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23日消息,據外媒報道,網約車公司Uber及其競爭對手Lyft的上市,有望讓早期投資者賺得盆滿缽滿。但對于習慣使用網約車服務的客戶來說,IPO最終可能會讓他們付出更高昂的代價。作為最終上市公司,Lyft和Uber可能不會為了增加市場份額而大幅降價。投資者對投資未盈利公司向來持謹慎態度,對Uber和Lyft等公司施加的壓力可能導致其乘車費用上漲。
Uber和Lyft多年來始終在進行價格大戰,并大幅降低了出租車的價格,這要歸功于他們獲得的數十億美元風險資本支持。這些資金不僅支持他們以較低的價格參與競爭,還讓他們可以無懼連續虧損。這兩家公司的收入都出現了飆升,但虧損也在不斷增加。然而對于乘客來說,享受低價乘車的日子可能已經屈指可數了。
這兩家公司的眾多投資者、前高管和研究市場的學者認為,在虧損不斷增加的情況下,Uber和Lyft最終將需要提高乘車費,擔心虧損的公開市場投資者可能會向他們施加更大壓力。Uber投資者Lead Edge Capital創始人米切爾·格林(Mitchell Green)在報告中表示:“有些股東希望你們創造利潤。有很多不同的杠桿,其中之一就是定價,這些公司擁有比人們想象的更大定價權。”
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公開市場的胃口。如果投資者最終愿意接受虧損,轉而支持乘客量的增長,低費用模式可能會持續下去。而且這兩家公司都將擁有充足的現金,可以繼續為市場份額之爭提供助力。Lyft在上個月的IPO中籌集了23億美元,而優步(Uber)則計劃在5月份的IPO中籌集100億美元。
盡管如此,被盈利問題困擾的Lyft高管表示,他們希望在未來幾年實現盈利。不過多位分析師表示,如果目前的網約車服務定價保持不變,Lyft可能很難實現這一目標。此外,Uber在IPO后可能也會面臨扭虧為盈的壓力,尤其是在營收增長放緩的情況下。該公司第四季度的網約車服務業務收入為23.1億美元,與去年第三季度和第二季度持平。
大約10年前,Uber推出時,為了方便從智能手機上預定網約車,它收取的費用遠遠高于出租車。2012年,Lyft開始讓客戶以較低的價格共享汽車,這引來Uber的效仿,雙方圍繞市場份額進行了長達一年的激烈競爭。在風險投資公司和其他投資者大約200億美元的幫助下,這些公司積極地以折扣和獎金來吸引乘客和司機。
他們的虧損因此而累積起來。Lyft去年的運營虧損9.77億美元,營收為22億美元。Uber的運營虧損總額超過30億美元,收入為113億美元。這些公司收取大約20%到25%的乘車費用作為傭金,并將剩下大部分分給司機。為了降低成本,Uber和Lyft正在想方設法減少與保險相關的費用,并提高司機的出行效率。隨著更多的司機和乘客使用他們的平臺,這些公司預計成本將降低。盡管如此,分析人士說,要真正扭虧為盈,他們需要更高的乘車費和更少的司機激勵。
Glade Brook Capital Partners的創始合伙人保羅·哈德森(Paul Hudson)也表達了同樣的觀點,他是Lyft和Uber的投資者。哈德森認為,這兩家公司可能都會減少乘客享受的折扣優惠,并改善他們的積分計劃,以提高忠誠度。他說:“我們正處在美國市場的十字路口,公司從渴望增長的私人投資者那里輕松融資的日子結束了。”
乘車費用已經開始慢慢上漲。Lyft提交的IPO文件顯示,2018年Lyft平均每輛車的傭金約為13美元,高于2016年的11.7美元。Uber在63個國家和地區提供服務,盡管其沒有公布具體數字,但表明與Lyft面臨類似的趨勢。美國最近的折扣戰突顯了競爭市場的危險。去年年底,Lyft向其乘客提供了一系列折扣,刺激了需求增長,并在Uber上市前搶走了其部分市場份額。Uber在拖延數周后,于2月初推出了自己的折扣優惠。到3月份,Lyft開始撤退,Uber逐步恢復了部分失去的市場份額。
德國明斯特運輸經濟研究所所長格爾諾·西格(Gernot Sieg)表示,Uber和Lyft要想共存,很可能不得不提價。如果他們不這樣做,損失會不斷增加,他們將不得不進行更激烈的競爭,直到最后只剩下一個。然后,壟斷者最終依然會提高價格。
Lyft的IPO招股說明書以及Uber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的上市申請文件,首次揭開了他們商業模式可持續性的神秘面紗,至少就目前而言,揭開了他們保持低價乘車模式的秘密。網約車服務旨在通過讓乘客以更便宜的價格共乘一輛車來淘汰傳統的出租車。在理想情況下,這將為司機帶來更高的收入,但前提是他們必須設法在途中接到其他乘客。
如果只有一個人乘車而司機找不到其他乘客,Uber或Lyft司機可能最終會賠錢。在各自IPO之后,兩家網約車公司都將面臨來自投資者的更大壓力,要求它們扭虧為盈。在亨利·福特(Henry Ford)首次推出福特Model T近百年后,Lyft和Uber正迅速崛起。福特這款廣受歡迎的汽車開始了美國人對汽車所有權的長期迷戀。可以說,網約車正在掀起下一場交通革命。至少,這正是Uber和Lyft投資者所希望的。
目前,這兩家公司都在虧損。實際上,目前乘客乘車的部分花銷是由為Uber和Lyft提供資金的風險資本家承擔的。FactSet統計的數據顯示,Uber總共獲得了136億美元的私人投資,Lyft在IPO之前吸引了大約52億美元的私人投資。這就引出了一個問題:當這些公司不得不扭虧為盈的時候,相比起自己擁有汽車,網約車是否仍然是一種廉價、有吸引力的選擇?
