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區塊鏈這個行業還很年輕,從區塊鏈技術出現開始,滿打滿算也不過十年的時間,但其真正成長的時間不過一兩年,在經過去年的爆發之后,這個行業從一片荒蕪瞬間人滿為患。
區塊鏈不是實業、不是互聯網,在這樣一個全新的行業中,每個參與者都有大把的機會,這也因為這個行業的選擇有很多,比如,做項目、做交易所、做媒體亦或做中介服務(代投、社群)。
從去年開始,區塊鏈項目越來越多,而韭菜也被割了一茬又一茬。如今,即便行業依舊狂熱,散戶們卻變得更加謹慎,但錢還是要賺,幣還是要買,獨獨缺了一個足夠公信力的判斷標準。在這種情況下,區塊鏈項目評級成為繼區塊鏈媒體之后的又一創業熱點。
其實,除了項目評級機構出具的評級報告外,散戶的另一參考標準來自于其信賴的圈內KOL,不過,評級機構的評級報告維度更廣、更客觀,對整個行業的參考意義也更大。
當然,這些只是理論上的。
現階段,區塊鏈行業內的評級機構還未形成外界所期望的公信力,甚至,評級機構的負面并沒有比一些項目、大佬的黑料少多少。
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那篇《莊家杜均》,原文作者范俊杰老師在寫完這篇轟動一時的文章之后就宣布創業了,而創業方向恰恰是項目評級,公司名為“標準共識”。范老師在蘇州街的一家小館中見過杜均之后,公司就獲得了包括節點資本在內的千萬級天使輪投資。
范老師曾在那篇宣布創業的文章寫道:像標準普爾一樣,在區塊鏈領域建立一套公開、嚴謹和詳細的評級標準,組織專業的分析師團隊對區塊鏈項目進行調研分析,出具評級報告,并且持續關注項目的進展……永遠不會成為一家向項目方收費提高評級對象信用等級的機構。
或許,這應該是行業內所有做評級的團隊的初衷。但現實的情況告訴我們,在區塊鏈這個行業急速膨脹和浮躁的前提下,評級機構很難做到公正,至少很難做到潔身自好。
想必大家已經多少已經了解了昨天陳偉星與鏈塔智庫CEO張翔之間的撕X,雙方爭論的焦點就在于鏈塔對于陳偉星創立的VVShare(打車鏈)的評級報告。比較遺憾的是筆者并沒有親身經歷這場撕X,但從流傳出的聊天截圖來看,陳偉星曾質疑鏈塔的公正性,并且放出了張翔的朋友圈截圖支持其所謂“巴比特文庫60%來源于鏈塔”以及90%覆蓋率是借用巴比特名氣做虛假宣傳。




對此,鏈塔今日發布公告稱,將永久免費做區塊鏈項目的評級,并且承諾不會收費做評級,并邀請陳偉星來鏈塔公司查賬以辨真偽。

在區塊鏈行業,我們見過大佬、項目團隊、媒體等各式各樣的口水仗,唯獨大佬與評級機構的撕X屬于業內首次。作為陳偉星再次創業的項目,其對打車鏈給予厚望,甚至能在發布會上說出“如果這個項目失敗,那將會是整個行業的失敗”。剛剛推出就被評級機構定性為“不符合經濟學原理”,任誰也也不會坐視不理。
但評級是否公允實際上很難說清,畢竟每一家都有自己不同的參考維度,評級報告更多的是用來作為參考的因素之一。在目前的行業中,國內真正建立比較大公信力的評級機構還未出現,當然,像普華永道這種老牌頂級機構不在討論范圍內。
鏈塔智庫是這幾個月剛剛冒頭的評級機構之一,雖然出現不久,但已經建立了一定的影響力。而比鏈塔智庫出現更早的“大炮評級”應該算是行業內比較早已經具備足夠影響力的評級機構,但實際上大炮評級的負面幾乎和它的評級報告一樣多。

大炮的負面更多的也是集中在對于項目的“不公正”評級上,而質疑的來源則是其之前所做的項目專訪服務以及創始人持幣傳聞,甚至被質疑聯合項目方割韭菜。最后,導致外界質疑大炮的評級維度(戰略定位、團隊、當前進度、社區治理、風險和熱度)是否能夠客觀的反映項目的成色,類似的聲音在媒體報道和知乎等社區平臺上層出不窮。
當然,作為創始人,王大炮也曾對一些質疑做過回應:為了保持評級報告的中立性,大炮評級絕不會向項目方收費。但他同時并不否認,自己持有一定數量的虛擬數字貨幣,甚至大炮評級現在也在考慮自己發幣,“我是基于評級結果再去持幣,反過來說,如果你給別人一個評級結果,你自己都不敢買,憑什么叫別人去買,怎么說服別人這個項目是優質的呢?”
目前,行業內對于區塊鏈項目的評級標準各家有各家的參考維度,比如鏈塔依據的是人才、技術、項目、運營、資本,大炮評級則是市場前景、團隊構成、資金監管、當前進度,前兩項為主要的參考維度,去掉了極具爭議的營銷模式與莊家控盤能力評估。而老牌會計事務所普華永道的ICO評級體系相比向前兩者更為繁復,從七大一級指標、若干二級指標評價項目的質量。

其實,單從評價維度上就可以看出,新興評級機構與老牌機構的差距,其中涉及到人才、經驗和資源等等關鍵因素。相比交易所、媒體等創業方向,評級的門檻、風險尤其是輿論風險更高,成功的評級機構需要做到公平、客觀,而且要保持自己始終處于第三方的位置。
但是,評級從來不是一件能夠完全服眾的事情,尤其是在區塊鏈行業,無數的項目方都在盯著評級機構屁股下面的一堆事,即便清清白白也有可能會捕風捉影制造一些話題。比如,王大炮此前的項目專訪與本人的持幣以及鏈塔智庫前身是一家名為“飛燕小程序”的公司。
不過,這些并不能成為評判一家評級機構優劣的標準,如果區塊鏈真的是未來是趨勢,順勢而為又有什么不對,關鍵還是要看是懷揣這怎樣的目的在做事情。評級機構不是區塊鏈項目的狗頭鍘,也不能成為項目的避風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