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4月4日,央視CCTV5在黃金時段推出了一檔名為《電子競技世界》的節目,那是個屬于CS、War3和主持人段暄的時代。

《電子競技世界》主持人段暄
在《電子競技世界》有限的一年零兩個月的播放期中,它以央視全臺前五的收視率席卷全國的游戲粉絲。但隨著廣電總局2004年4月份的一紙《關于禁止播出電腦網絡游戲類節目的通知》,《電子競技世界》遺憾停播,同期全國停播的其他游戲節目還有《游戲東西》、《游戲玩家》、《游戲任我行》、《游戲攻略》……
時隔15年,在上周烏鎮麥田劇場舉行的“電競中國·新經濟”專場活動中,公開了一部名為《電競時空》的專題紀錄片欄目,官方將其稱為“中國首檔電競專題紀錄片”,預計有機會在中央電視臺《發現之旅》頻道播出。

這本應是一件值得所有游戲、電競人和玩家高興的事!但大家似乎忘記了一件事:
播出≠重啟 紀錄片欄目≠央視原生欄目
會議完成之后,相關的新聞馬上在網上出現,“央視重啟電競欄目”、“電競改變央視態度”等曲解文章充斥網絡,一副看熱鬧不怕事大的態度。
但有稍稍看懂內容的人都明白,《電競時空》僅僅是一部每集半小時暫定48集的紀錄片,并不是一個央視原生欄目,它與《電子競技世界》這樣的電視欄目在類型方面有天壤地別;另外《發現之旅》頻道僅僅是央視與南方航空合作成立的次級頻道,與CCTV5這樣的“親兒子”在級別也有很大差距,并不能代表央媒重啟電競欄目的態度。
今年6月份,央視也曾以這樣的形式與騰訊聯合制作了一部名為《電子競技在中國》的紀錄片,預計下半年播放,前后兩部紀錄片為同一團隊制作。
電競電視節目的復蘇,仍在嘗試和曲線發展中。
而如今,《電競時空》尚在策劃階段,相關領導和制片人還在四處奔走籌備,更別提影片審批。網上“央視重啟電競欄目”的消息一經發出反而讓影片成為了出頭之鳥,在更多高層目光聚集后,這部影片的結局也被蒙上了一層陰影。

在近一個月《英雄聯盟》S8新聞的轟炸之下,全國的玩家似乎已經陷入了一種“見電競就喊牛X”的氣氛中,《華爾街日報》更是以《“有點像NBA”:電競在中國發動“全場緊逼”》這樣的標題形容中國電競的激進狀態。
曾經被視為“毒品”的游戲和電競如今進入了“脫敏期”,然而正在“脫敏期”的中國電競,更需要把握方向和速度,過分夸張可能適得其反。
那么什么時候電競節目能再上一次央視呢?
首先我們要明確一點:電子游戲≠電子競技。騰訊電競在宣傳《電子競技在中國》紀錄片發布的微博中將“第九藝術:電子游戲”的概念與電競混為一談,說實話圈哥自己是拒絕的,電競與體育更貼合,硬往藝術上貼就有種矯枉過正的感覺。

有研發有發行渠道有玩家,電子游戲本身已經成為了一個很健全的產業鏈,而電子競技更像是游戲、玩家和傳統體育混合的新一代的娛樂方式。
由游戲和電競引領的新一代中國青年的生活方式,逐漸成為了與電影、體育并列的中國人的新一代消費方式,在逐漸落地并與地方商業圈層結合之后,電競開始為更多的地方服務業、娛樂業帶來新的消費奇點。
在接受一次采訪中,某電競負責人曾透露:“我所接觸的每個城市都希望電競能在當地發展,我們正力促電競變得像傳統運動?!?/p>
電競,正在逐漸成為一個普遍、正常、有活力、有潛力的產業,而不是同電子游戲一起被繼續妖魔化,它所需要的只是更多時間適應屁股下位置。而電競的正?;€需社會輿論隨時間的改變,圈哥這里兩個小標識:
1、游戲和電競不再為青少年在學校、家庭方面的教育缺失背鍋。電影、音樂、籃球、足球都曾“被”成為阻礙青少年發展的“毒品”,每個時代發展的缺陷總需要一個“背鍋俠”。
2、電競不再僅以“拿冠軍揚國威”向社會證明“電競不是玩物喪志”,游戲和電競將得以被平等對待。
當年《電子競技世界》的的主持人已經成為了王思聰香蕉計劃體育的CEO,越來越多傳統體育人加入電競和體育結合的領域,預示著電競這場娛樂+體育潮流的力量非常大!

至于電競什么時候在上一次央視,圈哥認為:當電競在產業和輿論逐漸走向了健康、有力量的道路,能不能上央視那僅僅是一點點時間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