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晚,OYO酒店在上海1933老場坊慶祝了自己在中國的第一個生日……
印度是近年來互聯網巨頭的必爭之地。華爾街證券分析師瑪麗·米克爾的趨勢報告稱,未來的十五年,印度新上網人數將成為全球第一大國。由此,印度也誕生出了一系列互聯網公司,比如網約車Ola(滴滴投資)、移動支付Paytm(阿里投資)、電商Flipkart(騰訊投資)等。在這之外,誕生于2013年的OYO酒店也在快速成長,目前已經成為印度最大經濟性連鎖酒店,并在去年進入中國。
據OYO酒店官網顯示,截止至2018年10月30日,OYO酒店已進入全國超過269個城市,開設3500多家門店,酒店房間數量超過180000間。在國內能夠達到這個擴展速度不可謂不快,要知道以華住、首旅如家、錦江為代表的國內三大酒店集團巨頭,已經以12000間的經濟型酒店總量牢牢把握住全國六成市場,而OYO酒店在一年已經開出國內三大酒店集團巨頭的三分之一數量的門店。
今年9月25日,印度經濟連鎖酒店OYO
Rooms官方宣布獲得總額為8億美元的投資(此外,還確認收到了2億美元的投資承諾),本輪融資由軟銀(SBIA)領投,光速資本(Lightspeed
Venture Partners),紅杉資本(Sequoia)和 Greenoaks Capital.等國際著名投資機構跟投。
這不是軟銀第一次投資OYO,此前已經連續投資了好幾輪。軟銀的注資也讓外界對于OYO有了更多期待,今年下半年OYO酒店的融資消息不斷被爆出,騰訊、滴滴都成為了爆料中的潛在股東,這也說明OYO酒店或許符合騰訊與滴滴的投資邏輯,能夠與自身業務形成協同,畢竟騰訊廣告體系的成功在業內有目共睹,而滴滴此前也曾有涉足酒店行業的打算。
從模式上看,OYO將目光停留在低端、廉價以及單體酒店上,專注于二三四線市場,因此也被外界稱為“酒店界的拼多多”。OYO對這些酒店輸出技術、管理、服務標準,但選擇與華住等相反的免費模式,因此可以在極短時間內達到如今的規模。簡單來說,OYO做的就是品牌賦能,通過OYO的品牌效應以及營銷經驗,為小酒店帶來可觀的入住率。
OYO酒店品牌公關副總裁張伽豪解釋了選擇這種打法的原因,OYO酒店之所以如此重視對下沉市場的開發,一方面是為了順應國內旅游市場消費升級的需求,另一方面也填補了當前酒店市場相對空白的地帶,為酒店行業標準缺失的區域帶去品質旅居生活空間。
不可否認,今年比較成功的互聯網產品其實都是聚焦在開拓三線及以下市場上,拼多多、趣頭條等也借此機會成功上市,現在相對傳統的酒店行業也出現了針對非一線城市的企業,這確實是一條破局之道。
當然,類似OYO酒店這種模式的在國內已經早有先例。攜程曾于2008年推出酒店品牌“星程”,以品牌授權和管理培訓的方式輸出管理,各地的單體酒店可加入該品牌,并獲得攜程的統一分銷。只是這一模式過于松散,在耗費攜程大量人力物力后,于2012年被華住接手管理。上個月,攜程又一次推出了“麗呈”,這一次則是瞄準了高星級酒店。
就目前來看,OYO酒店在中國已經取得了一些亮眼的成績,但能否持續還取決于以下幾個方面。
OYO再突圍,能跨過這三個坑嗎?
首先來說,伴隨著近期高級酒店毛巾衛生問題的爆出,公眾開始對整個酒店行業產生顧慮。盡管此次只有高級酒店被披露,但對于小酒店來說也構成了一定的打擊。高房價不能帶來高服務,那么低房價是否能夠擁有配套的服務也成為了人們心中的疑問。
OYO酒店在中國極速擴張的同時,一定要做好品控,嚴把衛生關,讓目標用戶住的放心,這樣才能保證品牌價值不受損害。
另一方面,OYO酒店在國內還需面臨OTA的競爭。有資料顯示,OYO酒店在印度市場曾出現被OTA平臺限流的現象,且在國內也曾發生。必須看到的是,國內的競爭環境相比印度可能更加復雜,競爭對手從同級別的小酒店到OTA平臺層出不窮,OYO需要在短時間內利用各種營銷手段進入消費者的心智。
據速途網了解,目前OYO酒店已經與飛豬、去哪兒等20余個國內線上線下分銷平臺進行了緊密綁定和戰略級合作,并已經在飛豬平臺上開設了專營店,聘請專業的收益管理團隊進行運營維護。盡管如此,OYO酒店還是不能掉以輕心。
最后,OYO酒店還需更多生態力量的加持。就目前OYO酒店的發展狀況來看,雖然其已經在極短的時間內搶占了一部分市場,但要想俘獲更多的酒店,還需要更多品牌背書以及營銷渠道,這樣才能連接更多的消費者與酒店。
寫在最后
在昨天的OYO酒店中國一周年慶典后,OYO酒店高級副總裁胡宇沸在朋友圈寫道,從10個人的EXP小分隊到今天的2000人EMO團隊,一路過來諸多不易,但慶幸有你們~一周年,故事才剛剛開始。

是的,OYO在中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希望它們能夠實現OYO創始人兼CEO Ritesh Agarwal所說的“到2023年立足亞洲
成為全球最大酒店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