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市場多沉浮,卷土重來未可知。

說到三星,作為國際消費電子巨頭,雖然在全球市場影響頗為深遠,但近年來在中國市場的表現并不理想。尤其是手機業務,自2016年三星Note7電池起火事件后,在中國市場的表現更是一蹶不振,據賽諾近期發布的“2018上半年手機銷量榜”中,三星手機僅以375萬臺位列第九,與第一名差距超十倍。

圖來自賽諾
為了扭轉中國市場的頹勢,近日,韓國媒體BusinessKorea援引來自投行消息稱,在今年年初,三星電子和騰訊同意聯合投資AI音箱和游戲解決方案。兩家公司目前正在討論實際的商業事項,預計它們將成立一家合資公司。雖然騰訊回應稱“不予置評”,但并非完全否定的回答,還是映射出三星與騰訊間合作的緊密。
Why Tencent?為什么三星選擇了騰訊?
跨越三星語音助手的“數據鴻溝”
三星與騰訊在人工智能領域進行合作中,其中一部分便是關于AI音箱。早在去年,三星正式發布旗下智能語音助手——Bixby,并表示Bixby的語音交互能力,可以延伸至的智能手機、智能家居、智能汽車等硬件終端上,擁有巨大的市場潛力。同時透露基于Bixby的智能音箱產品將在2018年上市。目前,三星在美國申請注冊了“Magbee(磁力甲蟲)”商標,疑似智能音箱產品。

作為同領域的競爭對手,谷歌、亞馬遜、蘋果早就推出了基于自家智能語音助手Google Assistant、Alexa和Siri,并且推出與之對應的智能音箱產品ECHO、Google Home以及HomePod。
三星推出自家的AI音箱,則必然要直面谷歌、蘋果等競爭對手。而想要在體驗上勝出,則必然需要大量的語音模型數據對Bixby進行訓練。雖然三星自家不乏智能手機、智能家居等可以提供大數據支撐,但想要實現語音助手的迅速趕超,AI訓練樣本量自然是越大越好,與其他企業合作也是情理之中。
而選擇騰訊,很可能是三星看準了與自家大本營隔海相望的中國市場。一方面,中國智能音箱市場多是本土廠商,蘋果、谷歌、亞馬遜因為語言和政策原因尚未染指這個市場,為三星創造了機會;另一方面中國智能音箱市場群雄割據,百度、阿里都推出了自家品牌的智能音箱,而騰訊雖然發布了“騰訊云小微”,但相比百度、阿里在市場與聲量都要弱一些,與騰訊合作可以獲得騰訊更多資源。
可以說,雙方的合作,不僅可以讓三星獲得騰訊對于國內用戶的語音模型進行AI訓練,同時“云小微”的技術支持和騰訊自身的應用生態,降低了三星語音助手進入中國市場的技術與政策門檻,并帶來現成的生態接入。
“氪金”討好騰訊,優化“開小灶”
至于雙方合作的另一方面——游戲解決方案的優化上,那就是三星果斷向騰訊示好的信號。
如今,隨著手機游戲產業迅速崛起,而手機的游戲體驗很大程度影響到手游玩家的購買意愿。想要獲得好的游戲體驗,一要看手機硬件,二要看游戲廠商的優化水平。
騰訊作為全球年游戲營收最高的公司,憑借社交網絡優勢,推出了大量的手游產品。作為全球受眾最廣泛的手機游戲平臺之一,各手機廠商無不在發布會上大書特書“與騰訊合作更加深層的優化”,從而獲得更好的游戲體驗,作為手機賣點拉動銷量。


不過,就如同手游玩家需要“買道具才能變強”的道理一樣,廠商想要獲得更為高級的優化,同樣要支付價格不菲的優化費用。財大氣粗的三星自然也不吝嗇為騰訊遞上“好處費”,以至于三星部分機型可以“獨享”Vulkan+多線程技術的“VT”版本(目前優化版本號已被騰訊屏蔽)。
可以預見,隨著三星和騰訊在游戲方面合作的深入,三星手機未來的機型或將獲得騰訊方面更多針對機型的優化。隨著手機廠商向游戲廠商“交保護費”逐漸成為行業常態,此舉將會吸引更多廠商與騰訊開展合作。
三星中國市場的低迷還有救嗎?
2014年,三星手機在中國市場份額曾一度達到20%,位居第一。然而2016年后,卻因遭遇半年市場“空窗期”,造成了銷量與口碑雙雙雪崩式下滑,市場開始被華米OV等廠商蠶食。昔日的“街機”,如今已然成為了“只過1%生活”人士專屬。

為了挽回失掉的市場,三星可謂采取了各種彌補措施,無論從Bixby的中文版到手游定制優化,還是從相機集成拍立淘到紅包助手,可以說三星從未如此“接地氣”、從未重視中國市場。
然而,這依然挽回不了三星手機下滑的頹勢。這是因為,三星將更多的體驗提升集中在了軟件層面,想要體驗到新的軟件帶來的提升,需要用戶購買最新款機型。

從S8到S9極為相似的外觀中,體現出了三星硬件設計形態上的缺乏創意,限制了老用戶的升級欲;始終居高不下的價格,對于購買力有限的新用戶無疑成為了很高的門檻。這讓市場對于三星產品“只吹不買”問題越來越嚴重。在近期頭條發布的《2018手機內容營銷白皮書中》,三星粉絲僅有18.63%為三星用戶,僅位列第7。
由于沒有硬件銷量做支撐,軟件優化的再好也只能提高現有用戶本身的黏性,并不利于改變對于三星手機早年“卡頓、續航差”的舊印象。三星S9已經遇冷,為此三星不得不提前發布Note9“救場”。然而面對新用戶無欲購買,老用戶疲于升級或開始逐漸逃離的現狀下,三星想要在中國市場起死回生的機會并不多。

常言道“酒香也怕巷子深”。對于三星來說,想要在中國市場真正實現逆襲,并不是在個別軟件功能上的“修修補補”,而是應該發揮自身在整個手機產業鏈的優勢,在產品本身形態上進行突破。與其向各家遞“好處費”,將希望寄托于他人,不如將“人無我有”發揮到極致,才能讓三星品牌在死海浮沉中獲得一線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