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百年,燕園常新。秉承北京大學守正創新、引領未來的理念與責任,北大科技園發起“科技產業未來領袖計劃”(簡稱“北領計劃”),面向科技產業一線主管干部、企業家、創新人才,依托北京大學及國內外頂級合作伙伴,以“北領講堂、北領行動、北領社群”,傳遞科學精神、鏈接創新資源,建設中國領先的科技產業人才學習社群與成長平臺,為民族科技自立、培育社會中堅力量,踐行北京大學服務國家戰略的歷史使命。
2019年8月22-25日,“北領計劃”全國一期圓滿舉行,本期邀請著名經濟學家張維迎教授等10位來自于高校、科技系統的頂級嘉賓擔任導師,來自京津冀、長三角、西部十余個重點城市的50余位政、企學員,參加了名師大課,以及AI獨角獸企業考察、北京大學參訪等學習安排。北大產業黨工委副書記、北大資產經營公司總裁、北大科技園董事長韋俊民為開班典禮致辭,寄語一期學員發揚北大精神,與創新同頻、與時代呼應,在社會發展中實現個人價值、為社會發展做出更卓越的貢獻。
“以北大之精神,為民族科技自立,培育社會中堅力量”
北領講堂
北大科技園“北領計劃”邀請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科院等高校院所,以及科技部、北京市科技系統嘉賓擔任導師,根據創新破局、科技自立、國際觀察、管理通鑒、科技金融、企業成長等教學模塊設計,精心準備10堂大課思想盛宴,真實、深刻、系統地呈現創新理念與科學精神。

北領講堂導師多元、風格各異,但都深刻傳遞了科學精神與創新理念,堅信科技驅動未來發展。 其中,張維迎教授從經濟學與改革發展的角度,闡述企業家精神的創新與開拓,中國未來經濟增長將更多依賴于企業家的創新,增長方式的轉變呼喚更高水平的社會治理與更多創新型企業家。王守常教授一手筆走龍蛇的板書,描繪縱貫今古的文化智慧,孫子兵法、弘明集、道德經……漫天星辰信手拈來、舉重若輕、融會貫通,將文化概念上的中國徐徐展開,厚重而不失鮮活。劉亞東、劉暉分別從國家與北京城市視角,解讀科學精神、分享科技生態建設實務,可借鑒性極強。周輝、姚衛浩深耕北大科學研究、成果轉化十余年,以親歷者、推動者的角度給出北大創新發展實景。李其教授從民族地緣、文化商業等角度,從歐美、丹麥、以色列到中國,精彩解構創新創業發展的內核與未來。 “北斗女神”徐穎清晰介紹北斗歷史、現狀與未來時空服務體系,詮釋自主創新。徐井宏強調科技發展、風險資本、全球市場改變了商業,看不到科技發展的趨勢將無法獲得好的未來。陳庚從人類智力簡史與創新到科技服務,系統講述創新的“是什么、為什么、怎么做”,提煉“對科學要敬畏、對創新要尊重、對未來要好奇”的北領精神。

北領行動
行動學習是開拓視野、理論與實踐結合的重要方式。8月22日,“北領計劃”一期學員走進人工智能科技獨角獸企業 “曠視科技”與“寒武紀科技”。
曠視科技作為人工智能科技和計算機視覺算法應用于物聯網領域的引領者,為客戶打造全棧人工智能解決方案,在個人物聯網、城市物聯網和供應鏈物聯網等多個領域處于行業領先地位。 寒武紀科技作為全球智能芯片領域先行者,聚焦端云一體、端云融合的智能新生態,致力于打造各類智能云服務器、智能終端以及智能機器人的核心處理芯片,讓機器更好的理解與服務人類。 北領學員通過考察頂級科技創業企業與80后科技領軍人才的真實狀態,以及對科技的極致追求、戰略定力與展戰斗力,探索能夠引領未來的高質地企業的發展脈絡。
8月23日,學員集體走進北大,參觀北京大學校史館,學習北大歷史、今日北大、五四運動等專題展覽,重溫新文化運動的開風氣之先河、五四運動的救亡圖存、南渡北歸的剛毅堅卓、學科建設與人才培養的創新開拓,深刻體會創新、擔當的北大精神。


北領社群
創新之道,唯在得人。“北領計劃”集聚與培養科技產業化一線政產學研奮斗者與創新者,傳揚精神、鏈接資源、推動合作,形成社會創新發展的生力軍。此次“北領計劃”一期學員來自北京、南京、揚州、金華、西安、包頭等城市,其中政府主管干部來自于科技、工信、發改以及行政區、經濟開發區等機關系統;企業家分布于信息技術、新材料、先進制造、互聯網等行業;行業創新人才來自于高校研究院所。北大科技園將整合自身服務能力與社會資源,為學員提供持續學習平臺,并通過科技服務運營推動產學研跨領域合作、跨區域發展。
“以創新的科技手段,服務科技創新”
當前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政策環境快速優化,創新創業文化理念深入人心,科技供需市場逐漸擴大,科技創新與科技服務迎來快速發展的春天。“科技產業未來領袖計劃”是北大科技園強化科技服務體系的一項重點工作,以人才培養推動產學研合作,逐步建立對接一流高校院所與政企的科技資源統籌、成果轉移轉化平臺,標志著北大科技園在“校地合作,協同創新”的基礎上,進一步向科技服務的深水區進發。
北大科技園以成為“中國領先的科技服務運營商”為企業愿景,充分依托北京大學科技與人才資源,聚焦世界前沿科技,聚集全球精英人才,匯聚國際孵化資源,塑造創新創業生態環境。近年來,在華北、華東、華南、華中、西南、西北等地區深化布局;“垂直、專業、縱深”,建立了北京人工智能創新中心、西安新材料創新中心、南京新一代通信技術應用中心等一批專業孵化平臺;前沿示范、引領前行,打造創新人才與創新技術“高地”,建設創新創業服務“高速公路”, 雙高服務雙創,踐行國家大學科技園服務“創新型國家建設”戰略的重要使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