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今在人口紅利漸失的背景下,移動互聯網應用的馬太效應也愈加明顯,移動端的流量逐漸集中在了少數幾個頭部APP中,對于那些中小型尤其是長尾應用來說,獲取流量和新用戶的機會越來越難。
自小程序問世,其無需下載即可使用的特點便受到不少矚目,依托超級APP的流量,小程序應用得到了快速分發。與此同時對于APP,則進一步聚攏了流量,提升了用戶的使用時長。目前BAT等平臺的超級APP都已經布局了自己的小程序生態,用以拓展自身業務邊界,搶占未來流量入口。超級APP+小程序也成為了未來移動應用的發展趨勢。
速途研究院分析師通過對2018年Q3小程序生態市場數據的收集整理,并配合用戶調研,分析討論國內小程序生態的發展趨勢。
各APP上線小程序時間

2017年1月9日,微信小程序正式發布,小程序概念開始進入到人們的視野中,很多企業和開發者繼而投身其中并不斷摸索小程序紅利。同年8月18日,支付寶小程序宣布面向開發者公測。
2018年3月20日,小米、華為、OPPO、vivo等國內的10家主流手機廠商聯合宣布建立快應用生態聯盟,通過統一標準讓開發者低成本接入,意圖打造移動應用新生態,在操作系統方面實現用戶需求與應用服務的無縫對接。不過缺點也是不能跨平臺,僅限于安卓系統。
7月4日百度發布智能小程序,不同于其他平臺小程序的封閉性,百度建立了開源聯盟,首批成員包括了愛奇藝、bilibili、快手、墨跡天氣、攜程、萬年歷、58同城、好看視頻等14個平臺。一次開發多端運行是開源聯盟最大的特點,各平臺差異化的流量和場景互補互助,為開發者提供了更多元的曝光和流量。
隨后今日頭條小程序、淘寶輕店鋪、抖音小程序和QQ輕應用相繼上線。至此,小程序的巨頭戰拉開了序幕,各大超級APP憑借自身優勢不斷布局小程序生態,小程序市場處于“一超多強”的格局。
APP小程序搜索指數

無論是微信指數還是百度指數,都體現了用戶行為的變化趨勢。從百度30日均指數上看,微信小程序的搜索排名遠高于其他平臺小程序,整體日均值指數為6254,移動日均值為1352,移動日均值環比下降了12%。之后是百度小程序,其整體日均值為1745,移動日均值649,而且百度小程序也是搜索指數環比上升最快的。這歸功于百度小程序開源聯盟的成立,引起了不少的關注。
從微信11月27日指數看,依舊是微信小程序的搜索指數最高,達1521842,相較于其他平臺,微信小程序已經進入了較為成熟的階段。
不同APP平臺小程序的差異

目前BAT和頭條系都已經進入了小程序賽道,不過由于自身產品定位的不同,小程序的使用場景也不盡相同。
微信的特色是基于熟人的強社交關系,并且有著10億多的月活躍用戶數,小程序使用場景主要以社交導入為主,而且社群、社交的裂變,也為小程序社交電商增添了無限的想象空間。
百度智能小程序從上線至今短短幾個月,活躍度上升最快,這得益于百度是用戶各類需求的入口的優勢,在搜索時會直接跳轉到相應小程序頁面,目前百度APP的日均活躍用戶已經達到1.6億,日均搜索響應次數60億,日均信息流推薦量達到160億。
微信和支付寶小程序的應用戶數量

隨著小程序開發者的不斷增加,應用數量也在持續增長,目前微信小程序已經擁有約150萬的開發者,應用數量已經超過了100萬個,活躍人數達到日活2億、月活4億的級別。
支付寶小程序也有了2萬多的應用數量,以及1.2億的日活用戶數。相較于其他平臺小程序,支付寶小程序對生活服務類的商家轉化率更高,其芝麻信用體系更利于雙方間的交易,背靠阿里強大的供應鏈資源,在商業交易上更有優勢。
速途研究院分析師認為:小程序現已經成為了APP商業生態系統的擴充,不僅滿足了用戶低頻、剛需的要求,而且成本的降低,帶來了更多的商業機會,如今已然成為了互聯網最熱的話題風口。對于各大平臺上線的小程序,目前正處在用戶和市場養成階段。伴隨著小程序生態的日益完善,小程序的接入量會持續增加,用戶數和使用時長將進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