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教育部聯合體總、版署等八大部門對于防范未成年人沉迷游戲再次出臺相關規范。為何未成年人再次成為關注的重點?在說這個問題前,我們先了解以下幾個方面。

究竟哪類未成年人會沉迷于游戲?
經觀察,一類是父母沒在身邊的未成年人(留守兒童),這是我國大多數未成年人目前面臨的現狀;另一類是父母忙于工作,很少時間得到父母陪伴的未成年人,他們更多時間是與手機、游戲相伴。
對于未成年人來說,游戲作為成本低且易上手的娛樂項目,如今已經成為了足球、籃球等娛樂方式的替代品,未成年人沉迷游戲便成為了一個普遍現象。在國內雖已發布過“防沉迷”系統,但收效甚微也是這個原因。
電競作為正式體育項目并在今年成功進入亞運會后,電子競技被更多人接受、認可,但說到游戲行業,一直被人詬病的未成年人沉迷游戲問題依舊存在。在游戲方面如果我們給未成年人關上“一扇窗”,他們的娛樂方式又該如何解決?
人民日報:防的是沉迷而非網游
今日,人民日報發表文章,呼吁大家理性看待網絡游戲。文章中表示,網絡游戲對于未成年來說的確易上癮,需要游戲公司、家長、學校等多方面共同盡到責任,防止未成年人沉迷其中。消除網絡游戲的負外部性,才能促成游戲產業的健康發展。

從去年開始,陸續有游戲廠商已經開始實施應對措施,加大力度限制未成年游戲時長的監管。2017年,以《王者榮耀》為試點,騰訊率先推出防沉迷新規:12周歲以下未成年人每天限玩1小時,12周歲以上未成年人每天限玩2小時。在這一中國游戲行業有史以來最嚴格的防沉迷措施中,《王者榮耀》將基于游戲累計時長或單次時長對玩家進行相應提醒、下線等操作,實現防止沉迷游戲的目的。
國外如何解決未成年人防沉迷問題?
國內對未成年人游戲監管方案的形成相對較晚,國外一些國家很早就開始建立體系,為未成年人上網游戲保駕護航。
2016年7月20日,日本內閣網絡安全中心發布了《面向每位小精靈訓練師的請求》的公告,公告針對“Pokemon
Go(《精靈寶可夢Go》)”是當時已經風靡全球且即將在日本開始提供下載服務的手機游戲。日本政府與內閣網絡安全中心都及時進行了事前提醒。
美國則有比較成熟的游戲分級制,對于各類游戲與玩家年齡段有著明確的劃分。游戲分級是一種用于分別視頻游戲對各年齡人士的合適度的分級。國內暫沒有實行游戲分級制度。

國外對未成年人玩游戲監管方法值得學習。明確的游戲分級制以及對熱門游戲的事前提醒,對于游戲“防沉迷”問題能起到積極作用。
國外雖然有一些先進的經驗我們可以借鑒,但是還要根據我國的國情來實際分析問題,如上文我們所說,在游戲方面如果我們給未成年人關上了“一扇窗”,是否有那么一扇門,可以解決未成年人當下娛樂的需求?
其實我們不得不面對的現實是,現在未成年人之所以沉迷游戲,更多的是沒有其他娛樂選擇。如果我們讓上班族拿出更多的時間陪伴孩子,或者是讓未成年人報更多的興趣班,顯然都不是一個好的解決方式。本文并非要給家長提供解決方案的,作為游戲行業從業人士,圈哥只是想聊一下,為什么沉迷足球我們會覺得比沉迷“游戲”來的高尚?游戲作為當下互聯網時代的新型娛樂內容,我們應該如何看待游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