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行領域這個“賽道”似乎永遠不嫌擁擠。近日,攜程宣布旗下的攜程專車獲得天津市交通委代交通部交通運輸部頒發的《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線上服務能力認定》,且全國通用,攜程正式加入到火熱的網約車大戰。
從2010年最早的網約車易到上線,2012年滴滴上線之后網約車開始逐漸滲透全網,到快的和Uber先后被滴滴收購。而面向中高端客戶群的滴滴專車板塊、神州專車、首汽約車和曹操專車分別于2014年8月、2015年1月、9月和12月上線,定位專車細分領域。直至今日,原本的出行格局因美團、高德、攜程的加入而再次引發強烈地震。網約車行業競爭格局方面,平臺型的滴滴集大成于一家,其他網約車app各聚焦于不同的細分領域,滿足不同用戶在不同使用場景下的需求。

盡管多家出行商入局出行大市場,一二線用戶依然面臨著打車難、等待時間長等問題,尤其以北上廣更明顯。這說明,出行市場運力依舊整體不足,目前各家并不是競爭關系,而是需要共同滿足整體運力、提供不同特色服務細分市場和用戶的局面。
滴滴的大而全同樣也面臨著低門檻
2018年開年,美團入局,欲打破壟斷態勢,占領消費者情緒導向的上峰。滴滴的平臺型定位,也導致其行業壁壘不高,司機和消費者的品牌依賴程度不高,隨補貼和福利走。美團一出現,很容易用促銷密集獲得用戶。
美團做打車業務更偏場景需求,也說明出行市場的細分需求并未被充分滿足。美團、高德、攜程從原有業務切入出行領域,用戶體驗和付費習慣都無需從零培養。美團的外賣、高德的導航、攜程的旅游,場景和導流的結合度高,板塊之間互相加持。
隨后,滴滴靠資本上位的說法因此也呼之欲出。2017年12月21日,滴滴出行完成新一輪的40億美元融資,在此之前,滴滴出行的估值已經超過500億美元,雖然滴滴是當之無愧的獨角獸,也做了外賣業務回擊美團,在停止了大規模的價格戰之后,用戶增長也并非易事。滴滴可能更希望將企業發展的道路指向更廣闊的空間,正在加大對AI交通技術的投入,加速推進國際化以及包括新能源汽車服務在內的創新業務;同樣,神州專車參與了小鵬汽車的A輪融資,將產業鏈延伸至上游的汽車制造板塊。網約車行業通過“收購+投資”的方式攫取市場份額在未來一段時間或將成為趨勢。
服務型的網約車平臺也分得了一杯羹
極光大數據顯示,過去半年每天有超過1300萬人使用滴滴出行。除滴滴出行之外,網約車app過去半年的平均DAU普遍低于50萬人,其中名列第二和第三的神州專車和曹操專車DAU均值分別為25.6和21.9萬人。
神州專車主打專業的車和專業的司機,策略是自運營,車型以帕薩特、凱美瑞、GL8等商務高端車型為主,司機自主管理、甄選、審核和培訓,定位于中高端用戶及服務,滿足了商務人士細分市場需求,打造了加班、接機、會議等商務場景需求。與神舟專車類似的服務型網約車APP還有首汽約車,定位于私家專車,提供指定司機、接送孩子等等特色服務。
中高端服務型市場與普通用戶市場可謂各有優勢,中高端市場含金量更高、用戶價格敏感度更低且用戶粘度更大,但需要提供更完善、標準化的服務;普通用戶市場顯然規模更大,對提供服務要求相對不那么苛刻,但對價格敏感,一旦補貼力度下降就很可能轉投競爭對手或傳統出租車。
同樣,服務型網約車憑借自身服務特色的優勢,積累了一批對品牌有忠誠度的用戶,對價格敏感度不高,但對司機素質、行駛安全和車內環境有一定要求。
創新型網約車嶄露頭角看重車內空間
除了傳統自營出行公司和自帶流量的服務消費類平臺外,第三種新面孔也加入進來,典型代表是凌動智行,特點是“輕運力、重車內場景體驗”,即乘客可以將車內作為從家到公司的第三個空間,不用手機、用車本身就可以完成辦公、購物、社交、娛樂。
凌動智行董事長史文勇在某投資平臺上回答股民提問時也表達了這一觀點。凌動智能出行將以獨特的市場定位和差異化的服務,去獲得競爭優勢,除了基礎運力以外,還將提供以乘客為中心的全新的智能空間體驗。比如,上車后,車取代手機,去滿足乘客在汽車內的需求。凌動智行的計劃是今年年底商業化運營車輛達到約5千臺左右。
該網約車走的是以定制化的汽車里提供那個可擴展智能空間的路子,讓消費者在車內和在家、公司使用移動互聯網環境一樣。據悉,該車身內部設計沒有副駕,改為智能大屏幕,車內可以根據用戶需求,去配適不同場景體驗,把選擇權交給用戶。
首汽約車前不久也發布了CI車載智能硬件系統,宣稱支持人臉識別、疲勞駕駛檢測、智能推薦、娛樂內容、偏離和碰撞預警等。易到也宣布推出易派智能大屏,支持用戶在車內玩游戲、看視頻、領優惠券。
車內空間的體驗,似乎逐漸在成為出行商家未來的產品落點。
當前,大出行行業仍然處于粗放式的發展階段,解決的問題主要還是將乘客從A點運到B點的需求。從目前的格局來看,未來這個行業一定會向更加精細化的方向發展,逐步實現更多的需求升級,在解決打車難問題提供運力服務的基礎之上,又能夠從乘客的角度出發提供智能化的服務體驗,滿足乘客更多實際需求的公司會贏得自己在行業的地位和價值。