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崩壞3》研發商上海米哈游的新作《原神》開啟了首次測試,在測試直播中,不少玩家指出《原神》的許多游戲內容似乎“抄襲”了《塞爾達荒野之息》《尼爾:自動人形》等游戲,其中對于新作是否“抄襲”《塞爾達荒野之息》的爭論尤為激烈,目前游戲Taptap的測試服評分已經降至4.4分。
年初,關于米哈游正在開發一款主機級別游戲作品的消息就開始在圈內流傳,6月8日這款名為《原神》的作品終于發布了首個游戲PV,但當即就有不少玩家指出游戲PV有抄襲《塞爾達荒野之息》PV之嫌,且游戲中的攀爬、飛行滑翔系統也被玩家指出與《塞爾達荒野之息》過分“相似”。而在今天的首測直播中,隨著游戲更多內容的展示,玩家評論區對于《原神》抄襲的質疑聲更大了。
本著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的精神,在《塞爾達荒野之息》里玩了數百小時的圈哥對游戲的直播內容和玩家的測試視頻與《塞爾達荒野之息》進行了對比和分析,看兩者到底有多少相似之處。
|《原神》是否“過渡借鑒”《塞爾達荒野之息》?
不少玩家留言表示,《原神》在美術表現上與《塞爾達荒野之息》過度相似,但從直播中發現,《原神》的整體美術雖然同樣使用了高飽和度的色彩搭配,但相比塞爾達來說色彩亮度更高,人物、植被建模確實有自身特色。這點可以對比本屆E3上育碧新作《渡神紀》,同樣也參考了塞爾達的用色和建模。所以僅從開場的整體畫面表現來看,并不能武斷地確定存在“抄襲”。
但隨著游戲內容的進一步展開,圈哥卻看到了越來越多熟悉的“荒野之息式”的游戲內容,包括人物動作、UI、怪物甚至音樂上都能找到《荒野之息》的影子,圈哥也挑宣布幾個比較典型且玩家爭論意見比較大的游戲內容進行了圖片對比。
場景設計上:草叢和木箱同樣可引燃,怪物受火焰影響等設定基本相同;
怪物挑戰設置:太多怪物與塞爾達相似,包括丘丘怪、魔法師等在建模、動作、技能包括物品掉落方面都出奇一致,米哈游可能的確很缺野怪設計師;
另外怪物營地中小怪死亡后寶箱才能開啟的順序、小怪死亡的煙塵爆炸效果,也極其相似;甚至野外戰斗時背景音樂從音色、節拍等方面也與塞爾達的背景音樂極為相似;
人物動作設計上:目前能看到的游泳時的加速姿勢、射箭的側身瞄準動作、滑翔姿勢等極其接近;
UI設計方面:包括背包欄UI模塊劃分、物品的排序方式等、人物對話UI也有相似之處;
另外在更細節的地方,圈哥甚至看到了與《荒野之息》中暖暖草果極其相似的“樹莓”植物,以及旁邊非常眼熟的小狐貍。
還有玩家指出,《原神》人物的動作模組酷似《尼爾:自動人形》和《鬼泣五》等作品。另外在劇情上,雖然詳細劇情還未透露更多,但《原神》的“四風守護”主線劇情卻早已被玩家吐槽借鑒了《塞爾達傳說荒野之息》四大圣獸劇情。
當然游戲中屬于米哈游的原創內容也很出色,比如建筑場景的搭建、人物建模和中文配音,以及戰斗副本設計等。
但圈哥認為,如果以上的相似之處僅是略有出現,那么仍可褒獎米哈游在《原神》中的原創能力。但如此之多的“相似之處”同時出現,不得不承認這確實是一款極具“塞爾達荒野之息風格”設計的游戲,“過度借鑒”的嫌疑是存在的。
|玩家各執一詞,態度褒貶不一
測試內容一經發布,不少極端的玩家已經表態堅決抵制這種“抄襲”行為,帶著一股“誓將米哈游和《原神》釘上恥辱柱”的決心,對米哈游進行了言辭激烈的控訴,并對米哈游作為游戲開發者的底線表示了懷疑,認為米哈游這種以“二次元”為噱頭標榜3A大作卻缺少原創精神的行為,無法帶來國產游戲的進步。
在搜集了玩家的大量觀點后,圈哥發現目前認為《原神》存在“抄襲”的玩家,判斷準則為:對于其他游戲借鑒程度是否過多。不少玩家在評論中表示,一款新游戲存在其他游戲元素很正常,但這中間要有個度,3分借鑒7分原創可以讓玩家很高興接受,但7分借鑒3分原創就會讓玩家感覺游戲存在抄襲。
介于《原神》在很多方面與《荒野之息》過度相似,有玩家對《原神》給予了“仿佛換了塞爾達皮的崩壞三”這樣的評價,認為《原神》是一次針對國內玩家底線的測試。曾經因崩壞系列被玩家稱之為良心廠商的米哈游,也被冠以了“米忽悠”的外號,良心企業的形象受到了重創。
當然也有另一部分玩家對《原神》本身的質量表示了肯定,認為中國玩家對于“抄襲”兩個字太過敏感。表示比起《荒野之息》,《原神》的人物建模更精致,人設畫風更討喜,還有中文配音和更炫酷的技能,仍十分期待它的上線,一定會玩。同時也期待游戲在此后的測試中對玩家反映出的問題積極調整。表示有好的玩法和更棒的美術,兩份快樂結合為什么不玩呢?
|對于《原神》事件的幾點看法
結合目前的中國游戲市場環境,圈哥認為中國的游戲開發商借鑒國外游戲大作優點并加以吸收的行為是非常需要的,游戲類型需要在共同開發和交流中才能進步。比如《火炬之光》、《流放之路》等游戲共同撐起了“暗黑Like”這一游戲類型的經典形象;《DOTA2》《英雄聯盟》等游戲促進了MOBA游戲的廣泛流行。國內玩家對于上述游戲都有強大的包容能力,但隨著近兩年國內的換皮、抄襲手游增多,玩家對于游戲新玩法的要求在飛速增長,對于游戲廠商抄襲行為的忍受能力則迅速下降。但圈哥認為玩家對國內游戲的借鑒行為不分青紅皂白的貶低也是有失公允的。
但令圈哥比較痛心的是,從《原神》釋放出的信息來看,這款游戲的設計初衷就是奔著高質量單機、主機游戲方向去的,它的玩家群體與《塞爾達》《尼爾》《鬼泣》等玩家存在很大范圍重合的。以米哈游的強大技術能力,本沒必要將如此之多其他游戲的玩法、細節等內容照搬到自己的游戲中。因為米哈游本可以預見到玩家對《原神》過度借鑒的指責。但可能是僥幸心理作祟,目前玩家對米哈游的深刻懷疑可能已經嚴重影響了玩家對于《原神》的消費興趣。
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到存在于大環境下的問題:潛意識里更多的游戲公司和游戲制作者更傾向于追逐熱點蹭別人的熱度,拼命擠進別人已經開拓好的類型市場。在實實在在的收入吸引下,這些制作者選擇舍棄了自己制作游戲的初心。《一起來捉妖》模仿《精靈寶可夢GO》的成功也很好地證明了這一點:即使擁有了最好的技術研發能力,大多數的游戲制作者仍選擇追逐和模仿,無法堅持做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