Lyft和Uber在實現盈利方面都將面臨著各種各樣艱難的挑戰。Uber在最初提交的文件中表示:“自成立以來,我們已經始終經歷著嚴重虧損,包括在美國和其他主要市場。我們預計,在可預見的將來,我們的運營費用將大幅增加,我們可能無法實現盈利。”
該公司補充說:“我們尚未實現盈利,即使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的收入超過了我們的直接支出,我們也可能無法實現或保持盈利能力。收入與直接開支之間的關系并不一定能反映我們公司未來的表現。”Uber過去2年也經歷了巨大動蕩,首席執行官兼創始人特拉維斯·卡蘭尼克(Travis Kalanick)被罷免。
作為對Lyft上月提交上市申請的回應,許多金融媒體迅速將重點放在了該公司IPO中的赤字方面。Lyft報告稱,2016年凈虧損6.83億美元,2018年凈虧損9.11億美元,成立7年“累計赤字”達29億美元。Lyft目前的股價遠低于其每股72美元的IPO發行價。
長期投資者可能會產生質疑,這種模式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是否可持續下去?任何站在街角試圖始終智能手機打車的人,都可以在瞬間將Uber和Lyft的乘車價格進行比較。現在已經有人在開發這樣的應用程序,很快就會為你比較這兩款網約車服務的價格,并選擇更便宜的乘車服務。
從紐約布魯克林北威廉斯堡到曼哈頓上西區之間8公里遠的路程,在高峰時間乘坐Uber網約車需要花費29.86美元,乘坐其公開上市競爭對手Lyft網約車的成本略高(30.53美元)。但使用另一款正努力提高市場份額的網約車應用VIA,乘車費僅為19.85美元。這可能會給Uber和Lyft的利潤率帶來下行壓力,因為這兩家公司都在爭奪乘客的出行預算。但經濟學家指出,雙頭壟斷(即實際上由兩大競爭對手控制的行業)往往比任何人都能參與進來的行業更穩定、更有利可圖。
傳統出租車也轉向了應用程序。在紐約,出租車和轎車委員會(Taxi And Limousine Commission)去年批準了一個名為Waave、為期兩年的試點項目。Waave是一款應用程序,讓人們可以用其預定黃色出租車,并在上車前獲得確切的價格。與Uber和Lyft不同,Waave在高峰時間或暴雨期間沒有“激增定價”模式,即使那時會有更多人尋找汽車共享服務和出租車。
Lyft的文件指出,其虧損屬于“賬面損失”或會計損失。大多數管理專家一致認為,實際現金流(而不是會計損失)往往是更好的預兆,可以表明某家公司的真正健康狀態。Lyft的運營現金流仍然為負,但虧損越來越少,而且還在下降,從2016年的負4.87億美元降至2018年的2.81億美元。
這就是說,早期的公司通常會隨著業務規模的擴大而虧損,問題是公司是否能找對發展方向。去年,Lyft的營收增長速度比成本支出速度快了34%。毛利潤(也就是在所有核心成本之前的利潤)增長了一倍多,達到9.13億美元。Lyft在與Uber日益激烈的競爭中已經取得了積極的毛利率,并成功地提高了毛利率。2016年,Lyft在乘客平均乘車費用中占比18%,比2018年這個比例達到27%。
隨著使用網約車服務的人越來越多,這些公司就越有可能從規模經濟中獲益,并能夠將價格保持在較低水平。Lyft說,只有一半以上的乘客使用其服務通勤上班,35%的人甚至沒有或租用汽車。換句話說,1/3的Lyft用戶現在都是無車用戶。雖然活躍用戶的數量相當少,但卻幾乎呈指數級增長。
去年,大約3070萬人(占美國人口的近10%)至少乘坐了一次Lyft的網約車。該公司的收入在2016年至2017年期間增長了兩倍,去年又翻了一番,達到21億美元。2018年的預訂總額(不包括通行費和納稅的乘車開支)為81億美元。上個季度,Lyft乘客乘車次數達1.784億次,即每天約200萬人次。
5年前,在Uber和Lyft真正騰飛之前,美國只有幾個地方,比如紐約市中部、波士頓和芝加哥,可以在沒有汽車的情況下舒適地生活。如今情況已經有了很大改變,快速增長的網約車服務網絡使這種生活模式在大多數其他城市和郊區變得越來越可行。
研究表明,對Uber和Lyft來說,經濟機會的規模無比龐大。研究表明,擁有和駕駛自己的汽車不僅效率低下,而且成本及其高昂。來自美國汽車協會的數據表明,自己駕車每公里成本大約是燃油成本的兩倍。換句話說,磨損與保養、修理以及更換輪胎等費用大致相當于用戶購買汽油的錢。
根據美國勞工部的數據,平均每個家庭每年花在汽車上的錢是8500美元,相當于每天23美元。這其中不包括停車費,也不包括花錢尋找停車位、清潔汽車、從雪中挖出汽車或者修理期間需付的拖拽費用。Lyft援引的獨立分析稱,平均每輛車只有5%的時間被使用,其余的時間都處于閑置狀態。Uber和Lyft都希望,擁有和保養自己汽車的高昂費用將足以吸引更多人使用他們的網約車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