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天跌停、一天漲停、又再度下跌,視覺中國的股價在上一周經歷了過山車式的波動。而造成這一結果的,恰恰是視覺中國賴以生存的照片版權。

素來高舉版權大旗的視覺中國,卻因黑洞的照片版權問題翻了車。不僅引來官方點名、全網口誅筆伐,天津市網信辦也在隨后約談視覺中國,責令其全面徹底整改,并罰款30萬元。一時之間,“視覺中國迎來了自己的黑洞”成為不少人的認知。
4月21日,有媒體報道稱視覺中國網站恢復上線。隨后,視覺中國回應稱,實際情況為公司進行階段性內部整改測試并已結束,網站并未恢復上線。并強調,整改不到位不恢復網站服務。

不難發現,與黑洞照片時期的回應相比,視覺中國無論是速度還是態度都有所改善,“整改不到位不恢復網站服務”的決心也是格外堅定。但對于視覺中國來說,其捅出的“黑洞”,想要解決或許沒有那么容易。
回顧視覺中國此次的風波,其耗費大量財力以精確定位侵權主體的系統-鷹眼,是最大的爭議點。
視覺中國在技術上的投入有多大?其財報有所體現。2018年上半年,視覺中國研發投入超過2500萬元,同比增長17.4%。當然,回報也很可觀。2018年上半年,作為視覺中國核心業務的“視覺內容與服務”,實現營業毛利2.5億元,較2017年同比增長34.42%。
可以說,基于鷹眼,視覺中國一方面降低了獲客成本,另一方面基于大數據洞察潛在客戶的創意需求,從而與許多客戶達成合作。
然而這樣神奇的系統,從目前的爭議來看,只存在于視覺中國對外維權中,自己網站中版權歸屬存在爭議的照片卻被放過。以至于在共青團中央點名視覺中國的微博評論里,不乏有用戶在質疑視覺中國的版權問題。
這也就使得用戶雖然通過視覺中國購買照片,卻因為版權歸屬問題,同樣面臨侵權的風險。
而平臺的審核機制則是另一個爭議點。對于共青團中央提到的團徽問題,視覺中國在回應中表示,該圖片由簽約供稿人提供,視覺中國作為平臺方負有審核不嚴的責任。但結合共青團中央微博下的評論來看,其審核機制已不是一句“審核不嚴”便能解釋的。

以至于有說法是,“在沒有明確反對條件之時,水印即為著作權體現”的認知,成為了視覺中國的“尚方寶劍”。為獲取更多利潤,視覺中國或許會對平臺供稿人員,采取“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措施。
當然,對于視覺中國來說,由此產生的負面影響同樣不容小覷。
在黑洞事件爆發前,視覺中國一度被視為“版權流氓”。在天眼查上,數量可觀的訴訟事件,是其“功勛”一般的存在。這也就使得黑洞事件爆發后,網絡大V紛紛發言質疑視覺中國的運營模式。自媒體人三表甚至撰文稱,“天下自媒體苦視覺中國久矣”。

?圖源自天眼查
而對于行業來說,頭部版權代理者卻因版權而陷入爭議,不免會給人以行業都“監守自盜”的認知。在視覺中國之后,全景網絡、東方IC也相繼關停自己的網站,東方IC甚至采用會員形式來登陸新網站。
今日,最高法在談視覺中國事件時表示,對不享有版權的照片虛構版權,進行牟利的違法行為堅決不予保護,情節嚴重的依法應當予以懲罰。同時,最高法還希望地方法院在審判版權歸屬問題時,不能僅以水印當作照片作者的署名來認定權利歸屬,防止片面性和簡單化。
鑒于以上種種,想要摘下“版權流氓”的帽子,變成由視覺中國創始人柴繼軍口中的“從長遠來看,我們不可能去’敲詐勒索’。我們是一個商業公司,你跟我合作簽署合同,我給你提供優質服務,就此而已”,視覺中國可以說是任重而道遠。
想要完成“補天”大計,暫時關閉網站,明晰平臺之上的現有版權歸屬,并建立完善的版權審核機制,不再“嚴于律人,寬以待己”,僅僅只是其中之一。視覺中國此前在聲明中提到的四項整改措施,才是能夠讓它可持續發展的方向。

視覺中國究竟能否做到,IT鮮聞也將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