湖的浪漫,無非就是“相爭”,爭美人一笑,爭群雄俯首。《劍網3》的賽事,正是讓玩家突破服務器的限制,在更廣闊的江湖中與他人相爭。從某種角度上來看,同人創作是在展現江湖的多樣性,而游戲賽事,追求的是江湖的同一性。多樣與同一,看似矛盾的兩方,在《劍網3》中就此被糅合在了一起。
無處不在的“你”
如果說對于同人群體的關注,以及對電競圈層的構筑,是《劍網3》得以聚攏老玩家的重要手段。那么接下來它要面對的,則是“如何將新玩家引入游戲”這個難題。
一款游戲在游戲運營一段時間后,隨著新玩家流入量的減少,游戲也會進入穩定期甚至衰退期。面對這種瓶頸,《劍網3》的選擇則是“鞏固帶新”。從2018年1月至今,《劍網3》推出了多款跨界聯動計劃,幾乎在一夜之間,《劍網3》的跨界合作就滲透到了人們的衣食住行之中。
如果說為NVDIA顯卡用戶,加入Freestyle功能,還是針對游戲玩家群體進行的跨界聯動。那么接下來《劍網3》與霸王洗發水、江小白、蓋婭傳說、周大福等品牌的聯動,則大有出圈之勢。
從2018年2月開始,《劍網3》也先后兩次,攜手攜程,在成都寬窄巷子和西安推出深度游方案,讓玩家可以體驗沉浸式的旅游體驗。
在游戲之外,玩家可以在吃穿用行的日常生活中,依靠這些跨界產品來找到自己的同好,而在游戲內,《劍網3》也將三次元的美好,帶到了玩家眼前。
2018年7月,新地圖九寨溝亮相于《劍網3》之中。制作人郭煒煒也在微博發布了組圖,邀請玩家前去九寨溝游覽。憑借著《劍網3》極致的光影效果,玩家可以在其中感受長達8公里超清視距。200萬棵草木自然分布其中,營造出原生態美景。
這些舉措幾乎承包了當時整個游戲圈話題。同時,也為游戲帶來了更多的新鮮血液。這些新人,也許是喜愛沒事來點小酒的饕客,也可能是酷愛探尋祖國大好風光的驢友,或者是關注時尚風向的潮人。他們本可能與游戲毫無因緣,直到《劍網3》用一個小小的鑰匙扣、一件帥氣的T恤主動叩開了他們的世界。
而隨著游戲朋友圈的擴張,這些跨界合作也許僅僅是一個開始,

“頭號玩家郭煒煒”
一款網游的活力,來自于人。從普通玩家到同人創作者,再到游戲競技大師,不同的人,構成了一個豐富多樣的江湖。而在其中,最為顯眼的無疑是如今的西山居CEO郭煒煒。
2004年,剛剛從美國畢業的郭煒煒,回到了國內,立志要在西山居做一款屬于中國人的武俠游戲。在接下來的五年時間里,他經歷過《劍網3》因核心成員離職而幾欲被廢項的挫折,也曾面對過去其他更高人氣項目組的誘惑。后來,他選擇留在了《劍網3》,見證它的成長。
8月28日,他站在了《劍網3》游戲發布會的主講臺上,與玩家一同回顧十年來《劍網3》的發展歷程。

