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漲了,破發第二天反彈14%,市值一度要觸到4300億港元(約3626億人民幣),雷教主兄弟們的護盤雖然很給力,但硬件業務短期內可能仍然很難讓股東看到未來,那么本應是貢獻大量現金流的小米游戲會成為下個增長點么?

缺少游戲實力的小米既不像蘋果,又不像騰訊
上個月,雷軍在和他的團隊四方游走時,曾對投資者宣稱小米是“蘋果×騰訊”,但大家都明白,現在的小米硬件還沒超過蘋果,互聯網生意做的也不如騰訊。
小米財報顯示,期內互聯網服務業務占公司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4.85%、9.55%、8.63和9.39%,主要來自于廣告推廣和移動游戲運營業務。游戲業務僅占2017年公司營收1.48%。
蘋果的市場占有率在跌,但高端手機仍在賺錢,2018年Q1的軟件服務營收也已經達到84.71億美元,游戲分成貢獻了大量的現金流,硬件和軟件蘋果“全都要!”。而騰訊從網絡社交延伸開的增值業務2018年Q1收入達468.77億元,游戲貢獻的流水讓人瞠目,社交和游戲是打在騰訊身上最深的烙印。
此時的小米不像蘋果,因為小米的硬件還不賺錢,2017年87.8%的手機出貨量增長的代價是439億元虧損,APP
Store在封閉環境的誕生有不可復制性,安卓渠道的崩塌大家心知肚明;此時小米也不像騰訊,因為他的互聯網屬性還太弱,騰訊精于流量變現,但小米三駕馬車中,互聯網流量變現特別是游戲變現的精力還不夠。
游戲是個好東西,希望小米也有
互聯網公司的燒錢邏輯都依然遵循三級跳原則:搭建頭部流量—延伸粘性場景—變現。2015-2017 年間,小米集團的凈利潤分別為:-76 億元、+4.92
億元、-439 億元,2018年一季度凈利潤為-70億元。在估值腰斬和破發的前提下,小米的財務可能沒法支撐連續燒19年。
小米自己的手機—小米社區—生態鏈—小米線下店的四級火箭飛行軌跡始終圍繞著硬件,互聯網變現的萌芽其實可以在這道環上多維度、無矛盾地展開,但似乎一直懸在空中還遲遲沒能落地。
如果小米仍然堅持硬件綜合利潤不超過5%的諾言,那么即使小米仍能保持2017年87.8%的手機銷售增長率,也只能成為手機零件商最喜歡的交易倉庫。
近些年游戲渠道崩塌中,小米互娛其實在改變。小米互娛負責人尚進三年前就提出:“現在的游戲渠道大多是管道,沒有價值。惡性競爭打價格戰,恐怕達到利潤為零才是合理的。”所以小米互娛也離“渠道”屬性越來越遠。
后來,小米投資了游戲公司,有了自己的研發產品,自己做發行。所以我們看到小米游戲的模式已經越來越完整,越來越像微縮版的騰訊。
游戲是個短期大量變現的好東西,說不定小米會緩過神來搞一下。
小米互娛還差一些實力和運氣
周鴻祎去年曾說:“游戲這個行業最典型的特點是,只要有一款爆款游戲,就可以極大改善公司的收入和利潤。”負責小米游戲業務的小米互娛可能在這個方面只差了一點點實力和運氣。
小米互娛前身瓦力網絡錯過了最好的游戲發行時代,渠道的能力也在越來越弱。從《陰陽師》、《崩壞3》的二次元興起,到《旅行青蛙》、《戀與制作人》等游戲的爆火,內容為主的游戲競爭核心開始被廣泛認可,社交圈層“自來水”的口碑傳播開始占據更多的主動權。
在游戲發行公司普遍缺產品的情況下,小米在對游戲公司對西山居、朱雀網絡、木偶游戲、西米網絡等公司的不斷投資中,其實已經積累了不錯的研發基因,但一些問題也應運而生。
首先,“自家游戲要為硬件和米粉服務”的想法有些畫地為牢,一系列帶著“小米”字樣的游戲如《小米槍戰》、《小米超神》、《小米賽車》等游戲上架本身就為自己分發提高了難度,討好米粉相當于排擠了其他玩家和渠道。《小米槍戰》本來是第一款“吃雞”類型的手游,相卻被騰訊網易后來者搶了風頭,這個名字可能要背很大的鍋。小米需要一批對玩家一視同仁的好游戲。
另外,小米互娛的發行團隊也需要更多時間的發育,騰訊代理自西山居的《劍俠世界》成了西山居當年財報的亮點,而獨代西山居《劍俠世界》上線不久就偃旗息鼓。《劍俠世界2》要上了,但沒有給小米,雷總的多次站臺不能彌補團隊的實力問題。
沒有風還會不會飛?
雷教主堅定硬件的心應該是不會變的,同時會不斷為游戲業務積累發展的動能。雷軍曾說風口下的豬也會飛,但游戲發展最好的時代正在過去,失去了風的小米互娛,我們樂于驗證它是否能再次搖起螺旋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