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梅花香自苦寒來”,這句詩,可以說是伴隨著我們成長。以至于其“沒有付出,便沒有回報”的釋義,一度成為了我們的醒世名言。
但在中瀾視訊CEO李鋒的眼中,這句話又有著其他表述形式,即“做好內容,不斷為自己創造機會,才有可能在恰當的時機向眾人展示自己。”

初見李鋒,是在位于伊莎文心廣場的辦公室內。
穿過一片視頻剪輯制作的辦公區,便是李鋒的辦公室。一身整潔的休閑西裝,架一副眼鏡。四十余歲的年紀,給人以穩重之感,也給人以不善表達之感。好在,李鋒言語之間雖為簡練,卻極富內容。
就這樣,伴隨著李鋒偶爾淺嘗一口手中電子煙的動作,關于中瀾視訊、關于看鑒,我們聊了很多。
不止于“小而美”平臺,“看鑒”要以內容求變
對于中瀾視訊,用戶或許并不熟悉。但對于其旗下短視頻品牌“看鑒”,喜愛人文、地理的人卻并不陌生。
這一被李鋒寄托情懷的存在,一度被視為是“小而美”的平臺。這源于在內容上“看鑒”極為垂直,專注于人文、地理,所吸引的用戶自然有限;而在視頻制作上,李鋒及其團隊認為傳統文化有著屬于自己的“美”感,一切視頻制作過程,都是在內容品質上達到美的標準。
但隨著公司發展,C端用戶日漸被重視,如何在“小而美”的基礎上,吸引更多用戶,成為李鋒需要回答的問題。
縱觀現有短視頻行業,不難發現,每提及用戶增長,往往伴隨著激勵機制,以至于獲客成本不斷上升。李鋒卻有著不一樣的看法,在他看來 “對于內容生產公司來說,核心問題是做好自己的內容。如何生產優質內容,并將其打造成系列節目,這是我們持之以恒需要思考的。”他說,隨著用戶對內容的需求不斷提升,短視頻行業也將進入優勝劣汰,優質內容的價值將逐漸凸顯。
以優質內容來吸引用戶,是李鋒的答案。
正現金流驅動公司發展,看鑒將不止于B端用戶
而對于行業來說,用戶增長最終還是要落到商業變現上。因此,自去年以來,短視頻平臺紛紛將商業變現提上日程,但李鋒對此卻并不在意。
與其他短視頻平臺相比,“看鑒”一直堅持輸出優質短視頻內容的戰略,吸引了不少B端用戶。基于人文地理內容,看鑒已經形成了為B端用戶輸出創意、制作內容、并從中植入品牌的業務框架。
據李鋒透露,依托講述企業品牌的故事,中瀾視訊現金流不僅處于正向,去年凈營收甚至達到千萬。但收入主要由B端買單一事,也讓他產生了一些煩惱。
“如果只是做內容,那我們與純粹的視頻制作公司有什么區別?”李鋒反問道,“我希望我們能夠兩條腿走路,B端與C端一起發力。”
這也就使得,“看鑒”在自有App外,還將平臺內容輸送到包括騰訊視頻、愛奇藝、優酷、B站、抖音在內的分發渠道上。一時之間。“看鑒”通過已發行的數千條短視頻,累積觸達粉絲數超過2100萬。
粉絲的積累,讓中瀾視訊在發力B端用戶時,多了幾分宣發優勢。與此同時,中瀾視訊也成立了相關的用戶運營部門,希望能夠更加了解用戶,從而通過內容付費、看鑒·V的形式來實現C端變現。
“而作為一個正在發展中的公司,一切都在學習過程中,尤其是怎樣了解用戶,怎樣將用戶轉變為客戶。成立用戶運營部門,發力社群。無論是營銷還是用戶流量方面,相信會有一定的幫助。”李鋒說。
決勝未來,穩扎穩打更重要
在與李鋒的對話中,“好好做內容”被多次提及。
尤其在短視頻賽道愈發火熱之際,包括人文歷史在內的垂直頻道開始被重視。抖音、快手的平臺之上,不乏有這些分類的大V存在。如何從中突圍,李鋒的答案依舊是“好好做內容”。
對于李鋒來說,短視頻也是有門檻的,只有優質內容,才能夠講述接下來的故事。而做內容,恰恰是他最不怕的。
在進入互聯網行業之前,李鋒是一名來自央視科教頻道的老兵,對于人文、地理有著非比尋常的熟悉感。以至于在短視頻紛紛發力娛樂之時,李鋒偏偏與人文、地理“再續前緣”,倒也成行業中極具特色的一員。
而在李鋒身上,傳統媒體出身也讓他有些“傳統”。尤其在內容方面,李鋒更注重穩扎穩打,并沒有因為自己“老兵”的身份便對內容有所懈怠,從策劃選題到剪輯制作,往往是由公司團隊自己完成。
即便是欲打造成垂直類內容平臺的看鑒App,因對內容有著大量需求,也是選取優質的視頻制作公司合作。
同時,為保證歷史的真實性,李鋒邀請了一批來自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等高校的教授,組成內容顧問團隊,讓用戶通過短視頻也能獲取知識。
這也就使得,看鑒的內容與行業中所謂的“爆款”相去甚遠,在吸引資本上或許不占優勢。但李鋒卻認為,并不希望公司涉足資本角逐。此前中瀾視訊獲得騰訊TOPIC基金數千萬人民幣A輪融資,也是以戰略投資為主。
但李鋒也有不斷變化的一面。兩年多前,在動輒便是90后天下的互聯網行業中,創業公司尤其看中年齡。但看鑒偏不,以80后占多數的人員構成在行業中獨樹一幟。在當時,李鋒還留下了一句“年齡小就是優勢嗎”,讓人印象頗深。
但隨著《我在故宮修文物》、《國家寶藏》、《詩詞大會》等與傳統文化有關的綜藝節目熱播,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關注傳統文化。中瀾視訊的團隊、內容方向也在隨著用戶的變化而變化。
如今,中瀾視訊也是一家以90后為中堅力量的公司,并將青春活力傾注在內容的制作和產出上,內容也在“有用”之外,新增“有趣”標簽。例如“看鑒”與騰訊新聞短視頻Lab團隊共同制作的《頑皮歷史》,先后緊跟“春運”、“學歷造假”等熱點話題,打造熱點與冷知識結合的全新歷史節目,探索垂直類短視頻的爆款模式。
在看鑒App的啟動頁,“從知識中得到樂趣”是其宣傳語也是目標。而平臺上的內容,不乏有視頻是以影視節目作為引子,去講解背后的歷史故事。
寫在最后
在現有業務外,李鋒也在不斷探索其他業務。去年,李鋒推出看鑒教育,希望對下一代有所作為。而對于“看鑒”的未來,李鋒說:“或許會涉足文旅,但我們更希望在當下發力,專注人文與地理,讓中瀾視訊能夠走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