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這年的十一假期,在太原的王家大院,黃昏的日光透過大紅的燈籠,灑在巷子里,落在青磚上,胡迪頷首低眉,一旁的李梁拿起相機按下快門。3年后,夫妻倆把這張照片掛在新開的網店首頁,取名“斜陽巷里”。


(圖說:2005年十一假期,李梁為胡迪拍下這張“斜陽巷里”。)
兩人均從英國林肯大學畢業。胡迪喜歡把快樂分享給別人,畢業5年后開了網店賣原創女裝,曾就職于美國友邦保險(AIA)、摩托羅拉、瑪氏公司等知名外企中層管理人員的李梁,也放棄高薪職位加入妻子,和一群有“強迫癥”的裁縫用匠心打造每一款女裝,近日入選淘寶平臺“質U我造”計劃。
雙12前夕,淘寶“質U我造”計劃正式對外透出,質優店鋪更容易讓消費者看到。這些商家經高于國標的質檢標準抽檢合格后,在平臺反饋的數據引導下更有針對性地提升女裝品質。
“學霸”留學期間與網店結緣
12月4日,北京昌平天通北苑的一處房間內,43歲的李梁坐在電腦前查看買家評論,胡迪和版師安姐在爭論一款新設計衣服的版型,樣衣師傅小汪在嘎登嘎登操作縫紉機……


(圖說:在倉庫,李梁回憶他的過往。)
李梁第一次來北京,是1995年來上大學。當年高考,他物理和數學都是滿分,是聊城高考狀元,全省第三,分數超過清華。但他心中有一顆想飛的心——喜歡飛機,最終上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并在這里遇到了未來的妻子——胡迪。畢業后,兩人又一同考入英國林肯大學,李梁學習企業管理軟件的研發,胡迪則繼續學習她的信息管理專業。
留學期間,李梁入職美國友邦保險公司。2002年畢業回國后,他進了一家私企,用一年的時間獨自研發出了第一套全國銀行反洗錢軟件。之后先后入職摩托羅拉、美國瑪氏公司,負責企業管理軟件研發。
胡迪畢業后先后進了電通、奧美廣告公司,做創意文案。但她始終覺得,這不是真正的自己。她的興趣點在“分享快樂”。早在英國留學時,兩人就養成了在eBay出售“好玩”的閑置物品的習慣,回國后轉到了淘寶。
喜歡分享 “獨樂樂不如眾樂樂”
但胡迪并沒把做淘寶當成掙錢的來源,“我把自己喜歡的東西分享給也喜歡這個東西的人,就是雙倍的幸福”。


(圖說:胡迪展示自己喜歡的一款衣服。)
她覺得別人做的東西越來越不能滿足她對“美物”的理解,實現自己創意的欲望越來越強。
2008年,剛和李梁結婚兩年的胡迪到北京服裝學院進修了5個月,之后她決定辭職,專職開淘寶店。她想起3年前十一假期的一個下午,自己和李梁到太原的王家大院時拍的一張照片:黃昏的日光透過大紅的燈籠,灑在巷子里,落在青磚上,胡迪頷首低眉,時間如同靜止一般。她給這張圖及淘寶店取名“斜陽巷里”。
也正是在“斜陽巷里”,她遇到了一幫志同道合的人。初期,她和很多朋友一樣,到北京動物園服裝批發市場進貨,但發現市場上的很多衣服面料、版型、工藝等都不是她想要的。半年后,她開始按自己的想法設計款式,找加工廠生產。
她最先遇到了版師安姐,這也是一位傳奇人物。
安姐是甘肅人。光緒年間,她家祖上安維峻出任朝廷御史,返鄉后回老家經商,“當時我們家票號在全國都有分號,當地幾條街都是我們家的。”
上世紀80年代,安姐初中畢業后跟著縣里的老師傅學了3年裁縫,后來又進廠學了3年。到了90年代,當地流行皮衣,她又學了幾年做皮衣。皮衣生意蕭條后,她在2004年和丈夫一起來到北京做了北漂,進了包括知名制衣企業紅都公司在內的多家制衣廠,自己也開了一家40多人的加工廠。
10多年來,安姐始終沒丟掉做衣服的手藝。經朋友介紹,她接了幾單胡迪的衣服后,提出胡迪做的衣服版型有問題,希望能幫胡迪打版型。
經前期合作,2009年,雙方正式開始聯手。緊接著,有著資深制衣經驗的汪師傅、金師傅、張師傅等都加入斜陽巷里。
像“強迫癥”一樣 用匠心做衣服
“我們店平均一個月能上一個新款,照我們這速度,如果不是用匠心在做,連活都活不下來”,安姐說,這個店是他們這群“強迫癥”一針一線織起來的。