十年前,《劍網3》玩家平均年齡26歲,如今,這個數字變成了23.1歲。游戲在成長,第一代玩家已經成家立業成為社會的中流砥柱。不同時代的人通過游戲的師徒系統將曾經青春熱血代代相傳。而郭煒煒自己的青春,也已經和《劍網3》牢牢糾纏在了一起。
在這十年時間里,《劍網3》累積了1.13億用戶,更新了30個大型資料片,進行了2629次版本更新。這些更新,帶來的是游戲畫面、玩法、系統的全面升級。
而在未來,游戲還將繼續推出全新的門派、游戲劇情、升級角色動作模式。讓游戲變得更為多樣化、人性化。
除此之外,游戲的經濟體系、競技圈層構筑、文娛衍生產品等系統,也將迎來新的升級。而這些內容,正是建立在《劍網3》十年的積淀之上。
很難想象,這樣的一卷藍圖,是在15年前,由一個剛畢業的年輕人逐漸繪制出來的。
這幅藍圖的繪制過程,并非一帆風順。每一次游戲版本的更新,玩家的討論甚至批評也會隨之而來。他們會把郭煒煒推向微博星榜單的首位,也能在幾天后,因為不滿意一套時裝,吼著“郭煒煒滾出娛樂圈”。
今天是“騙錢外觀,丑得一批,頁游特效,祝倒閉”。
明天也許就是“走走走快上線,你一定要給我出這個”。
玩家對于郭煒煒、對于游戲的反復,嬉笑怒罵說到底無非就是出于一個對自己生活的江湖深深的“愛”字。雖然眾口難調,他們會抱怨游戲中的不如意,但在這其中,誰又感覺不出他們對游戲滿滿的歸屬呢?

這是一個懷抱星辰大海的江湖
如果將十年前的《劍網3》比做一個小小地基,那么在十年里,正是游戲開發組和玩家,將2629次更新化為一磚一瓦,將昔日簡陋的地基轉化成了一個龐大的城池。
2004年,M0預演版本的《劍網3》,不過是一個個粗糙的建筑排列出的“炸彈人陣”,2018年進入布料2.0時代的《劍網3》,已經實現了人物角色的每一件時裝,都能如實展現材質質感,并與場景有所互動。到2019年,《劍網3》更是成為了支持NVIDIA RTX的全球首款VulKan光追游戲。從發布會上最新公布的演示視頻看,未來的《劍網3》不止在日升月落晝夜交替時,游戲的光影會隨時變化,水面甚至船體、石壁、銅罐這些細節道具,也會實時折射出場景的變化。全新的點云技術,還能讓游戲畫面呈現出80公里星球視距,而無需消耗過多機能。

而在本次十周年的發布會中,劍網3的云游戲展示,也同時讓它成為了中國首個涉足云游戲領域的mmorpg產品。
15年的開發和更新歷程,多次的技術迭代,讓《劍網3》脫胎換骨,呈現出了極高的畫面水準。

現在,這個江湖已經不滿足于停留于《劍網3》這一個世界中。除了在移動端推出《劍網3:指尖江湖》等產品外,在8月28日的游戲發布會上,《劍網3》引擎構架師楊林又提出了打造“3A武俠大世界”的全新概念。而最新發布的單機游戲《劍俠情緣之謝云流傳》正是這一概念的具象化。
在這一概念下,未來的《謝云流傳》角色將擁有CG級的表現。隨著游戲開發進度的不斷推進,未來游戲還將呈現出5倍于目前《劍網3》精度的場景,使游戲的每一幀都如照片一般精致。

以2004年為奇點,《劍網3》宇宙,已經進入了快速擴張期。如今的《劍網3》除了端游本體外,還衍生出了手游、主機游戲等姐妹產品,并在文娛領域獲得了一席之地。現在提到“劍網3”這三個字,人們想到的已經不再是一個游戲,帶著一群圈地自萌的游戲玩家,而是一個集合了游戲、競技、出版物、時尚、周邊等不同領域的大集合體。誰能想到,當初的“炸彈人”,卻真的引發了一場跨業界的“大爆炸”呢?

一款游戲能走過十年光陰,依舊保持活力屬實不易。《劍網3》的十年青春,來源于自身對于游戲業界風向的洞悉,也來源于對玩家的群體的關注。在這互相成就的十年里,開發組和玩家早已不分彼此,他們之間的碰撞,讓《劍網3》成為了中國端游市場的先行者。
十年過去,如今的《劍網3》也沒有染上重重暮氣,在古色古香的長安城,人們依舊能遠眺旭日,期待它的未來。它的成功也證明,“做自己”,這是一條荊棘之路,但也是通向成功的唯一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