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小米今年成功IPO,小米公司在出海方面可謂動作頻頻。近日,雷軍在世界互聯網大會采訪中表示:“今年10月26日小米的出貨量就已經超過一億臺。那么明年、后年怎么保持持續高速增長。在未來,我們要保持持續的創新。但有兩點必須始終堅持,第一是品質;第二是國際化。”
昨日,小米宣布正式進入英國市場。小米集團高級副總裁王翔在倫敦發布會現場介紹稱,英國第一家小米授權店將于11月18日在倫敦開業。此次小米在英國市場推出了小米8 Pro旗艦手機、紅米6A、小米手環3以及電動滑板車等一系列產品。

小米高級副總裁王翔在發布會上表示:“今天,我們見證了小米全球發展歷程的新篇章,我們很高興給英國消費者帶來價格厚道、感動人心的好產品,我們希望讓越來越多的讓英國人通過小米的創新技術享受簡單的生活。”
從印度到東南亞
回顧小米的出海之路,可以說是一場“小米加步槍,農村包圍城市”的長征路。小米集團創始人兼CEO雷軍曾經在小米的全球布局時,將戰略分為幾個階段:最開始是印度,接著是東南亞和俄羅斯,現在重點是歐洲。
從各階段國家手機市場發展的形態來看,小米“全球化”的第一站選擇了手機行業方興未艾的印度。這是因為印度人口眾多,是僅次于國內的第二大智能手機需求市場。面對印度龐大的增量市場,小米將國內市場運營積累的“小米模式”的經驗復制于印度市場,通過“性價比”手機推動市場從功能機向智能機迭代。

從2014年7月首款產品正式進入印度市場,經歷三年,小米的“新鐵人三項”商業模式模式(硬件+新零售+互聯網)已經充分獲得市場認可,并成為印度市場銷量最高的手機品牌,并連續四個季度保持出貨量第一。而同期,小米也將“小米模式”復制到東南亞市場,同樣獲得了高速增長。
從東南亞再到歐洲
正式進入英國市場,對于小米的全球化進程意義重大,標志著小米進一步打開打開歐洲發達國家市場。BBC專業人士分析稱,小米進入英國將進一步擴大它在西歐的影響力,延續它在西班牙、法國和意大利的活力。
如果說之前的印度、東南亞國家是以“量”取勝的話;到了歐洲發達國家市場,則是全方位考驗企業產品力、運營能力、渠道能力的挑戰,需要靠“質”取勝。
畢竟對于歐洲市場來說,由于市場發展比較成熟,人民消費水平普遍偏高。面對“不差錢”的歐洲人,“性價比”不再是制勝的唯一方式,出眾的用戶體驗往往是用戶選擇的重要因素。
當然,想要在歐洲市場走得更遠,更為重要的因素在于歐美市場用戶購機方式的區別。雖然國產廠商爭先恐后奔赴歐洲召開發布會,同時放出“XX99歐元”遠超國行的售價,仿佛突出“國行良心”的既視感。然而,在運營商合約高額補貼下,用戶購機費用大幅降低,逾一半的用戶在購買手機時會選擇運營商渠道。
“得運營商者得天下”。以華為為例,近半年西班牙銷量最好的11款智能手機中有兩款來自小米,6款來自華為,原因在于華為在歐洲市場與運營商的良好合作關系。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進不去的美國運營商渠道是華為一直的痛,只能在公開市場售賣,使得華為手機在美一直難有亮眼表現。

小米提交招股書當天,雷軍前往香港拜訪李嘉誠,雙方達成了戰略合作,由李嘉誠創辦的長江和記與小米宣布組建全球策略聯盟。正是因為看中長江和記的業務中,其海外電信資產集中在歐洲地區,業務主要由旗下Three Mobile(3集團)展開。按照雙方協議,小米產品將在奧地利、丹麥、愛爾蘭、意大利、瑞典和英國的“3集團”店鋪推出,同時在丹麥、愛爾蘭與瑞典等地為智能手機作特定優先安排。
與高通的親密關系
小米之所以能夠快速進入歐洲市場,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與高通的親密關系。作為國際通訊行業中的專利巨頭,幾乎2G/3G/4G通訊技術,甚至即將到來5G都繞不過高通的專利。就連蘋果最新發布的iPhone XS也因為棄用高通基帶而深陷“信號門”的困擾。
說到出海時遇到的專利糾紛,小米可是深有體會。小米進入印度之初,就遭遇愛立信的專利訴訟,導致采用聯發科芯片的低端機型被禁售,小米在印度的銷量陷入停滯。隨后小米開始更加重視在專利方面的積累,與高通、諾基亞等國際通信廠商達成專利方面的合作,才為后來的出海蕩平了道路。
從印度到東南亞、再從東南亞到歐洲。小米在IPO之后,在出海方面可謂時進入到了全新的加速期。進軍歐洲高端市場,一方面將進一步提高小米手機的國際影響力與品牌號召力;另一方面,隨著國內手機市場遭遇天花板,手機廠商出海尋求增長已成必由之路。
小米手機的下一站,會去哪里?離美國市場還有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