(圖說:版師安姐和樣衣師汪師傅交流樣衣制作。)
2012年前后,胡迪在原木樨園面料市場看到一塊80厘米寬、兩米多的絲麻布料,上面畫的是煙雨江南的水墨畫。旁邊的人說,這塊料上的畫面太大,做不了衣服。
但胡迪一眼就看上了這塊料,買了下來。她覺得,這么好的東西,只要花時間肯定能做出好衣服來。
回到公司,胡迪立即把布料扎在模特上,和安姐你一言我一語說起來,做什么款好看、花型放哪里最合適,領型、袖型怎么處理等等。兩個月后,一款完美的“斜陽巷里,誰人煙雨畫江南”原創古風連衣裙做出來了。
“他們倆一聊起來特別開心,像精神病人一樣,特別瘋”,旁邊正在做樣衣的汪師傅說。
安姐總是能把胡迪的創意想法落實到具體的版型中。制作過程中,他們會用測量工具反復測量,不允許衣縫、裝飾的位置有超過1毫米的誤差,工藝、絲道等盡量做到完美。
李梁說,他們的衣服做到半成品時就會套到標準模特上檢查,隨時調整。本著為顧客負責的態度,開店之后,他們就堅持做成分檢測報告、質量檢測報告。
放棄外企高薪 幫妻子做淘寶
說到為何辭去外企職務回家幫胡迪做淘寶,李梁放下手中的衣服說,他2012年發現,隨著網店規模的擴大,胡迪的事情越來越多,越來越需要他的幫助。另外,雖然當時他已是瑪氏公司的CRM經理,負責亞太區客戶關系管理,但他一直有個想法:自己需要換個賽道,超越以前的自己。


(圖說:李梁、安姐、胡迪在查看買家評價。)
他的美國同事不理解,擁有高級技術的他為何要放棄高薪職位,去開一家淘寶店,他說,“For family,for better
self(為了家庭,為了更好的自我)”。
他確實幫胡迪解決了不少問題:自己研發了一套防止發錯貨的系統,根據往年銷售記錄、買家評價等維度數據預測銷量、流行款式,給每一件衣服制定“身份證”記錄所有制作信息……“一件衣服我們能迭代更新上百次,像軟件升級一樣,能從中找到極大的樂趣”。
今年9月,李梁收到淘寶小二的信息,邀請其參加“質U我造”計劃,稱淘寶根據買家歷史評價等數據維度提取出買家最關心的品質問題,與第三方檢測機構共同梳理出了新的優于國標的質檢、外觀檢測標準,對衣服的面料成分、色牢度、甲醛、PH值等多個維度做抽檢。


(圖說:李梁展示質U計劃邀請頁面。)
李梁夫婦自然愿意參加。自費報名參加抽檢,合格后被納入到了“質U賣場”,推薦給更多的買家。后期每月復抽時,一旦出問題就會失去“質U”標簽。
不僅如此,在淘寶平臺給每家參與抽檢店鋪提供的賦能頁面上,商家能及時看到消費者最關注的商品問題和評價量級,引導商家更有針對性地提升商品品質。
斜陽巷里的入駐比較順利,但數據顯示,有的店鋪是“過五關斬六將”才獲得入駐資格:房先生開的女裝店在9月10日的第一輪抽檢時,因一款衣服袖口脫縫而被“刷”掉,兩周后再抽檢時才過關。房先生根據平臺反饋的數據更有針對性的提高產品質量,今年雙11當天銷量比去年增長50多倍……
雙12前夕,淘寶“質U我造”計劃正式對外透出,讓優質店鋪更容易被消費者看到。商業的創造力造就了天貓淘寶的繁榮,而商業賦能和知產保護如同車之兩輪、鳥之雙翼,不僅讓越來越多的品牌信任并進入平臺,更讓和李梁、房先生一樣的眾多商家不斷提升品質、促進創新活力,讓天貓淘寶真正成為“萬國品牌博覽會”。


如今,斜陽巷里的復購率在75%-80%。“我們家的顧客評價都像托兒一樣”,李梁向記者展示了一個10年的老顧客的評價:“有一種美直擊內心,又帥又酷,很棒的手工。”
在李梁和胡迪看來,能做出自己喜歡的衣服,并分享給同樣喜歡這塊衣服的人、被買家認同,比掙錢更重要,“對我們來說,有這樣的評價就已經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