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近年來,隨著國內各行業對于高新技術自主權的重要性的意識日益提高。對于起步較晚中國芯片產業,必須早日實現自主可控,這樣才不會受制于人。2014年,中國正式成立了“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在技術、政策、資金等方面為產業了提供巨大支持,成為了中國半導體科技行業巨大增速器。

5月17日-20日,第二十一屆中國北京國際科技產業博覽會(簡稱“科博會”)在中國國際展覽中心開幕。本屆科博會以“引領高精尖產業發展,推動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為主題,集中展示了國內企業積極擁抱第四次工業革命取得的一系列的成就。
從“芯”到“云”,優秀成果層出不窮
作為中國最大的綜合性集成電路企業,紫光集團攜旗下“芯”、“云”系列成果參加了此次展會。在現場,速途網記者參觀到了紫光集團在芯片和云計算領域的諸多產品與解決方案,設計涵蓋眾多領域。其中不乏國內第一顆自主知識產權的長江存儲32層三維NAND閃存芯片,作為我國目前在制造工藝上最接近國際高端水平的主流芯片,將有望使中國進入全球存儲芯片第一梯隊,并將有力提升“中國芯”在國際市場的地位。
此外,展臺還展出了紫光集團自主研發的業界目前性能最高的核心交換設備H3C S12500、國內首款100G盒式萬兆自主可控交換機UNIS S6600X-54XG-EI-G等高精尖創新成果。

新華三集團聯席總裁、中國區總裁 王景頗 介紹新華三集團尖端研究成果
而作為國內目前為數不多可以提供從產品到咨詢、設計、建設和運營的全產業鏈云網服務企業,紫光集團在云方案展示區集中展示了在新城市、新產業、新政務三個應用領域展出了眾多的云計算解決方案和場景:諸如實現讓“數據跑路”的“互聯網+政務”解決方案;助力產業升級的紫光工業互聯網平臺UNIPower;以及實現城市信息化一盤棋的新型運營的新城市運營平臺和以數字樓宇的形式實現了建筑工程全生命期管理CBIM建筑云整體解決方案等。

在參觀過程中,記者不僅在諸多國內外領先的產品與解決方案中,感受到了紫光集團強大的創新實力,更令人驚嘆的是紫光集團從“芯”到“云”高科技產業生態鏈的強大整合能力。
在參觀之余,速途網記者還參加了會后專訪。在采訪中,新華三集團聯席總裁、中國區總裁 王景頗、紫光集團副總裁、首席品牌官 申小乙、紫光展銳副總裁 周偉芳 三位高管,向媒體介紹了紫光集團的企業概況,并對紫光所處的產業發展形勢的見解進行了分享。
申小乙:雙輪驅動,打造世界級高科技產業集團
紫光集團副總裁、首席品牌官 申小乙向記者表示,紫光集團1988年成立,傳承了清華基因,歷經30年發展,取得了斐然的成績。目前已經成為國內最大的綜合型半導體企業;在手機的芯片設計方面已經成為全球前三;并坐擁全國最大的私有云。

紫光集團副總裁、首席品牌官 申小乙
申小乙表示,紫光集團一直堅持“自主創新+國際合作”雙輪驅動的發展路徑,核心技術是買不來的,只有通過自主創新建立研發實力與能力,才能為平等的國際創新合作打下基礎;再通過國際合作,讓研發成果腳踏實地融入到全球化科技、經濟的環境之中。
當前,中國已經成是世界上集成電路的消費最大的市場,全球近60%的集成電路的消費都來自中國。但是中國近90%的芯片依賴進口,一年的進口大概集成電路在2600億美金,這個里面1/3左右是存儲芯片。2014年,《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的推出,標志集成電路成為國家的戰略新興領域。
紫光旗下長江存儲在去年年底研發出了32層的64G的NAND Flash,它目前是離全球高端芯片最近的主流存儲芯片,實現了國內零的突破,讓中國芯片進入到全球第一梯隊的陣營競爭看到了希望。
不僅如此,申小乙還提到紫光集團自主布局的產業鏈,作為產品重要的初始用戶,成為了產品“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這對于整個生態鏈的打造、整個芯片技術的發展也起到了一個至關重要的作用。閃存芯片顆粒出來了,紫光旗下小到手機、筆記本,大到云的數據中心都可以用到這個產品。
對此,申小乙介紹了紫光集團未來會實現“三個結合”,即:企業戰略和國家戰略相結合、科技理想和商業現實相結合、本土雄心和跨國經營的結合。定位要做從“芯”到“云”的世界級的高科技產業集團。
王景頗:雙重洞察,為信息化提供強力支撐
提到紫光集團兩大戰略中的云網戰略時,新華三集團聯席總裁、中國區總裁 王景頗介紹稱目前紫光的云網板塊以新華三為核心,再加上紫光互聯、紫光云數,一系列的公司組成的云網板塊。

