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途網12月11日消息(報道:汪妍妍)隨著雙12臨近,申通快遞近日發布了大貨收費標準,宣布在“雙12”期間,3公斤(不含)以上大貨派費在原有基礎上上調0.1元/公斤(不包括江浙滬皖、川渝和京津冀各自區域互流快件及各省內互流快件)。
申通此次對大件快遞的重量沒有限制,只是在體積上要求單邊長度不超過1.5米,三邊長度不超過2米,單件體積不超過0.2立方米。同時,針對大件快遞上調了部分地區的中轉費用。10公斤(含)以上的快件,在10月份中轉費基礎上增加0.2元/公斤。其中東北、西北、西南、內蒙古、海南網點發出的快件中轉費不上調。
速途網目前已向申通快遞方面求證,申通表示此消息屬實,并稱此次調整主要是為了提升雙12期間整體的服務時效和質量。
相比雙11的如火如荼,面對即將到來的雙12,各大快遞公司顯得有些“沉寂”。中通、韻達等快遞公司均向速途網透露,雙12期間在限重、派費方面暫無新的調整,一切如常。
究其原因,大概有兩點:一是因為雙11已經“調整”過一次,緊隨其后的雙12便不再進行調整,比如韻達速遞方面就表示雙12將繼續維持雙11旺季的政策;二是因為雙12雖然也屬購物高峰,但熱度明顯不敵雙11,對于快遞公司而言派送方面無太大壓力。
此前,為應對雙11貨量高峰,三通一達等多家快遞公司推出漲價限重措施。申通在該一期間明確規定,除對高公斤段進行漲價外,11月11-16日和11月17-20日還分別禁發30kg和50kg的貨物。
而此次申通宣布在雙12對大貨不限重,也被部分業內人士解讀為申通不會放棄“大包裹”市場。
中國物流學會特約研究員楊達卿認為,這是申通借勢“雙12”網購節,針對大件快遞和快運市場做出攻市策略。通過給申通加盟商提高派費和不限重等舉措,提振申通基層在大件快遞領域的士氣。
當前,“大包裹”已成為2018年物流行業的一大熱詞。今年年初,順豐推出20-100kg的重貨包裹和100-500kg的小票零擔兩款重貨新產品,隨后又聯手新邦成立順心捷運加碼重貨業務;德邦快遞則在今年7月份推出3~60kg的大件快遞產品,圍繞該核心產品全方位構建“大件快遞”整個運營配套體系;安能快遞于11月初重點推出“350”(即3~50kg)大件快遞,以優化產品結構發展空間;韻達速遞也在不久前宣布在全國范圍內開通單票貨物重量10~30kg電商件,并提出“優先中轉、優先派送、100%免費送貨上樓”。
在進軍大件服務方面,申通自不甘落后,2017年8月,申通快遞曾宣布以1.33億元增資入股快捷快遞,獲其10%股權。同年11月,申通快遞與快捷快遞成立“申通岑達”,將大件快遞的市場逐步交至新平臺運營。但這一布局卻出師不利。起因是國家郵政局在2018年4月13日發布了一則消費提示,經郵政業安全監管信息系統監測,快捷快遞在部分地區服務運行出現異常,提請廣大消費者謹慎使用。受此影響,申通于4月17日暫停了快運項目,而收購快捷快遞的行動也在糾紛中擱淺。
楊達卿稱,大件服務市場的競爭在今年尤為激烈,“在大件快遞市場,前有中通、順豐、德邦、韻達等領先企業,后有安能、優速等重兵攻市的追兵情況下,或許危機感使得申通更積極推進在大件快遞上積極變革尋求突圍”。
他進一步指出,目前在快遞市場主流企業尤其是通達系,多是以三公斤以下的標準化電商小件迅速發展,獲得規模效應,但在大件快遞市場的專業服務供給不足。而目前無論是民生消費的大件,還是企業客戶的商務包裹,在快遞重量和體積上都在不斷突破標準化小件的限制。超過3公斤以上的大件快遞產品,將成為大型快遞企業產品體系中的標配。這也對快遞企業末端運力和人力都提出較高要求。對大件的標準化,包括包裝、搬運等流程標準化是提高服務品質的關鍵,而倉配一體化集約化的物流網絡仍是根本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