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電影票房登上600億元臺階,并坐穩全球第二大電影市場交椅,電影衍生品的話題已經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關注。6月21日上午,第二十二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電影論壇“新文旅 · 新消費——電影產業賦能新藍海”就圍繞電影衍生品的現狀和前景展開了圓桌討論。阿里影業阿里魚市場總經理傅小然女士受邀參加。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是上海國際電影節首次設立電影衍生品相關主題的論壇。其背景就在于近年來中國IP授權市場的快速發展。一方面,根據國際授權業協會(LIMA)的年度授權報告,中國授權銷售額每年增速都遠超全球平均水平,2017年更以9.9%的增長三倍于后者。另一方面,中國電影衍生品行業仍處于初級階段,對比國外成熟市場還有一定差距。考慮到中國龐大的消費品市場規模,和電影產業的持續發展,中國電影衍生品市場仍然有著巨大的想象空間。
全鏈路多維出擊,釋放電影IP商業價值
作為中國最大的IP衍生品授權平臺,阿里魚一直致力于為優質的電影IP開拓多元的商業化渠道,并為廣大消費者提供形式更為豐富的IP體驗。通過不斷修煉內功并整合阿里生態資源,阿里魚從衍生品的創意設計、供應鏈支持、營銷玩法、傳播途徑、渠道鋪設等多個方面為商家提供全鏈路服務。
電影衍生品行業擁有著天然的粉絲基礎,但是真正成功電影衍生品的誕生卻從來都不是一件簡單的事。由于電影檔期的限制和不確定性,與商品生產一般較長的周期匹配起來挑戰十足。為此,阿里魚一直在努力通過“柔性供應鏈”管理不斷提升衍生品開發的響應速度。去年《我不是藥神》的主題紙巾由于電影大賣也成為了粉絲追捧的對象,始終處于反復斷貨的狀態。而其背后,是阿里魚協助授權商家在48小時內完成設計報審,7天之內打通全國300多家影院銷售渠道的快速響應支持。


電影衍生品面臨的另一個挑戰是在電影上映前就能說服品牌商家進行合作,這對于非續集電影IP而言尤為困難。上半年匹克態極推出的“阿麗塔定制聯名款”跑鞋,最終取得2分鐘銷售3000雙、2小時售罄的驚人成績,也與阿里魚前期提供的大數據匹配和營銷創意支持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衍生品在電影開發階段的前置介入,以及專業性人才的培養都十分重要,”在面對主持人如何助力助推中國電影衍生品行業發展的問題時,傅小然如是回答:“但阿里魚考慮更多的是如何賦能中國廣大商家,充分調動中國所具有的世界第一的工業生產能力,真正讓大家能夠積極參與進來。”
直擊行業痛點玩轉眾籌,釋放IP衍生品商品力
電影衍生品眾籌,就是阿里魚推出的最新武器。借助眾籌C2M的模式(Customer-to-Manufacturer,即用戶直連制造)將衍生品與電影宣發、上映同步,快速將內容熱點轉化為衍生品銷售熱點,促使電影流量變為衍生品銷量,這樣不但解決了困擾電影衍生品發展的行業痛點,而且能夠助力電影實現IP價值最大化。
同時,眾籌用戶在眾籌上的購買行為也成為了衍生品商家極佳的商品測款方式,商家根據眾籌結果來感知用戶偏好,調整供應鏈及衍生品方案,大大降低打造爆款衍生品成本的同時,也緩解了商家庫存的壓力。不僅如此,阿里魚眾籌與電影宣發協同聯動,通過玩法與用戶對話,將宣發內容由單向輸出變為雙向互動,從而為電影宣發帶來大量曝光,提高了電影IP的熱度。
在《流浪地球》橫空出世之后,阿里魚迅速聯合賽凡科幻空間、中影營銷打造了行星發動機模型、運載車模型等電影衍生品,并通過阿里魚眾籌平臺獲得了近800萬的金額,大大超過眾籌目標。

幫助IP衍生品突破圈層,促進口碑裂變,提高電影IP變現能力,讓電影真正賦能衍生品行業——《流浪地球》的成功,更堅定了阿里魚未來將眾籌模式復制到其他電影上的決心和信心。阿里魚眾籌也會成為阿里影業打通文娛與電商的核心轉化器,其IP2C2M的模式將會成為電影IP商品化的標配。
“團結一致,腳踏實地,對于中國電影業,我們都很有信心。相信經過沉淀、積累,中國電影市場規模超過美國只是時間問題。”阿里大文娛事業群總裁、優酷總裁、阿里影業董事長樊路遠在上影節金爵電影論壇開幕論壇上如是說。
在阿里魚看來,中國市場與成熟市場之間的差距,也是國內衍生品行業蘊含著的巨大機會。隨著居民收入的增長,消費習慣逐漸變化,消費升級成為主流訴求,衍生品行業將毫無懸念的迎來爆發期。而阿里魚也將繼續立足阿里生態,為實現IP、商家和消費者的三贏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