新華三集團聯席總裁、中國區總裁 王景頗
IDC數據指出,2017年新華三在企業網交換機和企業級無線等領域的市場份額均位列中國市場第一。對此,王景頗將成績的取得歸功于企業“技術洞察”與“行業洞察”兩個核心要素。
在技術方面,新華三截至目前擁有累計8500多件專利,其中90%以上都是技術的創新的專利,相當于每一個工作日有三個專利被申請。在技術的研發上,擁有北京、杭州兩個主研發中心,再加上鄭州大數據研究院、成都云計算研究院、合肥安全技術研究院,目前共擁有研發人員6500人。同時,在一些新的技術如AI、物聯網方面,新華三也都投入了大量的前沿研發。
在行業洞察方面,新華三經過十幾年的積累,經過這么多年的積累,對于客戶的需求有著深刻的理解,也為新華三帶來了大量客戶基礎。在政務、金融、教育、電力、能源基本上是百行百業都能見到新華三的客戶。比如,大家知道以前提到的中國的12金工程,其中9金是由新華三提供的設備。
王景頗還提到:“在中國進入現代化的進程之中,信息化的支撐在這幾年的需求越來越大,未來新華三將在這個層面不斷地為各行各業提供服務,為中國走向未來的現代化路途之中提供更好的支撐?!?/p>
周偉芳:構建壁壘,打造中國最大泛芯片提供商
今年1月,紫光集團旗下兩家美國上市芯片公司展訊與銳迪科正式宣布合并成立紫光展銳。而說到從“芯”到“云”的芯片戰略,來自紫光展銳的副總裁 周偉芳表示紫光展銳未來的目標是打造成為中國最大的泛芯片提供商。

紫光展銳副總裁 周偉芳
在戰略上,紫光展銳與紫光集團協同,堅持“自主研發+國際合作”的戰略。周偉芳提到,在自主研發方面,人才在中國,我們的技術在中國,我們的專利在中國,我們的銷售收入全部在中國實現。在國際合作上,紫光展銳曾在2014年獲得芯片巨頭英特爾投資90億人民幣,她表示,站在英特爾這樣的巨人肩膀上,使得展銳可以很快向市場推出基于英特爾架構的手機芯片產品。
目前,紫光展銳在全球、中國、美國已經申請的專利達到2500多項,在這2500項當中,我們PCT的核心專利的百分比超過了30%,同時,紫光展銳作為一個中國的創新的力量,曾多次獲得國家的嘉獎,先后五次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同時,目前紫光展銳已經開發完成中國首款擁有自主嵌入式CPU關鍵技術的LTE手機芯片平臺SC9850KH,成為國內唯一一家擁有自主嵌入式CPU關鍵技術的公司,真正實現了國產芯片層面的安全自主可控。
面對未來的數字經濟,周偉芳認為未來有“兩大抓手”:一個是人口紅利的抓手,另外一個是消費升級的抓手。而在“兩大抓手”的拉動下,為中國乃至世界的芯片行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她還表示,未來紫光展銳將順應市場,瞄準中高端產品,向5G和AI發力。今年的2月份,紫光展銳啟動了5G芯片全球領先戰略,先后與中國移動、英特爾、華為、是德科技、羅德與施瓦茨達成戰略合作,希望能借此快速地啟動和推進展銳的5G的戰略和發展,同時在手機產品和非手機全線布局,力爭成為中國第一的泛芯片芯片提供廠商、領先的5G企業。
在AI人工智能芯片領域,紫光展銳也早有布局,5月剛剛發布了展銳的首款8核人工智能芯片SC9863,該平臺將面向全球主流市場,可實現高性能的AI運算與應用,全面提升移動終端的智能化體驗。
俗話說“三流企業拼的是產品,二流企業拼技術,一流企業拼標準”。紫光集團對于技術標準同樣高度重視、縝密布局,并且用“矢志不渝、堅持國有”八個大字進行概括。
對于每一次標準的迭代、標準的倡導和更新,紫光集團都在其中承擔了重要的角色。一方面是和國家相關的部門去共同制定,一方面也是作為一個企業發展或者作為一個企業責任推動必須要做的一個事情。
在即將到來的5G時代,紫光集團將更加著重建立自己專門的專利的壁壘,然后未來要和很多的國際這樣一些廠商進行專業的交叉,建立一個屬于紫光獨有的一個護城河,成為未來紫光產品和技術走向海外、走出國門最大的信心的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